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0837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班级:_ 姓名:_1. 古诗文赏析。清明作者:( )代( )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写的是(_)这个传统节日,写了(_)的节日情景。2. 阅读练习。早发白帝城作者()_,千里_。_,轻舟_。1把诗句补充完整。2多音字组词。还hun(_)hi(_)重chn(_)zhn(_)3解词,再写出诗句意思。辞(_)还(_)住(_)啼(_)前两句意思:_4早发白帝城一、二句写了作者从_乘船一日到达_,三、四句回忆了_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3.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2、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注释)惠崇春江晚景组诗共有两首,课本中选择的是其中一首,这是另一首。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更待江南半月春: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吧。1这两首诗都有对景物的描写。第一首诗中的景物较为丰富,有静有动,有植物也有动物,其中植物有_、_、_、_,动物有_和_。第二首诗则是集中对_这一种景物进行描写。2我能猜出第一首诗中的“蒌蒿”是一种植物,因为_。我知道像“蒌嵩”这样由偏旁相同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还有_和_。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3、A.惠崇春江晚景是一组题画诗,第一首诗中提到的景物全是作者从画中看到的。B.第一首诗“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中“上”指的是河豚逆流而上。C.第二首诗将差点掉队的雁比作依依不舍的“北归人”,使整个情景充满人的情感,很有新意。D.这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4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你在阅读时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注释)天街:京城的街道。这里指唐朝京城的街道。酥:这里形容初春细雨的润滑。绝胜:远远超过。1这首诗描绘的是_(地方)的早春景色。2诗人认为一年中最

4、好的时光是_,从“_”这句诗可以看出来。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_5. 惠崇春江晚景诗句接龙,并完成练习。丫丫:竹外桃花_,妞妞:_鸭先知。丫丫:蒌蒿满地_,妞妞:正是_。1完成诗句接龙。2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所作。这是一幅以_(时间)景物为背景的_图。3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即_、_、_、_、_和_。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之情。6. 读下面的诗歌片段,完成练习。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1你从哪句诗里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呢?用横线画出来。

5、2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画面呢?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到括号里。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在每一片叶子里(_)在每一朵小花上(_)在每一滴汗水里(_)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_)3对文中画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C.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4小朋友,你留意过秋的声音吗?仿照片段的第一小节,试着写一写。秋的声音,在_,在_。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7. 课内阅读。登飞来峰_,_。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6、层。1补充诗句。2对诗中“自缘”一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己认为B.只因为3这是一首哲理诗,在一、二句中作者用“_”一词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C.这首诗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8. 课内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写出这首诗中的两组反义词。()()()()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诗

7、人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A.自己没有好好看。B.自己身在庐山之中。C.庐山太大了。4这首诗中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思相同的诗句是_,_。9.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 )绿了,钓竿上( )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 )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1补全诗歌,体会用字的精妙。2画线的部分把“山溪”比作_,写出了“山溪”_的特点。3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山间钓鱼图啊!我从诗句“_”中读出了他的专心,我还从诗句“_”中读出他获得了成功。4这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在写的时候一步步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小小的

8、“点”上,请你试着来填一填。10. 阅读绝句,完成下面问题。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_燕子,沙_鸳鸯。1补充诗句。2找出诗中景物描写的动态与静态。写燕子是_态描写,写鸳鸯是_态描写。3对诗中动态与静态的理解,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融”与“飞”的关联(_)A春雨润泥,泥土里的虫子也开始活动了,燕子飞来飞去是想从泥土里找虫子吃。B冰雪融化,泥土又软又湿,燕子飞来飞去是忙着衔泥筑窝。“暖”与“睡”的关联(_)A春日气候温暖,鸳鸯在沙里睡得更舒服。B这里表现阳光强烈,把沙子也晒热了,鸳鸯不敢多活动,只好睡觉。11. 阅读夜书所见,完成练习。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9、。知有儿童挑(tio tio)促(cch)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朝的诗人。2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之情。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书 挑篱落4用“”标出括号里的正确读音。5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村孩子的画邱易东云是画面的主角,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暖一抹,冷一抹,在小溪的天空飘浮。树是画面的主角,让风涂抹它的年龄。浓一笔,淡一笔,叶的眼睛在岸畔张望。泥土是画面的主角,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深一脚,浅一脚,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1)在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写下来。(2)在山村孩子的画里,、和是画面的主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这句诗的

10、理解。(4)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13. 古诗阅读。望天门山_,_。_,_。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的_。3最后两句诗句的大意是:_14. 课外阅读。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特点。(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5. 课内阅读。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结合诗句,写出下列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1)山行:_(2)坐:_(3)红于:_2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及其原因的诗句是_。3山行描写了美丽的枫林景色,如果让你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那么画上至少应该包括_、_、_、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