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作业(解析版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83287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作业(解析版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作业(解析版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作业(解析版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作业(解析版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作业(解析版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作业(解析版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作业(解析版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专题十二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40分钟)1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2下表是研究人员在三年内对某一生态系统内的四个物种数量进行多次调查所得的平均结果。据表分析,最可能属于外来物种的是()个体数量物种幼体亚成体成体老成体甲70068060095乙350280220190丙30141312丁070300A.甲B乙C丙D丁3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T1210A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2、性越强C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4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T12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T1211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光信息素的刺激B昆虫信息素的性信息素占少部分C烟草植株受到蛾的攻击时会产生一种信息素D蚜虫受到七星瓢虫的攻击时,会产生一种信息素,附近其他的蚜虫感知后会离开6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B恢复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

3、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C生态农业中由于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积累D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7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则()图T1212A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甲B乙只表示初级消费者C丙处于最高营养级D丁主要是微生物8如图T1213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图T1213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1010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9为了摸清某草原生态系统

4、的食物网组成,某生物小组调查并统计了其中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构成食物关系):被捕食者捕食者甲乙丙丁戊己乙丙丁戊己庚表中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中未列出的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2)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所处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_。(3)乙与丙的关系是_;丁和戊的关系是_。(4)如果自然条件发生突然变化,导致戊全部死亡,此时如果丁和庚各增重1 kg,则从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甲_kg(下一营养级取食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的比例相等)。10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

5、处理越来越困难,如何科学有效的处理生活污水,成为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一种首选方案,可以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如图T1214是某人工湿地公园的碳循环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图T1214(1)输入该湿地公园的能量来源是_。(2)该湿地公园对外开放还可以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美化人们生活。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的_使用价值。(3)图中_(填编号)表示的是相同的生理过程。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图T1215(4)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属于_,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比,肯定缺少的成分是_。(5)如果

6、在一昼夜中A面积大于B与C之和,则b曲线代表的生物能否正常生长_。原因是_。11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产、生活污水,已逐步在我国推广建立。请回答有关问题。(1)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是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加之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蚯蚓承担的生态系统成分是消费者和_; 植物属于第_营养级。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有_。(2)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生物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_。下图中不该出现的箭头是_(填序号)。图T1216(3)近年来,为了让湿地

7、公园景观更具观赏性,工作人员有计划地清除了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_。12如图T1217表示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T1217(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属于_。(2)由该食物网可推出,淡水湖泊群落空间结构在_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减弱了由于_可能造成的竞争。(3)下表是该水域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Jm2)2.5013.309.800.28220.00据表画出该水域中这五个种群的营养结构_。(4)近几年该湖泊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导致水

8、质恶化,若不加以治理,大量繁殖的藻类死亡后被分解,会引起水体溶氧量继续下降,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加剧,这种现象被称为_调节。(5)从种群生态学的原理分析,水华现象是由于浮游藻类的_大于_的结果。(6)比较发生水华和未发生水华时期的湖水理化因素发现,水华期间水体的N、P等无机盐含量、光照、水温等均未发生变化。根据上图食物网可以推断引起水华的主要因素为_。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1C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的数目,而且还有可能影响甚至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生产者和消费

9、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原有状态,不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只能干扰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反而降低了稳定性;只有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使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增多,使食物网更加复杂化,才能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D解析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乙、丙三种生物都有幼年、亚成体、成体和老成体,丁中无幼体,可能是外来物种进入此地还没有繁殖后代。3A解析 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项错误;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营养关系越复杂,物种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B项正确;中可能是硝化细菌等化能自养生物,C项正确;在生

10、态系统中还漏写信息传递这项功能,D项正确。4D解析 兔和人共同的食物是植物,所以二者存在竞争,兔也能被人捕食,A项正确;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数量增多,B项正确;大量捕杀鼬,鼠的数量增多,种内竞争增强,C项正确;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D项错误。5B解析 像莴苣、茄、烟草这些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后,才能萌发生长,说明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光信息素的刺激;蚜虫受到七星瓢虫的攻击以及烟草植株受到蛾的攻击时,都会产生一种信息素;昆虫信息素的性信息素占绝大部分。6A解析 蚯蚓、蜣螂不是微生物,但是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是属于生产者,A项正确;恢复力稳定性越强的

11、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简单,B项不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项不正确;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D项不正确。7A解析 分析题图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则B、C、D项都不正确;生产者中包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A项正确。8D解析 能量Q树木主干枯枝落叶动物,没有包括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因此不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项错误;18年后未伐树中的能量与能量Q相比差距很大,因此需人工能量投入才能维持该松林的稳定性,B项错误;图中

12、所示分解者的能量只是生产者流入分解者,没有包括其他生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项错误;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项正确。9(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缺一不得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缺一不得分)(2)4丙、己、戊、庚(缺一不得分)庚(3)捕食和竞争捕食和竞争(4)380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通过表格提供的生物信息,可以绘制出下列食物网:由此可以看出,乙、丙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丁和戊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解决第(4)小题要注意本题条件“下一营养级取食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的比例相等”,不能盲目按照“最短营养级”和“

13、最高传递效率”计算。此处涉及三条食物链,否则易错。甲丁中,丁增重1 kg需要消耗甲5 kg;庚增重1 kg,需要消耗丙25 kg,此处丙增重的25 kg各有12.5 kg来自甲和乙,分别计算可得:甲丙中需要消耗甲12.5562.5 kg;甲乙丙中需要消耗甲12.555312.5 kg,总计消耗甲的量是562.5312.5380 kg。10(1)生产者(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2)直接(3)(4)消费者或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能该生物一昼夜的净同化量大于0(其他答案合理也可)解析 (1)湿地公园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两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

14、2)湿地公园对外开放还可以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美化人们生活,体现了直接使用价值。(3)图中表示都是呼吸作用。(4)由图可知,曲线a没有CO2的吸收,只有CO2的释放,它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曲线有CO2的吸收,它是生产者,因此肯定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A面积表示6时18时生产者的净同化量,B和C表示06时和1824时生产者消耗有机物总量,一昼夜中A面积大于B和C之和,即该生物一昼夜的净同化量大于0。11(1)分解者一光能(太阳)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2)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和(3)降低了抵抗力稳定性解析 (1)蚯蚓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属于分解者。任

15、何生态系统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由于含有化学能的生活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后促进植物的生长;图中表示的是碳循环过程,消费者可通过细胞呼吸将体内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但是不能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植物是自养型生物,只能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而不直接吸收环境中的有机物,因此箭头和不应出现。(3)由于清除了多种野生植物而只栽培了几种观赏植物,因此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12. (1)第三、第四营养级(2)垂直争夺

16、共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3)(4)(正)反馈(答负反馈不得分)(5)出生率死亡率(6)鲢鱼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减少解析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属于哪个营养级,根据图示写出食物链,可以看出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若以草鱼、鲢鱼等为食属于第三营养级,而以鳙鱼、鲤鱼、鲫鱼、鲴鱼等为食就可以属于第四营养级。(2)由图中可以看出植物在水体中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不同的动物食物种类不同,因此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分层现象。动物也因为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避免了因为食物或者活动空间导致彼此之间的竞争加剧现象。(3)由表格中的能量值和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应在10%20%之间,以及能量在食物链上传递时逐级递减,可知戊的

17、能量最多应位于第一营养级,乙、丙能量相当属于第二营养级,甲其次属于第三营养级,丁的能量最少属于最高营养级。同时需要注意这几个种群中是否有分解者,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上,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此题题干中明确指出“下表是该水域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因此没有分解者,所以这五个种群的营养结构即它们构成的食物关系为:(4)由题意可知该调节过程表现为水质恶化后进一步加剧恶化现象,显然属于正反馈调节。(5)水华现象是浮游藻类的大量增加引起的,因此其出生率必然大于死亡率。(6)若水华期间水体的N、P等无机盐含量、光照、水温等均未发生变化,说明浮游藻类数量大量增多,应是由于以之为食的生物(即鲢鱼、浮游动物)数量减少所致。-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