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小学蓝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39614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村小学蓝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张村小学蓝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张村小学蓝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张村小学蓝昕: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张村小学蓝昕: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村小学蓝昕: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村小学蓝昕: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教学设计模板课题摘要 学科语文学段高段段年级六年级单元第五单元教材版本人教版课程名称老人与海鸥一、学习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 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

2、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能通过朗读体会优美的语言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语言,学生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仍需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品味语言,并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教学目

3、标(含重难点)(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2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 交互式电子白板 网络教

4、室 移动学习环境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1、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2、学生快速默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二)、导入新课 照片导入: 课件出示吴庆恒老人的照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请看大屏幕,照片上的老人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这位老人就是昆明市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名叫吴庆恒。吴庆恒老人被昆明市民亲切地称之为“海鸥老人”,他和海鸥之间的故事在各大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吴庆恒老人,去感

5、受他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三)、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扫除字词障碍。 2、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总结: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板书:老人关爱海鸥 海鸥送别老人(四)、品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课文里哪个句子直接点明了老人和海鸥的关系?指名说、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一位老人,为什么能和海鸥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和”换成“对”好不好?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1、请默读课文的113自

6、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关心照顾?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思考之后,小组交流。 全班学生交流。学生说到哪,或读到相关句子时,让学生简短地说一说自己的读书体会,这种体会可以是浅显的,但必须是真实的。 A、老人外貌描写(出示课件)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生活俭朴,对海鸥无私的爱,并总结此处为外貌描写) 2.从第二句话能体会到什么?

7、 3.补充资料。 “海鸥老人”名叫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尽管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但吴庆恒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面粉合着鸡蛋喂海鸥,而他自己一天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他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3角钱一包的香烟;他从不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车,他每天走3个多小时从城郊的家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园去喂鸥;他背上那个破破烂烂的布包里,装着他沿途捡的、带回家当燃料的煤渣和树枝,还有一瓶用旧饮料瓶装着的茶水。 4.老人仅仅是一个冬天这样来到翠湖边给海鸥喂食吗?看看课文后面哪句话说明他不止是一个冬天来给海鸥喂食? 5.练习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学生完成:(无论 ,

8、无论 ,老人每天都 。) 6.衣服会褪色,甚至老人的头发也从乌黑褪成花白,但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却从未褪色!一起来将这段话有感情地读一遍。(朗读的形式可再多样些) B、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师范读。 2、插入练习。画出描写老人动作的词语,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人与一般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 让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动作的词语进行感悟。4.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感受到了那么多。这一段通过描写老人的动作,写出了老人对海鸥深

9、深的爱。让我们试着把这一部分背诵下来。出示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指名背、齐背。5.师:这么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老人与海鸥浓浓的亲情呀!还有哪儿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C、唤海鸥 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1自由读,练习“呼唤”。2.这是写老人呼唤海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在老人心里,海鸥就是他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它的名字。他在亲昵地呼唤这些孩子时,会跟他们说些什么呢?出示海鸥视频,表演练习,加强理解。(1)老人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你在哪里?” 独脚从水面跃起,向老人飞来,好像在

10、说:(2)老人用手指了指手掌,亲切地说:独脚扇扇翅膀,单脚着地,不停地看着老人仿佛在说:(3)老人(用手不停地抚摸着独脚的羽毛,)轻声细语地说:独脚(不停地啄着老人手中的食物)好像在说:4.老人最质朴的语言,就是老人内心情感最深刻的体现。老人虽然不会唱歌,但这一声声呼唤,不就是一首动听的歌吗?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D、谈海鸥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1.生动是怎样的表情?尝试换词。2.老人为什么谈起海鸥就会有这样的神情?E、企盼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1.老人在企盼什么?2.抓住了“企盼”的眼神就能读好这一自然段。(五)、课堂小结海鸥老人与海鸥情谊深厚,如同亲人,那么老人与海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一节课在学。四、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方式与工具课堂提问 书面练习 制作作品 测验 其它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六、备注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如果中途没电或课件放映不出,我们就采取老师辅导、讲解 等等。七:他人评议请记录学科坊学友、坊主或其他老师对本篇教学设计的修改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