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72294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课时安排1总课时1教材解读:本课是上节课的延续,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其中重点是植物的覆盖、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由于侵蚀作用引起的地球表面地形的变化。本课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对侵蚀现象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联系起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联系起来。比如,为什么下大雨时在山区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现象?为什么在山区、江河源头特别提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交流讨论实验方案”;第二部分是“探索侵蚀的实验”。学习目标A类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

2、侵蚀的程度。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B类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C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预习作业分组器材:湿

3、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象。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个体学习清单第一板块【目标 A 8 分钟】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回答第二板块【目标 AB 14 分钟】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4、

4、小结。(在上节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这节课要具体进行实验。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首先要交流讨论实验方案。教科书上出示的是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仅仅是个提示,有的地方是空白,这是为了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余地。这个小组选择的课题是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可能会假设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如果无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至于实验器材和方法,对照组和实验组有什么不同,在下面一页学生的操作图中,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也是给学生一个参考的模式。这个实验所用的器材、装置其实和上面“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课差别不大,所不同的是这个实验要设两个组,各组选择的

5、研究课题不一样,因此器材的数量和种类略有差别。)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汇报第三板块【目标 BC 12 分钟】三、探索侵蚀的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5、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图中学生的对话提示了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要检查两边的地形是不是一样的”“喷水器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下雨”的量也要相同。当然这是针对研究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6、的。其他的研究组可以根据自己的课题提出实验中要注意的地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观察什么,收集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呢?也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课相似,教科书中由于篇幅的限制就没有再次重复。通过实验,学生应该发现: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严重;无植物覆盖比有植物覆盖侵蚀严重;土地的坡度大比坡度小受到的侵蚀严重。“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教科书第58页中的两幅图,其中一幅是黄河的浊浪。黄河水为什么这样黄?是因为黄河流过黄土高原发生严重的侵蚀作用,河水携带了不少黄土和泥沙,才呈现如此的黄色。黄土侵蚀产生大量的泥沙,使流经这里的黄河变成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黄河平均每年

7、向下游输沙达16亿吨之多。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中,含沙量竟达37.6千克。联系上一课教科书中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的照片,说明侵蚀会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黄土高原的原始环境是森林草原,高原上茂草丛生,比较低洼的地方则生长着小片的森林。经过数千年的人类活动,放牧、开垦原始草原被破坏了,森林也随之消失,无情的风雨侵蚀,在高原上形成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冲沟,土地支离破碎。这充分说明了侵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说明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第二幅图是山洪暴发时的山涧溪流变得像狂奔的野马,水流的力量带走了许许多多的石头,冲走了许多植物。这样的山洪冲下来一定会冲毁农田,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

8、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当然侵蚀也不完全只有危害,比如在河流的下游,河水带来的肥沃土壤会逐渐堆积成冲积平原,为人们增加新的土地。这个问题将在下一课河流的作用中去探讨。)四、拓展延伸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象。2、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关图片和录象。3、思考: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第四板块作业【 8 分钟】完成课堂作业:学生活动手册学生完成作业作业 设计事物都有双面性,侵蚀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一下,并找找有关资料。板书 设计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一交流讨论实验方案;二探索侵蚀的实验。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