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436965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25 伯牙绝弦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

2、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思考: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拓展理

3、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3师生诵读。26 月光曲一、教学目标、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感情的变化。、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人物言行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三、教

4、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 揭示课题二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纠正读音、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学生质疑三、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第 二 课 时一、 复习,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月光曲、请生简述月光曲的创作过程。、质疑: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生从内容及人物质疑)二、 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情变化、生快速阅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来?、品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想象他当时的心情怎样?、交流讨论情况,重点体会以下几方面:()贝

5、多芬进屋是被兄妹的谈话所感动;()贝多芬弹一曲是看到兄妹穷,但又爱音乐,产生了同情心;()贝多芬又弹一曲是因为发现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动;()贝多芬飞奔回店是因为创作了一首新曲子很兴奋。根据生回答板书贝多芬言行及心情的关键词、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师述:这些感情的变化其实就是贝多芬创作出月光曲的原因。()这些结论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根据生述板书学法。三、 学习体会第三节、文中哪里最让贝多芬感动?(课件出示兄妹对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那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

6、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讨论,体会兄妹说话时的心情变化。、交流讨论情况(1)妹妹说第一句话时是(渴望)的心情,因为她知道贝多芬来到小镇,很想听贝多芬弹琴;(2)哥哥说话时是带着(难过的、遗憾的)心情,因为家里穷他不能满足妹妹的心愿;(3)妹妹说第二次话时是带着(安慰)哥哥的心情,因为他不想让哥哥为了她而难过。、指导朗读兄妹的对话、听了兄妹谈话,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贝多芬正是被这对穷兄妹间的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了,才进了屋,才有了后来献给兄妹俩的月光曲。大家想听这首曲子吗?四、初步辨别联想与实在事物、请生划出文

7、中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小组讨论:读句子,根据内容画一画。、请生展示作品,并让大家评议。、课件出示选择题,让生选择月光曲曲调,并说理由。、欣赏月光曲、请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曲调的变化。、大家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哥哥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师述: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联想可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但联想要以实在事物为依据。而同样的音乐,让不同的人听,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联想。五、扩展,体会文章中心、听音乐,想一想:盲姑娘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 )。我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 )。、你们认为贝多芬想通过这首曲子表达些什么?、穷兄妹俩听了贝多芬的曲子,他们很幸福。从贝多

8、芬那儿他们也获得了自信,今后他们会怎样面对生活呢?27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

9、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有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板书: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 2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反馈交流

10、。(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3从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5、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这是一个鲜活的女子,我们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谁来读一读?(指导读“那幅画不大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11、)老师仿佛看到了她那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这个画面似真亦幻,谁来读一读?(指导读“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读到这儿,你一定会在心里默默地称奇,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出示: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指名读,评价(围绕“舒畅温柔”“略含哀伤”“十分亲切”“几分矜持”),再指名读,齐读

12、。小结并过渡: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3)引入资料: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

13、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4)看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说?(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5)达芬奇精湛的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14、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来介绍这幅画呢?请你准备一下,等会儿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做讲解员介绍)(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1)从“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看出来的。(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3)队伍移动很缓慢。(五)总结升华,激情朗读。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

15、,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2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3激情朗读:(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教师导引:我已经看到了蒙娜丽莎,我看到了她迷离的眼神,我看到了她迷人的微笑,我感受到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教师导引: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几分钟,但是她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心灵,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教师导引:我相信蒙娜丽莎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灵,已经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4引入达芬奇资料。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你们谁知道这幅画的画家?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

16、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资料。(六)结语。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她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28 我的舞台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

17、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习。(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

18、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指导朗读。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

19、,也兴趣盎然。“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设计意图:抓关键句子体会舞台队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所得句子品析,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三)引入资料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多了解评剧和评剧艺术。(四)小结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

20、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全班交流。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4全班交流。设计意图:从上一个重点问题过渡到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五)拓展训练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习。(六)总结全文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