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93545 上传时间:2021-08-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在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维持血清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和预防急性发作。预防治疗需用秋水仙碱,在刚有症状时,即给予每日0.52毫克,常可免受急性发作之苦。在体内和体外试验发现,秋水仙碱对快速生长的细胞有抑制作用,如对胃肠道上皮细胞、毛发细胞的影响,会造成胃肠不适和脱发,因此不宜长期应用。为维持正常血清尿酸,则需用促进尿酸排泄药和抑制尿酸生成药,为保证有效,药量要足,并终生维持。 应用降低尿酸药物的指征: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然大于416.5476微摩尔/升(78毫克/分升);每年急性发作在两次以上者;有痛风石或有肾功能损害者。使血尿酸水平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常可预防

2、痛风急性发作、痛风石形成及减轻肾脏损害。 降低尿酸药物的选择:在肾功能正常或有轻度损害,及24小时尿尿酸排出量在600毫克以下时,可用排尿酸药;在中等度以上肾功能障碍(肌酐廓清率小于35毫升/分),24小时尿尿酸明显升高时应用别嘌醇;血尿酸明显升高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可合用以上两种药物,以防止渐进性痛风性并发症。为预防促发急性关节炎发作,开始时用小量,在710天内逐渐加量。一、排尿酸药为防止尿酸在肾脏大量排出时引起肾脏损害及肾结石的副作用,均应从小剂量开始,并考虑碱化尿液。 丙磺舒(羧苯磺胺)开始每次0.25克,每日2次,两周后增至0.5克,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2克以下。有皮疹、发热、

3、胃肠刺激、肾绞痛、激发急性发作等副作用。 苯磺唑酮是保泰松的衍生物。排尿酸作用较丙磺舒强。开始每次50毫克,每日2次,逐渐增至100毫克,每日3次,每日最大量为600毫克。与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其副作用比丙磺舒小。溃疡病者慎用。 苯溴马龙商品名立加利仙是较前两者更强的降尿酸药。开始每次25毫克,每日1次,逐渐可增至100毫克。副作用轻微,可有胃肠道反应,极少数有皮疹、发热、肾绞痛及激发急性发作。对肝肾功能无影响。二、抑制尿酸生成药(目前仅有别嘌醇) 别嘌醇1963年,有人在研究抗癌药物时,发现别嘌醇对癌肿无效,但对痛风有效,可迅速降低血尿酸值,抑制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并促进痛风石溶解。每次100毫克,每日23次,每日最大剂量低于600毫克。副作用有过敏性皮疹、药热、肠胃不适及消化道出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白细胞、血小板及肝功能。溃疡病者慎用。 痛风性关节炎,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禁忌热敷而宜冷敷。在一般情况下,透热疗法、离子透入疗法、红外线照射、矿泉浴、泥疗等多种理疗方法以及推拿等均可应用。三、手术处理 当痛风结石影响关节功能或压迫神经时,或伴有瘘管引流的皮肤溃疡、要除去巨大的尿酸沉积物时,或在负重关节疼痛需要固定等情况下,则需手术处理。 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