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61415 上传时间:2021-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方设法的使每堂课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新思维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就是我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一些浅见。创设情境,培养兴趣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小学生对数学课的认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深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之上的。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有的学生说:“球是圆形。”课堂立即发生了争论,有的讲:“球不是圆

2、形。”这就要正面引导,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不是”,而是要说是与不是的理由来。于是有的同学说:“球是可以滚动的,所以球是圆形的。”有的说:“球是滚滚圆圆的球体,不是圆形。”还有的说:“我们站在高处,从上往下看球是圆的。”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使学生争论的问题引入深入,我就拿实物和图片进行观察,其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让学生把它们区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结果学生把圆形划在平面图形一类,而把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划为一类。这时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领会“把圆规有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再把装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这句话的意思是

3、指在平面上画成的那条首尾相接的曲线叫做圆。因此,圆是平面图形,而球不是圆,它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体”的一种。学生通过演示、争论对圆的认识更深一步。因此,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细心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情绪高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置悬念,诱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而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以疑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比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教师出示了幻灯片,于是我指着一个“大月饼”说:“中秋节东东的妈妈买了一个大月饼,让

4、爸爸、妈妈、东东一起中秋赏月,并嘱咐让爸爸分得这个月饼的1/3,妈妈分得这个月饼的2/6,东东分得这个月饼的3/9。你们想想,这样分,谁分得最多?”有的说:“东东分得多。”有的说:“妈妈分得多。”还有的说:“他们分得同样多。”同学们相互争论起来。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驳不倒谁。于是我看时机成熟了,拿出一个大月饼分别找三位同学,扮演角色,并让他们亲自动手,爸爸分走1/3,妈妈分得2/6,东东分走3/9。没等月饼分完,同学们已是一片欢呼声:“分得同样多!”“相等!”接着又是一片惊奇的声音:“怎么会同样多呢?”顿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真想多知道知识的奥妙。请教老师的心切,课堂气氛十分活

5、跃。于是,我抓住这一极好的教学时机授新课。通过老师的指导,结合实例反复观察,终于发现这三个分数原来是由于它们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数(零除外)。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了新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善用课件、激发兴趣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受到学习兴趣制约的。因此,我们数学教学要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多媒体引进数学课堂。计算机多媒体是集声、光、色、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

6、动静结合的功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向学生展示形成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感情认识,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节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将它分成红蓝各半,再将其平均分成8等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依次演示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同时出现三幅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边就越趋平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联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圆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找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7、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从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大胆的创新,自主建构出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提升。动手操作,巩固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在学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动脑,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形成表象,再利用表象中的中间作用,把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同时,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启迪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如,讲授“分数初步认识”时,学生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学生出现不同的折法:如横向纵折、纵向对折、沿对角线折。富有创意的操作,不仅激励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知识。实践证明利用情境激趣,寓教于乐,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以饱满的创新热情去积极思索、探索和大胆的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得到充分发展,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