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图原理及应用简介.ppt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1429401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图原理及应用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控制图原理及应用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控制图原理及应用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控制图原理及应用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控制图原理及应用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图原理及应用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图原理及应用简介.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控制图原理及应用简介,目 录,1,统计过程控制概述,2,控制图原理及应用,3,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4,示例,统计过程控制概述,定义: 统计过程控制(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 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过程运行状态是否稳定利用控制图测定,对过程存在的异常因素进行预警; 、过程能力是否充足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分析其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对过程质量进行评价。,预防为主,首先过程管理,其次提高工程能力,附:3控制方式与6控制方式的比较:,

2、合格率:.,1、强调运用统计方法来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 2、强调全员参与,而不是依靠少数质量管理人员; 3、强调整个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解决对特定工序用什么样的控制图的问题。,的特点:,控制图的原理,控制图的形成,定义:,控制图: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以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也称休哈特控制图),最优控制间隔,:平均值,表分布中心 :标准差,表分散程度,控制图的基本结构,样本号(或时间),1、以随时间推移而变动着的样品号为横坐标,以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为纵坐标; 2、三条具有统计意义的控制线:上控制线UCL、中心线CL、下控制线LCL; 3、一条质量特

3、性值或其统计量的波动曲线。,控制图原理的解释,第一种解释:“点出界就判异” 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实际上不发生,若发生即判异常。控制图就是统计假设检验的图上作业法。 第二种解释:“抓异因,弃偶因” 控制限就是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科学界限。 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就是区分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的。,常规控制图分类,按用途分类: 1、分析用控制图用于质量和过程分析,研究工序或设备状态;或者确定某一“未知的”工序是否处于控制 状态; 2、控制用控制图用于实际的生产质量控制,可及时的发现生产异常情况;或者确定某一“已知的”工序是 否处于控制状态。,控制图的应用,控制图的绘制,、确定控制对象(统计量)

4、一般应选择技术上最重要的、能以数字表示的、容易测定并对过程易采取措施的、大家理解并同意的关键质量特性进行控制。 、选择控制图 对于计量数据而言, X-R控制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X控制图用于观察均值变化,控制图用于观察分散或变异情况变化,二者合用,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变化。 、取预备数据 1)取个子组(); )国际推荐子组大小个样本量(); )合理子组原则。(短间隔内取、过程不稳时多取),、计算控制限(见示例),注:7时为负,但因不可能为负,故计算时将下控制限表示为:。图中略过不画该控制线。,、绘制分析用控制图,并判定 )先绘图,并判稳稳,绘图;不稳,除去可查明原因后重新计算、; 在坐标图上画出三

5、条控制线,中心线一般以细实线表示,控制上下线以虚线表示; 将预备数据点绘在控制图中; 根据控制图的判断规则判断工序状态是否稳定。 )再绘图,并判稳步骤同上。 、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由分析用控制图得知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后,还须与规格要求进行比较。若工序既满足稳定要求,又满足规格要求,则称工序进入正常状态。此时,可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线;若不能满足规格要求,必须对工序进行调整,直至得到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图。 满足稳定要求控制状态(过程中只有偶因而无异因产生的变异的状态); 满足规格要求技术稳态(过程能力指数满足给定的Cp值要求)。 、作控制用控制图 过程调整到稳态后,延长分析控制

6、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进入日常管理。若出现新的异常,需查因对策,加以消除,以恢复统计过程控制状态。,控制图的判断准则,控制图的判稳原则,1、连续25点在控制线内; 2、连续35点最多有一点出界; 3、连续100点最多有两点出界。 满足上面任意一点都可以判定为稳态。,控制图的判异原则,1、点出界就判异; 2、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判异。其异常的排列和分布主要归纳如下: 中心线某一侧的质控点数明显比另一侧多,这时应考虑均值可能发生偏移; 有多个点接近上、下控制限,提示标准差变大; 中心线一侧连续出现多个控制点(链现象)、或连续上升(或下降)倾向,说明有系统因素干扰; 质控点按一定时间间隔呈周期性起

7、伏变化,一般是由于工艺、环境等因素失控造成的结果。 点子波动集中在中心线附近,有可能是控制图设计中的错误导致控制界限范围过宽而导致的。 通常使用以下八个判异准则。(将控制图等分为6个区,每个区宽1。6个区分别标号A、B、C、C、B、A,两个A区、B区及C区都关于中心线对称。),八大判异准则,Test 1. 一个点超出A区,Test 2. 九点在中心线一侧排列,Test 3. 六点连续上升或下降,Test 4. 十四点交互上下,Test 8. 连续8点排在C区外,Test 5. 每三点有两点在同侧B区外,Test 6. 连续五点有四点在同侧C区外,Test 7. 十五个点排在C区,x,x,x,应

8、用控制图的注意点,1、所控制的过程必须具有重复性,即具有统计规律; 2、选择能代表过程的主要质量指标作为控制对象;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 3、及时打“点”,及时发现工序异常; 4、如果控制图点子出界或界内点子排列非随机,则应认为生产过程失控。但在判断过程失控前,应首先检查样品的取法是否随机、数据的读取是否正确、计算有无错误、描点有无差错,然后再来调查生产过程方面的原因; 5、仅打“点”而不做分析判断,失去控制图的报警作用。对于判异后的处理,应执行“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的20

9、字原则,立即追查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发; 6、控制图是根据稳定状态下的条件(人员、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即M1E)来制定的。上述条件一旦发生变化,控制图也必须重新加以制定,及时调整控制线。另外,控制图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重新抽取数据,进行计算,加以检验。 7、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公差线是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线是用来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过程能力,概念: 过程能力(工序能力):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用以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 理解如下: 、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稳定状态指:质量因素(人员、设备、原料、工艺、 测量和环境)处于标准作业条件,无异常波动

10、。 、以该过程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变异或波动来表示。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有 .落在3的范围内(-总体均值; -总体标准差),产品合格率接近于1。 因此,以3即6的波动范围来衡量过程能力( 6)。,生产能力(加工数量方面的能力),过程能力指数,概念: 过程能力指数:指过程加工质量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程度,记为“”或“”。 通常以质量标准()与过程能力()的比值来表示,即:,公差范围,反映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反映过程加工的一致性。,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计算: 、单侧公差 、只有上限要求: (TU ) 当TU 时, 、只有下限要求: (TU ) 当T 时,,、双侧公差 、无偏: 、有偏:(见示例),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判定:,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降调整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与技术标准中心的偏移量。 、降提高工序能力减少分散程度: )改进工艺方法、优化工艺参数、修订操作规程、增中间工序、推广应用新技术; )改造更新设备、加强点检维护,确保精度; )提高工具工艺装备精度、加强维护保养;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加强现场管控,设置关键工序管理点,开展小组活动,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 、升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符合顾客要求的前提下,修订标准范围。,示例,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