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6210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用及其特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已有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 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操作练习纸 绘制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学生准备:水彩笔 直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都喜欢哪些运动?我认为跳绳是一个很不错的全身运动,最近我们学校正想挑一名运动员参加跳绳

2、比赛呢,可是选谁参加比赛更有把握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做?(讨论一下)对呀,我们得先从这些学生中收集他们平时训练的成绩,也就是先得收集数据,用事实说话。我们学校体育老师收集了跳绳前三名学生的成绩,得到了这样三组数据:比赛前7天1分钟跳绳情况(成绩/次):王明:158 160 162 163 164 166 167张晖:156 158 157 164 158 160 159李华:150 153 155 158 160 162 166有了这些数据,下一步该怎么做?(学生口答: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对呀,我们得把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如果制成统计表,你认为是制成三张这样的单式统计表,还是制成一张这样

3、的复式统计表好呢?(一张幻灯片出示)为什么?(学生回答:复式统计表比较好,因为复式统计表更能看出每人每一天的成绩。)也就是说便于比较。(板书:便于比较)当然我们也可以制成统计图,(出示三张单式折线统计图)看到这些统计图,你能一下子判断出应该先淘汰谁,为什么?(学生回答:应该先淘汰张辉,因为张辉的成绩很不稳定。而王明、李华的成绩都呈上升的趋势。)很好,通过折线统计图,我们一下子就能直观的看出每个人的成绩变化情况,看来直线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增减变化情况。(板书:直观地反映数据增减变化情况)(多媒体出示删除张晖的统计图),那现在你觉得选谁参赛更有把握呢?你们觉得在两幅图里比较来回答这个问题方便吗

4、?有没有什么办法既便于比较,又能直观地反映数据增减变化情况呢?(合并)那你们能不能把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合并到一张统计图上呢?有没有信心去试一试?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学生在作业纸一上用水彩笔尝试完成。(播放音乐)作业纸一: ( )比赛前7天1分钟跳绳情况统计图 年 月2.教师找几张不同作品,组织学生交流、分析。 现在都画得差不多了吧?先将自己的作品放到一边,老师这里有几幅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1:用不同的折线代表不同的学生成绩,并且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上图例。(这位学生用实线代表王明的成绩,用虚线代表李华的成绩,或用红色的代表王明的成绩,用绿色代表李华的成绩,并且在统计图的右上角写上

5、标注,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不同的折现代表不同的数量,像这样对不同的数量进行的特别说明,又叫图例。)(板书:图例)。生2:标好了数据,制表日期等。(很好,制作统计图的时候,数据跟以往一样也要标上,包括制图日期、制图名称都要齐全。)生3:缺少图例。(没有图例行吗?因为它能让人一眼就能区分两种不同的数量。看来图例非常重要。)3.回顾小结。(1)回顾制图过程。回顾刚才的思考过程,一开始是这样两张折线统计图,(出示:两张王明、李华的单式统计图)为了既能直观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又能便于比较,同学们想到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张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学生作业纸一的画面)我们先把表示王明成绩的点描好并标

6、上数据,然后用实线一一连起来,(多媒体显示:描点、标数、连线的过程)再把表示李华成绩的点描好并标上数据,然后用虚线一一连起来,(多媒体显示:描点、标数、连线的过程)这样将王明、李华的成绩分开来画,并用不同的线连接。为了让所有看图的人一眼就能能区分,还要标上图例。(多媒体显示:图例)统计图的名称和日期也不可少。(多媒体显示:补充完整图的名称、制图日期)瞧,这样一张新的统计图就画好了,你能给这张统计图起个名称吗?说对了,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贴上画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它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特点?(引导生回答:便于比较)它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它又有什么特点

7、?(引导生回答:直观地反映数据增减变化情况)它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呢!(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我们再来仔仔细细观察这张图,从这张图中你能判断选谁参赛更有把握吗?说说你的理由!(引导生回答:原来他们两人的成绩都呈上升趋势,但李华上升的幅度更大,因此,选李华参赛更有把握。接着出示他们第8天训练的成绩,都是168下,事隔一天,他们又进行了赛前的最后一次角逐,他们最终比赛的结果是:王明 168下,李华 170下现在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开始由体育老师收集了一些数据,接着怎么做?(引导学生回答:对数据进行整理,也就是将数据整理后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最后再怎么做?(引导回答

8、:利用图进行分析、比较),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统计的一般过程,今天我们的同学就是运用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不过这只是对学校里的体育成绩进行了统计,其实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说,还可以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呢!三、巩固内化,加深理解(一)降水量的比较1.多媒体出示:青岛市、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表青岛市、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表2004年1月城市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青岛市1136246465148153109107364018昆明市51993901621551589957634作业纸二:青岛市、昆明市

9、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 年 月 青岛市 昆明市 (1) 你能将下面的统计图接着画完吗?(2) 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动手完成作业纸二。3.交流学生作品。制图要领:我们先来看这个同学的作品,他画对了吗?你觉得画好这张图,要注意写生么?引导学生注意这样三点:一要看清图例;二要描准数据点;三要写上数据,另外还要写上日期。多媒体出示完整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分析: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从各月降水量变化情况以及从整体上分析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还记得两年前云贵地区发生旱灾吗?那昆明地区要在哪几个月注意抗旱呢?(2 3 4 6月

10、)哪几个月要注意防洪呢?(6 7 8月)4.小结: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能看懂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对它进行进行分析比较,真好!(二)毛衣、衬衫销售统计图比较刚才我们是把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这里还有某商场2011年毛衣、衬衫全年销售情况的对比研究呢,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没有图例,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判断。因为第一季度天气比较冷,所以第一季度衬衫的销售量应该少,而毛衣的销售量应该多些,所以判断实线代表毛衣的销售量,虚线代表衬衫的销售量。从第三季度进一步判断,并补上图例。补充说明:这是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商场销售的通常情况下作出的判断。(三)科学兴趣小组实验情

11、况统计比较接下来让我们再走进学校,看看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他们正在研究什么呢?原来学校科学小组把一个水仙花球放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每隔一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这是两个实验小组研究得出的结果,请仔细观察一下,哪个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科学? 多媒体出示两组实验结果统计图,学生根据图来分析判断。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研究了很多问题,有选送参赛运动员的研究,有不同城市降水量情况的研究,商场服装的销售研究,还有科学兴趣小组实验研究等,在这些研究和分析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引导学生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有哪些?制图要注意哪些?等方面进行汇报。)教师小结:其实我们今天不仅认识了新的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还学会了制图,另外,我们今天还运用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同学们学的都很棒!虽然是一张小小的统计图,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仔细分析,从图中我们也能获得很多信息。2. 复式折线统计图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多媒体配音显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学生欣赏。)附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 便于比较 直观地反映数据增减变化情况 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