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3497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自学是开展创新思维的根底,在初中阶段需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学情,尊重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树立自学信心,引导学生有目标、自发地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教为学效劳,充分重视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思维的展现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的呈现、方法的引导和知识的形成规律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自学。 【关键词】自学 培养 引导 习惯 现在的大多数的初中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课,思考问题的方式正在逐步形成,根据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学校和教师得担负起培养和引导学

2、生的创新思维习惯的重任。创新思维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在数学这个科目上,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主动开展。而要落实这个精神,关键是要切实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正确把握教师和学生二者间的关系,确实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设法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意识支配下自主地学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主动地调控自己,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主体感,开展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的探讨中,

3、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点体会: 1.营造适合学生积极思考的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传授,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容易忽略自身的自学能力。初中数学内容逐渐增多,难度越来越大,以一节课45分钟为例,教师可能得花30分钟才能把教学内容完全讲透,过于紧凑的内容,学生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只传不受不利于培养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要素。营造自学环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1 增设自学环节,贯穿教学始终 教师讲得多同时意味着学生想的时间少,这是开展学生思维的严重障碍,可增设课前预习性自学环节缓解学生思考空间少的矛盾。课前常规性预习要求学生自读学习材料

4、、提出不懂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开始可以由教师提示本课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的,明确自学要点,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学看书预习,初步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事先出好较为详细的系列思考题和尝试题,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对课本重要知识点划线圈点作旁注,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先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探索过程,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1.2 课堂上营造民主和宽松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时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从中积极给予引导、组织、合作,围绕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发出各种指令,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其开展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信息的主要探求者、加工者、思考者和创造者。宽松的课堂气氛

5、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心理,为他们翻开思路、主动探讨奠定根底。 最后,课后答疑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开展。一些同学在碰到问题时,往往是急于得到答案而不注重独立思考,教师如果直接给出思路,这对开展学生思维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个类型的题目,往往是通过学生的独立探讨才能真正领会,才能长时间记忆,对学生最重要是引导而非传授。 2.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自学习惯 只有在养成自学习惯之后,才算真正具备了自学能力。我认为,自学习惯包括:一,认真阅读的习惯;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依据,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新课内容阅读、课后复习阅读等。二,认真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要

6、求学生在解题前必须先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找齐题目中给出的所有条件,然后再确定解题的策略。三,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做到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四,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最根本、最经常的一项任务,是稳固知识、形成技能、表达智慧与能力的主要手段,而且伴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除了要求书写工整,格式标准外,还应做到独立、专心、按时,并要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作业的习惯。最后是错题改正的习惯;错题改正是提高解题能力和完善解题思维的重要手段,只有在长期、反复的错误纠正下才能磨练出高效的解题能力,从而确实提高学生自

7、学潜能,使他们最终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自学,课后复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给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在学生拥有较高的自学能力之前,学生最缺乏的是信心,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在教师指导前能掌握这项技能,教师前期的鼓励和引导很重要。提高学生自信心可以从这几点做起:首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和表扬独立思考认真研究的学生,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要予以肯定,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其次大力宣扬自学理念,尽多开掘身边自学能力较强学生例子加以表扬,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从而让他们树立自学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再者当学生碰到问题时,教师要细心引导,对学生给出的思路要充分鼓励和肯定。最后注重与家长密切沟通,对学生近段时间的自学行为要大力表

8、扬,逐渐减弱或切断学生依赖教师的心理。只有在足够的自信下才能发挥自学的潜能,最终到达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引导的目标,逐步使教师的作用慢慢减弱。 只有在学生掌握较强自学能力时,才能真正实现学为主的目标,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学习,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并让学生明白自身具有独立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有目标、自发地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做到教为学效劳,充分重视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思维的展现过程,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的呈现、方法的引导和知识的形成规律上,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自学,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猜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苑教育?2021年1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