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设计方案》PPT课件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529364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FID设计方案》PPT课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RFID设计方案》PPT课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RFID设计方案》PPT课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RFID设计方案》PPT课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RFID设计方案》PPT课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FID设计方案》PPT课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设计方案》PPT课件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RFID參數簡介,標籤技術參數可分為:標籤能量需求、標籤的讀寫速度、標籤的封裝形式、標籤的記憶容量、標籤的容量、標籤的頻率、標籤的傳輸速率、標籤的資料安全性等。,RFID參數簡介,標籤的能量需求:指啟動標籤晶片電路所需的能量範圍,能量太小無法啟動。 標籤的傳輸速率:指標籤向閱讀器回饋資料的傳輸速度,及接收閱讀器的寫入命令的速度率。 標籤的讀寫速度:由閱讀器識別與寫入的時間決定,一般為毫秒級,因此標籤的識別速度可達到1100公尺/秒,即最高每小時360公里。,RFID參數簡介,標籤的頻率:指標籤所採用的頻率,即低頻、中頻、高頻、超高頻、微波。 標籤的記憶體:指電子標籤可供寫入資料的記憶體大小,一

2、般可達1k。 標籤的封裝形式:取決於標籤天線的形狀,不同的天線,可封裝成不同的標籤形式,運用在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識別性能。,RFID參數簡介,閱讀器的技術參數可分為:閱讀器的頻率及是否可調、閱讀器的輸出功率、閱讀器的傳輸速率、閱讀器的輸出埠形式等,典型參數工作頻率,RFID屬於無線的的應用範疇,因此其使用不能干擾到其他系統,工業、科學與醫療所使用的頻率範圍(Industrial,Science,Medical,ISM)通常是局部無線電通訊頻段,因此一般RFID使用的頻段,也是ISM頻段。,典型參數有效距離,RFID的有效距離,指系統的有效識別距離。閱讀器識別距離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閱讀器的

3、發射功率、系統的頻率、標籤的封裝形式等。,典型參數有效距離,頻率:頻率越低距離越短,標籤晶片可設計成全頻段,只要閱讀器頻率發生改變,系統頻率隨之改變。 功率:RFID系統的有效識別距離,與閱讀器發射功率成正比,但電磁波產生的輻射超過範圍,會對環境與人體產生影響,稱為電磁污染。因此電磁功率需遵循一定的功率標準。,典型參數有效距離,標籤的封裝形式:就電磁感應系統而言,標籤天線越大,穿過識讀區時獲取的磁通量越大,儲存的能量越多,對電磁場邊緣的天空洞不敏感,即使在識讀區域邊緣,也能有效識別場區內的標籤。,RFID的基本模形如圖1-5所示。標籤與閱讀器透過耦合元件,進行訊號的無接觸空間耦合。在耦合通道內

4、,根據時序關係,進行能量傳遞、資料的交換。 圖1-6為RFID系統前端原理示意圖,主要完成能量耦合,資料調制等功能。,圖1-7表示唯讀被動標籤與閱讀系統。 圖1-8表示唯讀主動標籤與閱讀器系統。,圖1-9表示可讀寫被動標籤與閱讀器系統。 圖1-10表示可讀寫的主動標籤與閱讀系統,RFID基本工作原理,標籤與閱讀器的資料通信方式包括: (1)標籤收到閱讀器的射頻能量時,即同時被啟動,並向閱讀器反射標籤內儲存的數據資訊。 (2)標籤被啟動後,根據閱讀器的指令,轉入資料發送狀態或呈現休眠狀態。 在這兩種工作方式中,前者屬於單向通信,後者屬於半雙工雙向通信。,RFID基本工作原理,閱讀器與應用系統之間

5、介面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通常用開發工具(如VC+,VB,PB等)的標準介面函數來表示。,RFID基本工作原理,標準介面函數的功能,大致包括四個方面 (1)應用系統根據需要,向可能收訊的閱 讀器,發出閱讀器配置命令。 (2)閱讀器向應用系統,返回可能收訊的 閱讀器,目前的配置狀態。 (3)應用系統向閱讀器發送各種命令,如 讀取ID,讀寫資料等。 (4)閱讀器向應用系統,返回所有可能的 命令,帶回執行結果。,能量耦合與資料傳輸,電子標籤與閱讀器透過各自的天線,建構二者之間非接觸傳輸通道。這種空間資訊傳輸通道的性能,完全由天線周圍的場區特性決

6、定,是電磁傳播的基本規律。射頻信號載入到天線之後,在緊鄰天線的空間,除了輻射場之外,還有一個非輻射場,該場與距離的高次冪成反比,隨著離開天線的距離迅速減小。,能量耦合與資料傳輸,在這個區域,由於電抗場佔優勢,所以把此區叫電抗近場區,它的外圍約為一個波長。超過電抗近場區,就到了輻射場區,依離開天線的遠近,又把輻射場區分為輻射近場區與輻射遠場區。通常可根據觀測點距天線的距離,將天線周圍的場區劃分為無功近場區、輻射近場區和輻射遠場區。,能量耦合與資料傳輸,RFID標籤可被正確識別與交換的距離,是標籤與閱讀器之間的有效距離。根據RFID有效距離,標籤天線與閱讀器天線之間的耦合可分為密耦合系統、遙耦合系

7、統與遠距離系統。 閱讀器與標籤之間的通信,是藉由電磁波。閱讀器與標籤之間資料交換方式,也稱為負載調制與反向散射調制。,能量耦合與資料傳輸,負載調制:近距離低頻RFID,藉由靜態場域的耦合來完成,在這種情況下,閱讀器與標籤之間的天線能量交換方式,類似於變壓器結構。這種調制方式在125KHZ與13.56MHz RFID中廣泛應用。,能量耦合與資料傳輸,反向散射調制:指無源RFID電子標籤,將資料發送回閱讀器所採用的通信方式。電子標籤返回資料的方式,是控制天線的阻抗,控制電子標籤天線阻抗的方法有多種,都是基於稱為“阻抗開關”的方法。實際採用的幾種阻抗開關有:變容二極體、邏輯門與高速開關等。此種調制方

8、式用在典型的遠場,如915MHz與2.4G中,能量耦合與資料傳輸,常用的資料調制解調方式有幅度調制鍵控(ASK)、頻移鍵控(FSK)、與相移鍵控(PSK)等方式。為了簡化電子標籤的設計複雜性與成本,多數RFID採用ASK調制方式。,資料的完整性與數據校驗,非接觸技術傳輸資料時,容易遇上干擾,使傳輸資料發生改變,導致傳輸錯誤,可用資料檢錯與糾錯演算法來解決。 最常用的方法有奇偶校驗、縱向冗餘校驗、迴圈冗餘校驗等。用於識別傳輸錯誤,並啟動校正措施,或捨棄錯誤傳輸的資料,或要求重新傳輸有錯誤的資料。,資料的完整性與數據校驗,奇偶校驗:是簡單而廣泛的校驗和法。用一個奇偶校驗位元組合到每一個位元組中,並

9、被傳輸,即每個字發送9位。可採用奇校驗或偶校驗,在接收端對接到到的資料,進行與發送端相同的校驗方法,如果校驗不符,則可識別傳輸錯誤。缺點是識別錯誤的能力低,如果錯誤改變的位元數為奇數,那麼錯誤可被識別,但卻無法識別偶數次的改變。,資料的完整性與數據校驗,縱向冗餘校驗:其XOR校驗和可簡單、快速的計算出來,把資料塊的所有資料位元組,遞迴經過XOR選通後,即可產生XOR核對總和。在資料傳輸時,把校驗和LRC附在資料塊後面一起傳輸,對收資料與校驗位元組進行校驗時,其結果總和應該為零,其他結果都表示出現傳輸錯誤。由於標籤的容量較小,交換的資料也不大,所以比較適合這種演算法。,資料的完整性與數據校驗,迴

10、圈冗餘校驗法:與其他兩種相比,能可靠的識別傳輸錯誤,但不能校正錯誤。 CRC校驗:是對傳送的資料塊,附加一些校驗位元,這些校驗位元由該資料塊算出,並隨同資料塊一併傳送。在接收端,對資料塊重新按規定的演算法計算CRC校驗和,因此可判別傳輸過程是否有錯。,資料的完整性與數據校驗,資料的完整性與數據校驗,當資料被傳輸時,資料的CRC校驗和附到資料塊後面一起傳輸。如圖1-11所示,在接收端,計算所有接收資料的CRC校驗和,結果應該為零,如果不為零,則表示傳輸過程中出現錯誤。用零校驗可以容易分析CRC校驗和,並避免代價很高的校驗和比較過程。,資料的完整性與數據校驗,CRC在資料通信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表1

11、-2中列出了已經稱為國際標準的四種CRC碼,其中CRC-12用於字元長度為6 bit的情形,其餘三種用於8 bit字元。,資料的完整性與數據校驗,標籤在接收閱讀器發出的命令與數據資訊時,可能導致錯誤結果: (1)標籤錯誤的回應閱讀器的命令。 (2)造成標籤工作狀態混亂。 (3)造成寫入標籤錯誤的進入休眠狀態。,資料的完整性與數據校驗,閱讀器在接收標籤發送的資料資訊時出錯,可能導致的結果: (1)不能識別正常工作的標籤,誤判標籤故障。 (2)將標籤判讀為另一個標籤,造成識別錯誤。,可能抗干擾措施包括:,(1)經由通信約定的資料完整性方法,校驗出收到干擾出錯的資料。 (2)經由資料編碼提高資料傳輸

12、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使資料傳輸過程中,不容易受到干擾。 (3)經由資料編碼與資料完整性校驗,糾正資料傳輸過程中的某些差錯。 (4)經由多次重發、比較、剔除出錯的資料,並保留判斷為正確的資料。,多標籤同時識別與系統防衝撞,從閱讀器到標籤的通信,類似於無線電廣播方式,多個接收機(閱讀器)接收同一個發射機(標籤)發出的資訊。這種通訊方式也被稱為無線電廣播。 從標籤到閱讀器的通信方式稱為多路存取,在閱讀器的有效範圍內,有多個標籤的資料同時傳送給閱讀器。,資料的完整性與數據校驗,無線電通信系統中多路存取方式,一般具有以下幾種形式,空分多路法(SDMA)、頻分多路法(FDMA)、時分多路法(TDMA)、碼

13、分多路法(CDMA)。,空分多路法,空分多路法是在分離的空間範圍內,進行多個目標是別的技術。將閱讀器與天線的有效據哩,依空間區域進行劃分,把多個閱讀器與天線放置在這個陣列中。這樣,當標籤進入不同閱讀器範圍時,就可從空間上,將電子標籤區別開來。,空分多路法,另一種方式,可在閱讀器上利用一個相控陣天線,並使天線的方向性圖,對準某個應答器,所以不同的應答器,可根據其在閱讀器有效範圍內,因角度與位置的不同相互區別開來。空分多路法缺點,是複雜的天線系統,與相當高的實施費用,採用這種技術的系統,一般在特殊的應用場合,如大型的馬拉松活動就獲得了成功。,頻分多路法,頻分多路法使把不同頻率的傳輸通路,同時供通信

14、用戶使用的技術。一般情況下,RFID用的下行鏈路(從閱讀器到標籤),頻率是固定的,能用於能量供應與命令資料的傳輸,而上行鏈路,可採用不同的副載波頻率,進行資料傳輸。FDMA缺點是閱讀器成本高,因每個接收通路需使用單獨接收器,射頻標籤的差異更為麻煩。,時分多路法,時分多路法是把可使用的通路,依時間分配給多用戶的技術,TDMA構成防碰撞演算法最大的一族。可分標籤控制與閱讀器控制法。 標籤控制法:非同步,因為沒有閱讀器的資料傳輸控制,例如ALOHA法。依照射頻標籤完成資料讀取後,閱讀器是否發出命令進入“靜止”狀態(即不再發送自己的ID號碼及資料),又可分為“開關斷開法”與“非開關”法。,時分多路法,

15、閱讀器控制法:所有標籤同時由閱讀器進行觀察控制,藉規定的演算法,在閱讀器有效範圍內,首先選擇標籤組中一個標籤,在完成閱讀器與標籤的通信。在同一個時間只能建立一個通信關係,如果要選擇另一個標籤,應該解除與原來標籤的通信關係。閱讀器控制方法可進一步規劃分為“輪詢法”與“二進位搜索法”。,時分多路法,輪詢法:需所有標籤的序列號,所有序列號被閱讀器依次詢問,直至某相同序列號的標籤回應為止。這個過程依賴於標籤的數量,只適於幾個已知標籤的場合。 二進位搜索法:應用最廣泛,為了從一組標籤中選擇其中之一,閱讀器發出一個請求命令,閱讀器通過一個合適的信號編碼,能確定發生碰撞的Bit位置,而對電子標籤返回的資料,做出近一步的判斷,發出另外的請求命令,最後確定閱讀器有效範圍內的所有標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