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平教育案例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38200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世平教育案例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杨世平教育案例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杨世平教育案例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杨世平教育案例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杨世平教育案例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世平教育案例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世平教育案例 (2).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害羞的涵涵杨世平案例背景: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较好地与同伴进行交往关系,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遇事回避、腼腆害羞、自信心不足、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案例描述:活动室里,一副紧张而娇羞的面庞映入我的眼帘。每次当我的目光轻轻地向她扫去时,她就像是受惊的小鹿一样蜷缩着头。我想:可能是才转入班级的缘故吧!时间长了总会好的。可是,一星期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一学期也马上就要过去了,她依旧如第一次看到我一般,眼睛里充满了戒备和不安。从不敢大声说话,要是鼓励她大点声说话,她就

2、低下头沉默不语。鼓励她讲个故事或表演节目时,她总是说“我不行”“我不会”。同时,我发现她每次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时,也是小声地、一副胆怯紧张的样子。于是在精心准备之后,我们进入孩子的家庭,对孩子的情况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从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得知,涵涵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有妈妈和孩子两人。妈妈对孩子的学习期望特别高,给孩子准备很多了学习书籍,还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在生活中,妈妈对涵涵的照顾十分细致、从不要求涵涵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访时我们看到,每次当孩子想干点什么的时候,妈妈就赶忙制止:“你不会”“你不行”“你还小,不用做”案例分析:一个人的安全感,与生命早期体征和“

3、母体”的关系密切相关,也与幼年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保护有关。秉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原则,我将孩子在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能够找到孩子问题的根源所在,解决孩子的突出问题。原因一:缺乏交流和信任孩子有个愿望,希望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有很多的快乐的时光。但是很多时候,孩子的这个小小心愿也没办法达成。爸爸长年在外,一年到头只能见上几面。妈妈一个人忙里忙外,似乎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孩子的这个愿望就显得遥不可及了,更别说深入的交流和谈话了。涵涵的爸爸妈妈时常担心孩子不能克服种种的挑战,担心孩子会误入歧途,总是不相信孩子,久而久之,过度的保护使孩子的自信心无法建立,在内心里自己

4、给自己贴上了“我什么都不行”的标签,没有了安全感。原因二:制定目标过高过远涵涵的妈妈总是过分的操心孩子的事情,给孩子的心里增加负担,同时给孩子定的目标太过遥远,使涵涵感受到无形的压力,让她觉得无法承受,进而孩子就没有了安全感。原因三:孩子与人交流的机会过少在同伴群体中受欢迎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反之,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这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兴趣和性格的发展。妈妈不太喜欢带涵涵到户外活动,孩子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长期处于独处的境况,孩子与人交往的意愿和能力都在逐步下降,渐渐地形成了内向、腼腆、不自信的性格。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不能融入集体,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案例反思:针对以上的分析

5、,我们制定了系统的帮扶计划,决定帮助妈妈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涵涵找回自信。1、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随着教育的发展,不仅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家长也应该掌握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如学会剖析造成幼儿性格内向的原因及训练方法,多给予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自我展示的机会、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大胆交流。同时家长可利用家中现有物品进行感统训练。如为了让内向幼儿大胆勇敢,家长可用毛毯兜住幼儿来回荡,开始可荡低点、慢点,随着幼儿大胆、自信,可荡的高点、快点。这样既可以营造愉悦、和谐、轻松的家庭气氛,还可以培养幼儿自信,增强安全感。2、多给予正面鼓励和表扬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要从发现她的优点入手,及时

6、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心理。即使孩子出现失误、错误,家长也不要一味的训斥、批评,这样会使幼儿更紧张、胆怯,应该微笑着对他说:“没关系,再来一次!”“加把劲,会成功的。”,抓住时机及时的鼓励她:“涵涵今天进步真大,这么长的台阶也敢上了。”等待孩子受到鼓励,信心大增,上去后走的速度也比平时快了,等到下次走时,她已是毫不犹豫的往上爬了。3、对孩子进行抚爱式交流当她与成人交流出现紧张表现时,首先教师或家长装作“不知其然”的样子。仅仅用“摸摸她的头、蹲下来亲切地看着她、对她和蔼地笑笑”等肢体语言或者表情回应她的紧张表现,也通过这些间接向她传达“大人是友善的”这个讯号,以“淡化”其不安的心理

7、。通过很小的细节,建立涵涵对成人的信任感。4、鼓励幼儿大胆交往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允许幼儿随意交换器材,可涵涵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同伙伴主动交换,经常是一种玩具玩好长时间。我们便指定几名幼儿去找她进行器材交换,并与她交谈,询问各种玩法,邀请她一起玩等等。开始的时候,涵涵很少说话,可在几名活泼幼儿的感染下,她开始参与小伙伴的活动。经过几次,她有时竟能主动的同别的小朋友说话、交往了。妈妈也常在节假日带领孩子进行一些爬山、郊游等户外活动,为涵涵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愉快合作中,涵涵感受到了在集体中的快乐,慢慢的接受大家,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在家长和教师通力的合作中,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回答问题时涵涵的声音洪亮了,虽然偶尔还是有点羞涩,但她的眼睛敢直视我,不再躲闪。梦想小舞台上也能看到她翩翩起舞的身影了。妈妈高兴地告诉我们:涵涵能主动的邀请小伙伴到她家做客了。不难看出,孩子的自信心正在建立,当她的自信心建立成熟的时候,她腼腆、胆怯、害羞及紧张的负面情绪会逐渐退化,取而代之的将是孩子自信活泼、乐观向上,家园合作的魅力也将在涵涵的身上得以彰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