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46044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2经历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4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照相机、投影仪、幻

2、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二、新课教学1照相机(1)认识照相机教师展示照相机实物,介绍照相机的构造。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就是缩小、倒立的。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

3、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2)自制模型照相机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科书第94页“想想做做”的方式制作模拟照相机,然后评选全班最佳照相机。此一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图5.2-2)。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这样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以小组为单位,调试模拟照相机。步骤: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间的距离,就可以在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如果把薄膜换成感光胶片,就可以得到照相底片了。 观察时请注意,薄膜上的

4、景物是不是倒立的? 总结:照相机成像时景物离镜头远,像离镜头近,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2投影仪(1)投影仪成像演示首先学生观察投影仪的构造,然后做教科书第95页的“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2)学生观察像的特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如我要使像前移,投影片应如何移动?如我要使像左移,投影片应如何移动?镜头上的平面镜有何用处?如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镜头应如何调节,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要如何改变?(学生讨论,演示验证)(3)总结: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

5、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倒立的。3放大镜学生活动: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看字有何变化。学生总结: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应是正立放大的像。教师:试试看,如何才能使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变大。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放大镜远离课本。教师:是否放大镜可以不断远离,像不断变大呢?学生实验得出结论:要在一定范围内。教师问:用放大镜我们还能干什么呢?(例:可以用来观察物体的细微之处,可以用来聚光,使火柴点燃等)问:如果我们现在手上没有现成的放大镜,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注:此问旨在锻炼学生的放散思维能力,所以教师不必多加评论,点到即可。)4实像和虚像多媒体显示凸透镜成实像情景示意图,引导学生

6、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组织学生探究:(1)为什么同一个凸透镜有时可以把很大范围的景色缩小在一张小小的底片上,有时却又可以把一张小小的胶片上的景色放大?有时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实像,为什么有时却又成了虚像了呢?(强调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及成像特点)(2)实像和虚像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根据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方面考虑: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能否用光屏承接;能否用眼看到;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和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三、课堂小结从知识学习、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