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60868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我最棒。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暝”的意思是_,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2、。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2. 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荔枝生巴峡间,树形_。叶如_,冬青;华如_,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_,壳如红缯,膜如紫绡,_,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_,二日而_,三日而_,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1)按原文填空。(2)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_,_代诗人,字_。我们还学过他的写植物的诗是_(3)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4)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B、作

3、比较C、举例子(5)短文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多项选择)A 整体部分 B 主要次要C 外内 D 时间先后E 内外 F 形、色、香、味3. 课外阅读。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1请写出下面的字在诗中的读音。径( ) 宿( ) 僧( )2贾岛在考虑用“推”还是用“敲”时,撞到了_,并得到了他的指点。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4这首诗中历来被传诵的名句是:_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_4.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这首诗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色。A.早春B.晚春

4、C.初夏2“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柳条与水中的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画面,其中的“引”字照应了“_”一词。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陂:_ (2)寒漪:_(3)腔:_ (4)信口:_2“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_3“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写出了牧童的什么特点?_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5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说这首诗的表现手法。_6. 古诗大厅。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无遗力”让我想到的成语是( )。A.竭尽全力B.川流不息C.力大无穷D.毫不在乎2“少壮工夫老始成”与“绝知此事须躬行”中加点字意思分别是(_)和(_)。A刚刚 B独一无二 C亲身、亲自 D事物的一头3诗人陆游告诉儿子读书的两个重点分别是( )。A.要勤奋,要注重多实践B.要掌握技巧,要坚持不懈C.要耐心,要多思考D.要勤奋,要深入思考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意思是( )A.古人做学问从来没有一个不用尽全身力气的,年少的时候就有成就,老了就更大了。B.古人做学问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年少时花了时间,到老了就一定会有最高的成就。C.古人做学问都不遗余

6、力,只有到老了才刚刚能有一些成就。D.古人做学问很注重年少的时间,那样年纪大了才不会后悔。5下面句子中哪一个与读书无关?(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6哪句话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强调的内容相似?请选择:(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D.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

7、”的作用。_2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_8. 诗歌鉴赏。“金沙水_云崖暖,大渡桥_铁索寒。”(1)把诗句缺少的字补充完整。(2)在诗句中,两个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是和。(3)给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A.“暖”表现的是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心情B.金沙江边的悬崖处温暖如春C.“寒”烘托出作战时的惊险悲壮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看拼音,写词语。ln hn_ ji wn_ m tng_ yo yun_2辨字组词。清_魂_牧_请_魅_牡_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路上行人欲断魂。_牧童遥指杏花村。_4清明是_朝诗人_写的。诗中描写了

8、_的景象。“_”表现出了人们的悲伤情绪。我还能写出一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_,_。10. 课外阅读。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诗人用_、_、_几个景物衬托出春天的幽静,诗中静态描写的诗句是_。2结合诗句意思,展开想象,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_11. 课内阅读。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_,展示的是一幅_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2“漪”字在诗中的意思是_。3写景文字集中在_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_、_、_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

9、,表现了_。4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12.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1这四句诗描绘的是山间_(季节)_(时间)的景色。其中“_”一句描绘的是静态的景物,“_”“_,_”三句描绘的是动态的景物。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出这四句诗描绘的景象。_13.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A.草

10、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

11、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4笛声悠扬悦耳,笛子也分为好多种,你认识下面的笛子吗?选一选,填一填。A长笛B风笛C竖笛D陶笛 (_) (_) (_) (_)14. 阅读诗句,完成练习。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_,_。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这首诗既描绘了一幅_的画卷,又表现了戍边将士_的思想感情。15. 课内阅读。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这首诗是_代著名诗人_临终前写给_的。2解释下列字词。元:_乃翁:_3用诗中的原句填空。(1)诗人的遗憾是_。(2)诗人的遗愿是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