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47030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揠苗助长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揠苗助长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揠苗助长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揠苗助长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揠苗助长文本解读及反思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的一则经典寓言故事。讲了一个种田人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当他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时,就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诉人们要按规律办事,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把事情办糟。这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故事内容能轻松读懂。但如何结合故事的学习,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寓意,却需要对文本进行细细解读,方能领会其中秘妙。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品析词语中深入理解文本,逐渐懂得做任何事情不可急于求成,不可违反事情发展规律的寓意。同时还能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一 了解寓言 了解学生起点 寓言是一种

2、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读寓言故事,就不可以追究故事的真实性,因为寓言本身就是通过假托故事说明道理的,故事是假的,道理是活的。中国古代寓言多是一些政治家为游说诸侯而引起的,其寓意往往同寓言出现的语言环境有关。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教师了解了它所出现的背景后,要开始了解学生的起点。由于揠苗助长的故事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所以教师在没有进入文本学习之前就可以让学生借助题目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学中就要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二

3、自主阅读 多种方式解决生字难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职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新课标要求学生进入第二学段后在阅读方面“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比如课文中出现的三个生字,“喘、焦、截”,这三个生字对于理解种田人傻得可爱的形象很有帮助。所以这里用多种方式来识记。比如教学“喘“时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明白了喘气是需要用嘴巴的,所以是口字旁。教学“焦”时,出示它的古代篆体,马上明白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个“鸟”字,下面是“火”字,“鸟”在“火”上面烤,羽毛都要烤焦了。演变到现在,这个字就变成了现在的“焦”。教学“截”时,让学生自己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即可。多种方式的识字不仅能让

4、学生牢牢记住,更帮学生扫清了阅读这则故事的障碍,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三 品析词语 深入理解文本学习这则寓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语来体会文章表达得思想感情,抓住文中用得巧妙、值得深入探讨的词语讲一讲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如“焦急”、“巴望”、“转来转去”、“筋疲力尽”、“白费”等,可以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为读懂课文扫清障碍,再通过品析这些词语体会任务的内心活动;还可以紧紧围绕“你觉得种田人是怎样一个人”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如预设学生可能得出“他是个没有耐心的人”、“不偷懒的人”、“会想办法的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人”等结论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印证,从而逐渐明白“不能急于

5、求成,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寓意。此篇寓言故事内容较短,给了学生很多想象的余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丰富文本。可以想象“种田人的儿子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种田人自己会后悔地说些什么?”这些“补白”会令课文内容更加充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寓意。四 拓展延伸 反复感悟寓意本文课后有“我想对种田人说”是对学生揠苗助长的寓意是否理解的一个检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场动笔然后交流。这个练习给了学生动笔的机会,又加深了对寓意的理解。如果还有学生对此不能深刻理解,可以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加以印证。比如老师问“你有违反规律的事吗?”引导学生想到平时养过的金鱼,是否急着想让金鱼长大而多喂很多鱼食,结果反而加速了金鱼的死亡,还可以想到平时养的花花草草,有些花喜阴,有的花朝阳,如果不懂得这些规律,而是凭着自己的喜好来摘种,肯定会适得其反。新课标要求我们“要能提出学生和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学生在学了这节课后,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举出自己活家人违反事物规律的例子。同时还推荐更多的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总结深刻道理的习惯,能在浅短的故事里读懂大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