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练习岳麓版必修.pdf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428232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练习岳麓版必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练习岳麓版必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练习岳麓版必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练习岳麓版必修.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练习岳麓版必修.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练习岳麓版必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练习岳麓版必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1 课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后篇巩固提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 1.史书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采集经济的出现B.畜牧经济的出现 C.渔猎经济的出现D.种植经济的出现 解析根据材料中“神农制耒耜,教民农作”分析可知,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 2.“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 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C.耜耕 B.铁犁牛耕 D.耦犁 解析根据材料中“斫山”“众木尽

2、蹶”“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可知,这种耕作 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材料中没有涉及B、C、D 三项的内容。故选 A 项。 答案 A 3 3.下面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原始农业 C.千耦其耘 B.个体农耕 D.自然经济 1 解析原始农业属于生产部门,与方框中所要填写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一致,故 A 项错误;男耕女织即个 体农耕是铁犁牛耕推广后才出现的,故 B 项错误;早期农业生产出现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 不得不集体劳作,千耦其耘就是集体耕种方式,故 C 项正确;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点

3、之一,与题 意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4 4.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妇织,登垄课儿锄”可知,这体现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 济。 答案 B 5 5.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这称颂的是() 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 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 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 解析从所给材料看,材料描述的应当是一个水利工程而不是灌溉工具,而且这个水利工程对整个四

4、川平原的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项符合这些条件,故选 D 项。 答案 D 6 6.“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 述的灌溉工具是() 2 解析耧车属于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故 A 项错误;“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 靠人力的翻车,故 B 项正确;筒车是依靠水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 C 项错误;风车依靠风力,不是人 力,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7 7.(2018 福建莆田九中月考)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 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 A.注

5、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没有科学可信性 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源于农民的无知 解析据材料“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和“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谚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作用,故 C 项正确;中国古代并不注重农 业的理论性总结,故 A 项错误;农谚有一定的科学可信性,故 B 项错误;农谚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经 验,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8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日田园杂兴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 秋日田园杂兴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覈饱儿郎。 3 (宋)范成大 注“钟”: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糠覈”指 稻麦舂过后的碎屑,指粗劣的食物。 (1)“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一句反映了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覈饱儿郎”一句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生活? (4)根据你的看法,作者写作秋日田园杂兴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很高,采用稻麦轮作。 (2)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

7、耕女织。 (3)虽然农民日夜劳作,异常辛苦,但在封建剥削之下,仍不得温饱,生活十分艰难。 (4)反映农业技术水平低,农民生活困苦,希望进行改革等。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 B.农作物品种丰富 C.“播种百谷,相土地宜”就是个体农耕 D.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 解析相传神农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种百谷”,故A 项正确。“百谷”是一个概 数,B 项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的起源早,个体农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春秋战 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精耕

8、细作的生产模式逐渐形成,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4 2 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 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解析题目中的“豭”“豕”皆为“猪”的意思,故排除与此无关的 B、C 两项;以农业为主的现象开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社会时期,定居的人们以种植业为主,故排除 D 项。 答案 A 3 3.某一时期,农民开垦荒地,改善灌溉条件,役使牲畜,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农业收获。生活上已经过 着农耕的定居生

9、活,并获得土地的所有权。该情况最早可能出现于 A.西周B.战国C.西汉D.魏晋 () 解析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使用有机肥料,也开始走向定居,但是没有使用牲畜,也没有确立土地私有 制。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得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 土地,故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4 4.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 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说明汉代() A.农民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 B.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 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 解析材料中“器用便利,则

10、用力少而得作多”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具使用的便利,农民就可以节省劳 力而得到较多的收获,所以 A 项的说法明显错误,可以排除;灌钢技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与材料中 5 的时间不符,排除 C 项;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答案 B 5 5.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 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 A.利用水力资源提高冶铁质量 B.推动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C.克服地势限制增强灌溉效益 D.使农田灌溉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一种在福建

11、沿海使用的超大型踏车,这是一种很高大的龙骨 车,高达数层,置于塘边汲水,克服了地势等的限制,增强了灌溉效果,故 C 项正确。A 项是指水排,排 除;材料与 B 项无关;材料“青裙箬笠倚车卧”说明这种灌溉工具仍然用人力,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6 6.导学号 11374001 南宋诗人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 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解析“下田戽(汲)水”反映的是水利工具,未涉及耕犁,故 A 项错误;据“田园”“下田

12、戽(汲) 水”“高垄”可知与农业灌溉有关,故 B 项正确;“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表明是翻车,而不是 筒车,故 C 项错误;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农业灌溉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7 7.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 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文所述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6 A.都江堰B.郑国渠C.井渠D.灵渠 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蜀守”“冰”“百姓飨其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战 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故选 A 项。 答案 A 8 8.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

13、所示。这反映 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解析材料说明家庭农业投资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犁耕等多个环节,符合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9 9.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人均土 地 (亩/ 人) 时间 人口 (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 1734 年) 乾隆十八年(公元 1753 年)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 1766 年) 27 355 32.54 462 102 750 6.89 000 208 095 3.56 796 7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

14、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迅速推广 解析表格反映的信息是人口越来越多,而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提高 粮食产量,B 项正确。A 项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C 项与材料无关;铁犁牛耕技术在东汉时已经推广到 全国,D 项错误。 答案 B 1010.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 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

15、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成为 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1111.“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 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 C.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D.家庭经营 解析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 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B 项正确。A 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 两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 式,都与材料无关。 答案 B 8 1212.元代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血。滔滔黄浦

16、如沟渠,农 家争水如争珠。”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具有() A.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B.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C.落后性:生产工具没有进步 D.分散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 解析材料反映了元代农业发展深受水资源制约的现象,这揭示了古代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特 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13.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个体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 生产的基本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

17、烛。不照绮罗筵, 只照逃亡屋。 (唐)聂夷中伤田家 材料三杨光斌教授认为,“小农经济不是中国几千年经济难以发展的原因而是结果,因为商业会 导致私人财富的大量聚集,这不为中国的专制统治者所喜欢”,他们“绝不愿意私人财富扩充到不 能控制的地步,为王朝的安全之累”“朝廷和统治阶级靠收租纳税过活,而不靠贸易”。 王金磊、李晓鹏制度变迁动力的缺失 近代中国迈向资本主义失败的制度分析 9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2)解读材料二蕴含的有关小农经济的相关信息。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 参考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18、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农民遭受沉重剥削,生活艰辛,小农经济容易破产;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业和手工业紧 密结合。 (3)小农经济的稳定有利于统治者对社会进行控制;有利于征税并保持税源的稳定;小农经济的 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 14. 材料 导学号 1137400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 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 征。 参考答案示例: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 划,严整的布

19、局无不体现着专制皇权的威严。 在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是专制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皇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 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必须依赖外 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保护。 因此,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10 下列温度最接近 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

20、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 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 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洗澡时淋浴的适宜 水温是 60 第第一一节节物态变物态变化与温化与温度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 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

21、的温度 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 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_态、_液_态和_气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 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

22、、白雾、碗、勺子、味精、水蒸 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 ;属于液态的是_ ;属于固态的是_ _。 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 时、14 时、20 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 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 碳纳米管温度计 。研究人员

23、在长约 10米,直径 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 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 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 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 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15 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38

24、,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 37.3和 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 _38_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 选填 左 或 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会_ 选填 会 或 不会” 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

25、示数是 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 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 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第四四节节地球上地球上的水的水循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 白气”霜、露、 白气露、雾、 白气”露、雾、冰 冬天晾在室外的

26、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衣服上 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 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 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 _(填写序号 。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

27、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 白气 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放出热量 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 白气 ,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

28、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 激光橡皮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升华 _(填物态变化名称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 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 选填

29、吸热 或 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 呼风唤雨 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 霜前冷,雪后寒 ,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你家窗户的玻 璃上会

30、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选填 外侧 或 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

31、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 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 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请根据短文,对 霜 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

32、湿润_和_气温在 0 以下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 即霜 。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第三三节节汽化汽化和液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 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 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 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98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吸热

33、_(选填“吸热”或“放热” ,其温度_保持不变_。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液化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放_(选填“吸”或“放”)热。 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C)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 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 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 象 冬天,

34、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 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 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 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35、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 拉活塞到一定的程度时,液体乙醚消失的现象称为_汽化_;向里推活塞,一会儿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的现象称为_液化_。1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汽化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液化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放_热。 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3.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汽化 _(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

36、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水蒸气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 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气压_减小而降低。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小明从开着空调的屋里出来后,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而模糊不清,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_液化_后_汽化_。15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汽化_(填物态变称 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液化_(填物态变化名称 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放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

37、敏一边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一边从水温 91开始,每隔 1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数据见记录表格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1)在此过程中,小敏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_甲_(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由数据记录可知,在 4min 到 7in 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吸热_。(3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99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低于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 标准大气压。17.镇江某药厂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某一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

38、抗菌素不能在超过 9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C)A增加容器内 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90 B用小火加热使其沸腾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90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1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同时沸腾稍后也沸腾了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19.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87 ,醋的沸点只有 60 ,当温度达到_60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不会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60_,只有当_醋全部汽化

39、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20.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甲杯的内 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第第五五章章物物态变化态变化本章复习 以下温度中接近 23的是A)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北方冬季最冷的气温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它的示数是它的分度值是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它是根

40、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某工厂要生产三种温度计,厂内可以利用的液体有:比较贵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为降低成本,又切实可行,请根据下表所给数据为以下几种温度计选用液体:几种液体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1)能测出铅 熔点为 328 、锡 熔点为 23 熔点的温度计应选水银。(2)能测出开水温度的温度计应选_甲苯_。(3)家用的寒暑表应选_酒精_。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熔化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汽化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冰融化凝固 放热雾生成液化

41、放热露产生汽化 吸热霜形成升华 放热)6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C吃冰棒解热;烧开水时冒“白气”;夏天湿衣服晾干;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塑料袋属于非晶体、高压输电线路上飘挂的塑料袋会影响输电安全,供电部门利用 光炮”向塑料袋发射激光,使塑料袋熔化,达到清除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塑料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

42、变塑料袋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激光具有能量 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10km/s9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C)A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冬天,“千里冰封”10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C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度”全天气温不会高于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_熔化_(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要_吸 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冰珠,这是

43、_液化_(填物态变化名称 现象。12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 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_液化_后储存在打火机里;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碎片,会感觉碎片较_冷_(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汽化_时要_吸收_大量的热 1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冰是晶体冰的熔点是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15 分钟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4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面从图像中

44、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D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在 AB 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 15min在段物质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甲物质在 mi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乙物质在 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1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热胀冷缩_性质制成的。(2 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乙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 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

45、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0_,熔化过程经历了_6_min。(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_热。17小云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 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 20 120 )、酒精温度计 80 60 )、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水银温度计_。(2 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 况的是图_乙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小水滴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中,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的余热仍高于水的沸点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