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7384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11、背诵课文,默写。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3、注释(1)字、词:弈: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鸿

2、鹄:天鹅。援:引,拉。俱:一起。弗:不。矣:了。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去:离。日中:正午。及:到。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决:判断。孰:谁。汝:你。(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3、;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4、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21、学生试读课文,标出难读或不会读的字,划出不会停顿的句子。2、教师范读课文,并重点指导:正确读写加点词语:学奕( ) 鸿鹄( ) 弓缴( ) 弗若( )正确停顿下列句子:思/援弓缴/而射之二、自由练读,读通读顺。1、根据试读,师生一起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读准字音;停顿适当;语速稍慢。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三、精读课文,理解

5、文意。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1、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

6、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2、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3、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