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95496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北师大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北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掩耳盗铃,完成习题。掩耳盗铃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欲负而走:_。 钟铿然有音:_。2翻译句子。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_。3下列“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遽掩其耳。B.又誉其矛日。C.其人弗能应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5我还能写出两则学过的寓言故事:_。2. 课内阅读展示。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2、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加点的词。(1)惟弈秋之为听。(_)(2) 思援弓缴而射之。(_)(3) 虽与之俱学。(_)2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思援/弓缴/而/射之。( )(3)使/弈秋/诲/二人弈。(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的语气。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的语气。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为是其智弗若与?_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3、。()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3. 课内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好书画:_(2)一日曝书画:_(3)拊掌大笑:_(4)尾搐入两股间: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_)(_)。A (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 (戴嵩)尤所爱C (牧童)拊掌大笑 D (杜处士)不可改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1)牛斗力在角,

4、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2)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_4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懂得了_的道理。5为什么牧童敢于指出画中的错误?_4. 文言文阅读。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i)矣。(注释)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任:对待。悖:违反1写出下列各句中“故”的意思。(1)故人西辞黄鹤楼:(2)温故而知新:(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人问其故:2翻译下列句子: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_3文中的人认为“父亲擅长游泳,婴儿自然也就擅长游泳”,中国还有一句俗话说

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请谈谈你对这两种说法的认识。_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尤所爱(尤其,特别)B.今乃掉尾而斗(却)C.谬矣(错误)D.处士笑而然之(这样)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序号下面画“”(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戴嵩)尤所爱(牧童)拊掌大笑 (杜处士)不可改也3翻译句子

6、。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4你认为文中牧童的性格特点是:_。6.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钟子期死,伯牙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俞伯牙和钟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_。4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

7、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释鹬(y):鸟名,羽毛茶褐色,嘴、腿都很长,趾间无璞,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食小鱼、昆虫和贝类。钳(qin):用东西夹住。1文中的“不雨”应解释为_;“雨”本为名词,但在本文中它作_用。2“今日不出,明日不出”中是指_“不出”。这个字的读音是_。3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禽”的意思是_。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相舍:_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蚌方出曝。_(2)渔者得而并禽之。_6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被缩写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8. 小古文阅读。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

8、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注释: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渭:指黄河与渭水。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1选文选自_,从文体上看属于_。2翻译下列词语。逐走:_河渭:_3翻译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2)未至,道渴而死。 _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_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

9、质?答:_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经年:一年左右 土寇:土匪 角:战斗 洫:沟渠 甫:刚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自谓可将十万(_)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人几为鱼(_)2翻译下面的句子: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_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10. 文言文阅读。孟母戒子孟子少时,

10、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注释)诵:背诵。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xun):通“谖”,因分心而遗忘。引:拿来。裂:割断。戒:警告。自是:从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其母方织 方:_(2)乃复进 复:_(3)何为中止何 为:_(4)有所失,复得 失:_2下列句子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吾能为之足D.自是之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何为中止?_(2)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_4孟母为何

11、要割断她的织物?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_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孰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走路。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2

1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比作_,把_比作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12. 文言文阅读。得过且过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比至(_) (2)遂自鸣曰(_) (3)得过且过(_)2翻译下面的句子。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_3请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_13. 文言文阅读。楚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速进,亟犯大险,

13、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注)楚:楚国(古国名)。折:掉头。旋:转弯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亟:突然。犯:碰到。柁:同“舵”。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楚人有习操舟者:_始折旋疾徐:_遽谢舟师:_2翻译下列句子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椎鼓速进。_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14. 古文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汤汤乎_锺子期_2解释加点字词和句子的

14、意思。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由于这个传说,人们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用(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15. 文言文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矛与盾)注释鬻(y):卖。陷:刺,刺破。1成语_出自这个寓言故事。2用自己的话写写文中加横线这句话的意思。_3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如:_、_。寓言,往往假托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矛与盾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4“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也都是我国的灿烂文化。请你分别写出一个成语。神话故事:_历史故事: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