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3318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与理解。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1把文中缺的词句补充完整。2给下列带点字注音。为设果(_)答曰(_)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甚:_诣:_乃:_曰:_4上面文段中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答:_。2. 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_3. 文言文阅读。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2、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虎求百鲁而食之()A.设法得到B.恳求,乞助C.需要D.寻找2天帝使我长百兽()A.替,让B.出使C.派,差遣D.用3天帝使我长百兽()A.管理,治理B.生长,发育C.增加D.排行第一4兽见之皆走()A.失去原样B.跑,奔跑C.通过D.走路,步行5“狐假虎威”的意思是_。6百鲁看见老虎和狐狸皆走的原因是_。7这篇寓言故事讽刺的是_的人。4. 小古文阅读。陈晋之读书法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

3、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注释)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陈晋之:人名。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癖:毛病。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云:语气词。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所 谓 日 计 不 足 岁 计 有 余 者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岁计有余者 岁:_(2)然旋读旋忘 旋:_3翻译下面的句子。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_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_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

4、什么道理?_5.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通古人篇章。_(

5、2)惟读书是务。_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6. 课内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 y)也。二者不可得兼(jin qin),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7. 课文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6、_2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为什么?(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_3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_4结合你自己读书的情况,谈谈你对“读书三到”的认识。_8. 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_ _。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1把原文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句子写在下面。_2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_。3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乃:_孔指以示儿曰。示:_曰:_4杨氏之子回答得极其巧妙,其巧妙之处在_从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一个_的孩子。9. 阅读理解。咏雪谢太傅寒

7、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义:文章的义理。欣然:高兴的样子。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

8、”等要素。2“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_4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_10. 文言文阅读。丁生爱弟丁生有弟,甚爱之。一日,弟疾,卧床不能起。丁生暇时,辄坐床前,为弟讲故事,唱歌曲,以解其闷。及疾愈,始已。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疾:病,身体不舒服。暇(xi):空闲。辄(zh);总是,就。及:等,等到。1“甚爱之”和“甚聪惠”的“甚”都是“很,非常”的意思( )A.正确B.错误2“甚爱之”中“之”的意思是( )A.代词,指丁生B.代词,指丁生的弟弟3在弟弟卧床不能起时,丁生都为弟弟做了什么?请用原文

9、回答。_11.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下列对“士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士B.读书人C.老百姓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理解。_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曾国藩所说的读书方法的哪一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A.有志B.有识C.有恒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

10、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牖(yu):窗户。施(y):延伸。还(xun):掉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施尾于堂(_)(2)叶公子高好龙(_)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凿以写龙(凭借)B.叶公见之(代“龙”)C.施尾于堂(对于)D.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而且)3古代“走”即“跑”的意思。请你举出三个带“走”字其含义也是“跑”的意思的成语。(_)(_)(_)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_5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_13.

11、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_2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_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则眼不看仔细B.却只漫浪诵读C.记亦不能久也D.眼口岂不到乎14. 课外阅读。守株待兔韩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走奔跑,逃跑。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翼希望。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1根据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冀复得兔。_1请你用现代汉语把这个小故事翻译出来好吗?_15. 按照原文填空。叶公子高好龙,_,_,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_ 。叶公见之,_ ,失其魂魄,_ 。是叶公非好龙也,_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