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465343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新时期的防汛抗旱需要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来规范和实施,就新时期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成效;要求;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我国在防汛抗旱的实践中,一改过去那种急迫应对为从容应对、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应对的方式,即防汛抗旱工作中发生的“两个转变”。努力实践“两个转变”的新思路,不断提高三防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及早部署、科学调度,各地、各部门紧急动员、团结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奋力抢险,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广泛参与,最大限度地

2、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取得了防汛抗旱工作的胜利。 1防汛抗旱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淮河强化各项社会管理、运用治淮骨干工程成功防控大洪水以来,各地在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上越来越形成共识,大力推进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的转变。实践证明,人们给洪水以出路,则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就大大缩减;人们合理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不是一味地加高加固大堤,则洪水的风险就会被合理分担,在人类可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拥有科学合理的水旱预案,则能在水旱灾害中多一份从容和主动。推进“两个转变”的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渐进过程。因为在有些地方工程基础较弱,传统观念和工作方

3、式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说明“两个转变”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认识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各项措施需要逐步落实。 2新时期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 2.1以人为本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头等大事,致力于减少洪涝和干旱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威胁,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工作中需要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线,把防洪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抗旱保供水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通过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最终实现人与水的和谐。 2.2人水和谐 我国一些城市的防洪工程治理给人们的启发:坚固的堤防,幽雅的环境,

4、体现“人水和谐”的理念,强调地域性、现代性、文化性而淡化工程痕迹,达到了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的境界。建设水利工程体系,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又发挥人水相亲的平台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正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渴求。2.3应急管理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期,国家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速,如何强化预案预测预警工作,适时推出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成为检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的保证期望值越来越高,同时大量的中小河流、台风、山洪等灾害却频繁发生,而且公众对防汛

5、抗旱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更为关注,防汛抗旱工作影响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3存在的问题 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相比,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汛抗旱工程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保障体系与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的技术水平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预测预报和监测能力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不相适应。 4对策 4.1增加适应洪水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审视防汛抗旱的思路和做法,克服传统的缺陷和不足,采取综合措施,科学调度洪

6、水和抗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承担水旱风险,规范人类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条件的现实告诉人们,无论洪水灾害还是干旱灾害,往往大大超出人类控制能力,完全控制洪水、彻底消除洪水灾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洪旱情面前,需有更为理性地规范人类自身调控洪水的行为,并且努力增强自身适应及承受洪水风险的能力,以赢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在强调依靠工程手段消除洪水风险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增强人类社会自身适应洪水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且从总体上削弱其不利的影响。 4.2构建应急化解干旱缺水风险的设施与工程 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和单向开发水资源的传统防汛抗旱手段,需要着力建立标准适度、功能合理的工程体系

7、:防汛工作应转向适度确定防洪工程标准及合理确定工程功能,划分洪水风险等级,合理承担洪水风险;抗旱工作应转向促进节约水资源、降低耗水量,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此基础上构建应急化解干旱缺水风险的设施与工程。 4.3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发挥防洪工程综合效益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快防汛抗旱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各级防汛抗旱机构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特别是洪水调度方案、抗旱预案等,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加强防洪抗旱的社会化管理,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增强风险意识。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当然,管理洪水和全面抗旱的新的思路不是削弱工程措施,也不是今后就可以忽视工程措施,而是强调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用防洪工程体系,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的综合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