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62156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与“如日出之阳”中的“之”意思相同。B.“恐已暮矣”的“暮”是傍晚的意思。C.“吾年七十,欲学”中“欲”的意思是想要。D.“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的意思是:为人臣子可以戏弄自己的国君。2少年儿童的学习正处在的阶

2、段。A.如日出之阳B.如日中之光C.如炳烛之明3师旷用_(a比喻 b拟人 c夸张)的方式向已经_岁的晋平公说明了自己对晋平公想再学习的看法。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2. 文言文阅读。王冕孝亲(节选)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被:披。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闻:_ 遂:_ 亦:_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奋

3、刻苦B.做人要诚实守信C.做人要孝敬长辈D.做人要顾全大局3. 阅读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尝与诸小儿游。,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补全原文。2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信然:_诸:_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3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你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_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_4. 延伸阅读。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慄慄,汗不敢出。”(注释)少:sho,年少时

4、。令誉:美好的声誉。复:又。1请问钟毓、钟会二人和钟繇是什么关系?_2见魏文帝时,钟毓的脸上有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钟会没有出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A战战慄慄,汗不敢出B战战惶惶,汗出如浆3你能把魏文帝问钟毓和钟会的话翻译过来吗?_4从钟毓和钟会不同的回答中,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_的孩子。我明白的道理是(_)A在关键时刻,要善于应对。B在关键时刻,要与众不同。5. 阅读理解。学 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奕:下棋。本文节选

5、自孟子告子上。 秋:是人名。因为棋下得好,所以叫他奕秋。 诲:教,教导。 其:其中。 鸿鹄:天鹅。 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之:这里指代鸿鹄。 俱:一起。 为:同“谓”,认为。 是:这个人。1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理解文段的意思。2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另一个,结果。3“奕秋诲二人”,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同?请写出自己的看法。_6.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词。曰(_)溺(_)堙(_)故(_)2阅读后回答。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4精卫用_去填平东海,表现了精卫

6、_的精神。7.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_。()A.三字经B.山海经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ynB.yn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C.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D.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B.溺而/不返,故/为精卫C.常衔/西山/之木石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

7、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8. 文言文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_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9.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做题。炎帝(d d)之少(sho sho)女,名曰(r yu)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ru n)而不返(fn f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n mi)于东海。(精卫填海1本文选自_。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用“”画出。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8、故为精卫。故:_。句意: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湮:_。句意:_。10.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注释)通国:全国。善:擅长。使:让。鸿鹄(hng h):天鹅。弓缴(zhu):弓箭。弗若:不如。1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有:_、_。2“思援弓缴而射之”中“援”的意思是( )A.支援B.拉C.引3弈秋教了两个学生,这两个人各是怎样学弈的?_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在学习时,( )很重要。A.学习态度B

9、.经验C.智力D.基本功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必先唤其雏(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他的尽力护之(_)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2画“_”的句子意思是:_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画出来。12. 文言文练习。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

10、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昔者:_争:_触:_折:_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_。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_13. 小古文阅读。王蓝田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zh)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j)齿蹍(nin)之,又不得。瞋(chn)甚,复于地取纳口中,啮(ni)破即吐之

11、。(注释)鸡子:鸡蛋。掷地:扔到地上。圆转未止:旋转不停。蹍:踩。瞋甚:愤怒至极。啮:咬。1(词语解释)文中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填序号)箸(_)屐(_)A筷子 B木鞋2(提取信息)王蓝田对这个鸡蛋先做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什么?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序号)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以箸刺之 举以掷地 以屐齿蹍之(_)(_)(_)(_)3(整体感知)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4(提出建议)面对如此性急的王蓝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写。_14.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人有亡斧者(节选)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

12、;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注释:亡:丢失 意:猜想;怀疑 他日:另一天1“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中的“颜色”的意思是( )。A.色彩,色泽B.穿着打扮C.神态,表情2“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的意思是( )。A.不久,丢斧子的人在挖沟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B.不久,丢斧子的人在邻人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C.不久,邻人的儿子在丢斧子的人家里找到了斧子3这个人丢失斧子时和找到斧子后,邻人之子的_、_、_并没有_,只是这个丢斧子的人心理不一样了。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A.不要毫无根据地去猜疑别人B.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时刻保持警惕C.如果对别人有成见,就会影响自己对这个人的正确判断15. 古文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加点字意思。(1)尝与诸小儿游。 尝: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竞走:_ 唯:_(3)取之信然。 信然:_2解释句子意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4本文题目是:_,选自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