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4736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单位:马山县古零镇新杨小学 作者:韦成贵 邮编:530615内容摘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关键词:培养兴趣 激发思维 巧设导语 实践操作 加强训练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抓住心理特征,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

2、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1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另人终生难忘,故事中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如热闹的小河边,小熊的一家,丰收的果园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而在这里也包含了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所以巧用生活实例,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较大数量、较小数量、相

3、差数量三者数量关系的教学,课前我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记下水果的重量或个数,亲身体验购物情景。课堂教学中,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的相互问答,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充分表达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进行新课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挖掘创新源泉,精心设计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是指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有新意地、灵活地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之中。探索,是一个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创新意识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习题要

4、富有思考性,还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真正让学生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多角度、灵活地、创造性地思维,使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让学生自己养成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是他们受益终生的宝贵的礼物! 孩子们的潜能是巨大的,重在教师的开发和引导,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三、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创新

5、欲望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趣。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对学习要有兴趣。只要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会有学习的激情,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方面,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只有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才产生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四、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变的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

6、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五、让学生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动手操作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课堂中,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手,通过拼一拼、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参与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勤于思考问题的学生往往会激发学生提出一些新异的想法。对此老师应当给予鼓励和赞扬,使

7、他们的思维能力不受约束地向各个方向发展。养成遇到问题爱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数学教学中口算加减法中例2中,课本中小强这样想的:540-300=240,可以让学生看小强的想法,然后老师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我们班的学生就有这样一个性想法:因为18-6=12,所以及180-60=120,这也可以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样的思维就体现了创新性,应当给予鼓励。这不仅是因为这位学生找到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经过自己操作、观察以及教师的引导,进行了分析、综合、归纳,认识得到更深的发展。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创造条件,从多方面加强训练,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融为一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 小学教学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