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踝及足部损伤.ppt.ppt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1469089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踝及足部损伤.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五节踝及足部损伤.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五节踝及足部损伤.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五节踝及足部损伤.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五节踝及足部损伤.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节踝及足部损伤.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踝及足部损伤.ppt.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踝关节,一、解剖概要 (一)踝部的骨关节特点及功能: 构成踝关节的骨 胫骨、腓骨的下端,距骨,跟骨,舟骨。,1、距小腿关节 距小腿关节俗称踝关节。为屈戌关节,由胫腓骨远端及距骨组成。 距小腿关节的功能主要是背伸(2627度)、跖屈(4143度),约有70度的活动范围。,2、跟距关节 跟距关节又可称距下关节。由距骨下面的前、中、后3个关节面与跟骨上面的前、中、后3个关节面组成,可使足内翻和外翻。 3、距舟关节 由距骨的舟关节面与舟骨的后关节面构成,也有内、外翻功能。,(二)踝部的重要韧带 1、踝内侧副韧带: 踝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呈三角形分布。分别是胫距韧带、胫跟韧带、胫舟韧带。,三角韧带的

2、功能是防止足跟外翻、距骨异常外翻及前后错动。除前部纤维外,还可限制足的背伸。而前部纤维则有限制足的过度跖屈功能。,2、踝的外侧韧带: 踝的外侧韧带有三条,由后向前分别是 (1)距腓后韧带有防止距骨向后脱位的作用; (2)跟腓韧带有限制足内翻的功能; (3)距腓前韧带有限制足的过度跖屈及内翻的功能。,二、踝关节检查方法,(一)强迫内翻试验 (二)强迫外翻试验 (三)踝关节抽屉试验,三、踝关节骨折和脱位,病因病理 踝部骨折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可因外力作用的方向、大小和受伤时肢体所处位置的不同,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韧带损伤和关节脱位。 尤以从高处坠下、下楼梯、下斜坡及走崎岖不平的道路

3、时踝关节突然扭转等间接暴力,更易引起踝关节损伤。,直接暴力如挤压等亦可引起踝部骨折、脱位。 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和受伤机制,将踝部骨折脱位分为5型。 各型骨折的命名,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表示受伤时足处的位置;后半部表示暴力作用的方向。,1、旋后一内收型 2、旋后一外旋型 3、旋前一外展型 4、旋前一外旋型 5、垂直压缩型,1、旋后一内收型: 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受到强大的外力,使距骨内收,外踝受到牵拉,内踝受到挤压外力所致。,2、旋后一外旋型: 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暴力使距骨沿其垂直轴外旋(或小腿内旋而距骨受到相对外旋的应力)冲击外踝,使之向后外方脱位。,3、旋前一外展型: 受伤时,足处

4、于旋前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烈外展(外翻)暴力,内踝受到牵拉,外踝受到挤压所致。,4、旋前一外旋型: 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距骨受到外旋应力,以外侧为轴,向前外侧旋转移位。,5、垂直压缩型: 依受伤时踝及足所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背伸型损伤(胫骨下端前缘压缩骨折)、跖屈型损伤(胫骨下端后缘骨折)以及垂直损伤(胫骨下端粉碎骨折),常同时合并有腓骨下端粉碎骨折或斜形骨折。 此外,重直压缩外力还可与内收、外展以及外旋等外力相复合而发生不同类型的骨折脱位。,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典型的踝部极度内翻或外翻及旋转等受伤史。 2、伤后踝部剧烈疼痛、肿胀以及皮下瘀斑。踝关节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 3、检查时可有内、

5、外翻畸形;局部有剧烈压痛,可扪及明显骨擦音;纵向叩击跟骨,局部疼痛加重。 4、x线摄片可确诊。,治疗 踝关节面积较髋、膝关节小,而承受的体重却较髋、膝大,加上踝关节接近地面,对承重应力的缓冲能力较差。因此,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较其他部位要求更高。 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骨折后,如果关节面稍有不平或关节间隙有增宽,均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威尔逊对距骨有倾斜或移位者进行追踪,发现创伤性关节炎者占75)只有精确复位,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十年来大量实验证明,外踝是否达到解剖复位,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关键。 治疗方法应根据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进行选择。大多数踝部骨折脱位,

6、采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固定可获得满意的结果。,1、手法整复 2、固定方法; 3、功能锻炼与按摩: 4、药物治疗: 5、手术治疗;,整复手法施行原则,按暴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复位和固定。 (1)拔伸牵引。 (2)纠正内收、外展及旋前旋后移位。 (3)纠正前后移位。 (4)纠正胫腓下连结分离。 (5)三踝骨折的整复。 (6)垂直压缩骨折。,手法整复时应注意: (1)损伤后尽早复位,争取在伤后几小时内进行。 (2)骨折的内、外踝借助韧带与距骨相连,故距骨的移位的纠正可间接纠正内、外踝移位,如果需较大外力才能保持复位的,可考虑关节内和骨折处嵌入了软组织。 (3)伴胫骨关节面骨折,避免早期负重。,四、踝关

7、节侧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在整个运动损伤中约占8%,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占首位。 球类、田径、体操、滑雪运动中都可发生,其中以外侧副韧带损伤为多见,尤以距腓前韧带损伤更为常见。,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分为三束,即距腓前(前束)、跟腓(中束)及距腓后(后束)。 距腓前韧带的部分纤维参与组成关节囊,当其发生撕裂时,一般都引起关节囊和滑膜的损伤,从而出现关节积血。,踝关节韧带损伤为什么外侧多于内侧? (1)由于外踝比内踝约长1cm,且靠后方,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因此,足的内翻活动比外翻活动大。,(2)距骨体前宽后窄。 当足背伸时,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中,踝关节较稳固; 当足跖屈时,较窄的距骨体后部

8、进入踝穴内,允许有一定的侧向运动和较大的内翻运动,踝关节显得较不稳定。,(3)使足背伸外翻的第三腓骨肌较弱,而使足背伸内翻的胫前肌较强,因而,使足内翻的力量较大。 当踝关节屈伸时,似乎有1520度的沿足长轴的旋转活动,即当踝关节背伸时旋前,跖屈时旋后。,(一)病因及损伤机制,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以及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原因,使踝关节发生过度内翻或外翻,引起外(内)侧韧带的过度牵扯、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 若外侧副韧带或三角韧带完全断裂,多有踝关节暂时性脱位或半脱位。,由于外力作用的大小和受伤的姿势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韧带损伤。 足的旋后动作是一个足踝关节的联合动作,在发生外侧韧带损伤

9、的同时,往往合并足踝部其他组织的损伤。 踝关节的反复扭伤可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病。,(二)症状与体征,1、有足突然旋后或旋前的受伤史。 2、伤后踝关节外侧或内侧疼痛,迅速肿胀,并逐渐延及踝关节前部,若距腓前韧带撕裂,关节出现普遍肿胀。 3、韧带和关节囊撕裂后,局部皮下瘀血,伤后23天,瘀血青紫现象最明显。因组织撕裂,关节积血或撕裂的韧带嵌入关节内,致使行走时疼痛,足跖不敢着地,或出现跛行。,4、伤部明显压痛。 根据韧带的解剖位置,压痛点既可帮助韧带损伤的定位诊断,又可帮助鉴别是单纯韧带损伤还是合并有骨折,前者压痛多在踝下方,后者压痛多在踝上部或踝尖部。,5、外侧副韧带损伤时出现内翻痛,即握住患肢前

10、足,被动使足内翻,在踝关节外侧相应的损伤部位出现疼痛; 若内翻运动超出正常范围,外侧关节间隙增宽,距骨在两踝之间旋转角度增大,表示外侧韧带完全断裂。 此时,抽屉试验阳性。,内侧三角韧带扭伤时,踝外翻试验疼痛加重,若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时,并发关节脱位有时可自动复位,但伤处有凹陷,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出现关节不稳,有异常外翻活动,抽屉试验阳性。,(三)处理,在现场急救时,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止血,同时做强迫内翻试验和踝抽屉试验,检查有否韧带完全断裂。 用氯乙烷喷射或用其喷湿的棉花团压迫以加快止血,然后用较大的棉花块或海绵垫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绷带包扎时应注意行走方向,即内翻损伤应呈轻度外翻位固定,使受伤组织处于松驰状态。 24h以后,根据伤情可选用新伤药外敷、理疗、针灸、按摩、药物痛点注射及支持带固定等,并应及早练习踝关节功能。,对较严重的韧带捩伤,也可采用石膏管型固定。 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经急救固定后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如合并有关节骨折或关节不稳等后遗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四)预防,1、做好准备活动; 2、加强场地维护,并做好安全检查; 3、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4、加强踝部肌肉力量练习; 5、对易伤者的运动和比赛时要使用保护支持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