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表格教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57561 上传时间:2021-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表格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表格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表格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表格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表格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表格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表格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表格教案课题多收了三五斗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重点难点1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2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教具学具预 习 要 求板 书 设 计多收了三五斗 场景一:米行粜米一交代环境人物 场景二:街头购物一“丰收成灾” 场景三:船上议论一心底的仇恨与反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 引入1. 同学们见过这样一副对联吗?“风调雨顺,国泰民

2、安”知道这对联的含义吗?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2. 我们的老百姓总是企求着老天爷,希望能够风调雨顺,多收个三五斗。农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不在乎双手的粗糙,汗水的晶莹,只求那谷穗的沉甸,可是命运有时候并不仅仅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二、 教学过程1. 5分钟自由快速阅读。2. 整体感知“苦涩、哀怨、凄凉、悲惨、愤恨”,难以消平的情感又如滚滚潮水泛滥,最苦的还是农民啊!这是我读完这篇课文的感受,你们有同感吗?好不容易丰收,却不能自己定价,别人定的价,连本都收不回来,只能“贱价粜米”盘算好久的购

3、物计划不能实现,只能“缩减开支”面对这种情况,毫无他法,只有空发牢骚。“船头议论”3. 我们是不是要看看为什么农民丰收了却还是这么苦,为什么丰收反而成灾?首先请出幕前小丑:米行先生。(1) 同学们觉得这个人物怎样?骄横霸气。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的?语言和神态。听听他是如何跟老百姓说话的。听朗读。(2) 读的如何?学一句。(3) 这个米行的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想想看,如果他们把店开到咱们江都会有生意吗?态度不好;没有耐心;有侮辱性的语言;威吓顾客。(4) 大家都知道开门做生意的一定要和气生财,笑迎八方客,诚待四海宾,而米行先生却有违生意人的本分,他为什么敢这样有恃无恐?洋米、洋面大量倾销

4、,农民非及早粜米不可;遍布各地的局子,使得农民没有选择的余地;农民要向地主缴纳地租,不得不粜;投机商“同行共议”,互相勾结竞相压价。(他们的算盘打得可真厉害,难怪会如此霸道。)4.当时是不是所有做生意都这样?为什么?5.还是请出我们的主人公苏南的贫苦农民吧!(1)你说我们该称他们什么呢?是旧毡帽朋友,乡下曲辫子还是乡亲?旧毡帽朋友(借代苏南的贫苦农民,朋友充满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乡下曲辫子(对劳动人民的讥笑)、乡亲(因为他们知道今天,乡亲的口袋时充实的,希望他们购物)连个名字都没有,只能用带的帽子表示身份,如果我也不喊你名字,就说:“喂,那个剃平顶”你舒服吗?这样瞧不起人,可见没有地位。当然

5、也不能怪我们的作者,他也必须尊重事实,事实是戴旧毡帽是当时江浙一带农民的典型装束。而他们也确实没有地位。(2)哪儿最能看出他们没有地位与米行先生的交锋中。总是处于劣势,一让再让。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说说哪几次交锋?体会在整个贱价粜米过程中,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变化。希望愤怒哀求失望冷淡冷笑厌烦(鄙视)威吓6.你看就为了这一叠钞票,不得不忍气吞声把白花花的米送进去。不管怎样,总算有钱了,还是去街上走走吧!先看看旧毡帽朋友原本的计划:洋肥皂十块八块;洋火几匣;洋油合买一听;洋布多量几尺;洋镜一面;雪白毛巾一块;小囡帽一顶;热水瓶一个。现在:洋火、洋肥皂少买一点;洋油零沽;衣料减半;洋镜

6、;雪白毛巾;小囡帽;热水瓶不买;小洋囡囡最便宜的。由此可见我们农民的购买力是多么低下,生活是多么的贫困。7.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的农民也有了反抗的意识: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大声地读出来。读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听一下雷恪生老师朗读的。学一句。仇恨的种子终于发芽了,“往后没得吃,就来吃你们的!”忠厚老实的农民终于从心底发出反抗的呼声。然而这也仅仅是反抗的意识而已,权当议论和发泄。日子还是得过,米还是得贱价粜出,农民悲惨命运的辘轳还是那个辘轳,还在不停地转着。因为“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变表演着同样的过时。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7.我们不禁要问

7、了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老百姓生活如此贫困,遭遇如此凄惨?根源在哪儿?社会环境的黑暗:洋米洋面的倾销、地主剥削、投机米商的勾结压价、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层层盘剥。这些像一座座高山压得老百姓无法生存。教 后 记课题多收了三五斗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重点难点1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2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教具学具预 习 要 求板 书 设 计多收了三五斗 场景一:米行粜米一交代环境

8、人物 场景二:街头购物一“丰收成灾” 场景三:船上议论一心底的仇恨与反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 导入新课1导人:一般的小说都有三大要素,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 2给予肯定:回答得对,上节课我们对小说的故事情节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大家说,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大家说,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二、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对主要人物一旧毡帽朋友进行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和我们常见的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2指出:“旧毡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带的农名。课文中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点代指人,塑造了苏南一带的农民群像。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

9、内容、方式3提问:如果课文中不采用这种写法,而是塑造一个或几个有名有姓的具 体人物来展开这个故事,与现在的写法相比,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鼓励学牛提出自己的见解。4补充:这就是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小说通过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有普遍意义, 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让学生浏览课文,并体会。 5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提示:这篇小说运用了鲜明的对照手法来处理安排材料,让学生试着在 课文中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6讲解:从这些对比中,以及人物的对话中我们找出了农民“丰收成灾”的原因。结合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组织学生对小说主题分组讨论并发言。二、总结1小结:这篇小说塑造了旧中国农

10、民的群像,通过他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来回巡视。3.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小说反映的时代状况。三、总结拓展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 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也难怪我们的农民会如此贫穷啊!黑黝黝的肌肤,隆起的肌肉,是一块荒芜的旷野。锈迹斑斑的锄头,一把冰冷的剑,扯破不了几千年如初的面纱。古老的锄头,被结满茧头的手紧握,高举向荒野挑战。晶莹的珠子,从农民宽阔的墙,纷落在旷

11、野。这是农民对荒芜的眷恋?还是期待?农民阿!你们总是用你们的朴实善良,惹起诗人们的万斛同情,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关于悯农的诗句,知道吗?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四、 总结我们感谢农民,是他们用自己的血泪讲述了一段段辛酸的历史;我们感谢农民我们感谢叶圣陶先生,他用他深情地笔调表现了农民们的苦痛;我们感谢叶圣陶先生五、结语作者的对旧毡帽朋友的同情溢于言表,同学们对他们的同情也能清晰地看到,可是光有同情没有用,关键是要起来,推翻三座大山。一座太行山就把孙悟空压了五百年,而三座大山压在农民们的身上,何时才能翻身,怎样才能翻身?多收了三五斗 场景一:米行粜米一交代环境和人物 场景二:街头购物一“丰收成灾” 场景三:船上议论一心底的仇恨与反抗 教 后 记学习小说这类文学作品,交给学生阅读欣赏的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从小说中发现生活的道理。在反复品味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浓浓深情,从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