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电磁铁.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15461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电磁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电磁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电磁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电磁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电磁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电磁铁一、案例背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与创新工具。该平台通过生动的视频、交互式实验模拟等,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可视化,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更直观的学习体验。例如,在电磁铁教学中,平台提供真实的工程应用案例弥补传统实验的局限性。智慧平台的智能化功能,如数据记录、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有效支持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智慧教育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小学科学教学向“做中学、玩中学”转变,助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进行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磁铁第一课时教学时,以平台现代港口实景视频导入

2、通过定格画面标注功能,引导学生观察电磁起重机结构,自然引出电磁铁概念。在“电磁钓鱼大赛”环节,将游戏数据同步至平台分析系统,生成各组磁力强度对比柱状图。当学生发现磁力差异时,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在实物实验中学生可自由调节线圈匝数、电流强度等参数,记录数据并生成关系曲线图。总结阶段,学生使用平台思维导图工具梳理结论,教师调用“科学史长廊”中的法拉第电磁实验动画,揭示电能与磁能的转化关系。二、案例名称: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电磁铁1 .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2 .通过小组合作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并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3 .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

3、磁铁的应用。四、教师备课:1 .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教师备课资源,仔细观看平台上的学科课程精品视频课,并紧密结合教学设计,深入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精心备课,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设计。2 .从资源库中挑选符合自身教学需求的资源进行下载,并根据精心设计的教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以平台现代港口实景视频导入)看看视频里这个大家伙是什么?神奇的电磁铁,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它。(板书:电磁铁)通过平台提供的港口电磁起重机3D动画,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在工业中的应用,思考其工作原理。平台互动标注功能可

4、让学生圈出电磁铁的关键结构(如线圈、铁芯),初步建立电磁铁的概念。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断电,起重机还能吸起钢铁吗?”引发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思考,为后续实验探究做好铺垫。2 .任务驱动学习:研究电磁铁可以从这个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分别研究这部分有什么性质,再根据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综合起来认识它的功能和原理,这就是科学上常用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我们来打开一个电磁铁,看看它里面是什么样的。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这种由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电线圈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通断电可以控制磁性,它到底是怎么控制的,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看看。任务一:设计制作简易电磁铁。(1)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制作一套

5、电磁铁;(2)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来“钓鱼”,看看谁钓得又快又多!学生分组利用平台推荐的安全实验套件(防短路电池盒、绝缘导线等)制作简易电磁铁,培养动手能力。随后开展“电磁钓鱼”竞赛,使用平台AR扫描功能实时显示磁感线分布,增强实验可视化。比赛设置分层任务(基础:吸回形针;进阶:分离铁铝片),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磁力差异,自然生成核心问题:”为什么电磁铁磁力大小不同?”从而推动后续探究实验。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同学说说电磁铁是怎么工作的?电可以让电器工作,是一种能量;电磁铁的磁性能吸引物体,也是一种能量,是由电能转化为了磁能,把铁质物体吸起来了。大家“钓鱼”游戏玩儿得最开心,小组钓得多是有什么诀窍吗

6、任务二:探究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影响着电磁铁的磁性很多设计实验来验证,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因素来研究。(2)成果展示与评价:小组分享一下实验方案和结论,当线圈匝数不变的时候,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当电流不变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基于“钓鱼”比赛发现的问题,学生提出假设(如“线圈匝数影响磁力”),并通过虚实结合实验验证:记录不同变量(电池数量、线圈匝数)下的吸针数量;虚拟实验(平台仿真实验室):自由调节参数,系统自动生成数据曲线。平台提供标准化记录表,辅助学生分析数据,培养科学思维。3 .总结拓展:在平台“作业活动”提交“生活中电磁铁的应用”并附上图文说明。六、教

7、学成效:4 、提升学生探究兴趣与课堂参与度。通过平台的互动模拟实验和动态演示,学生能够直观观察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如电流大小改变对磁极的影响。虚拟实验操作降低了传统实验的器材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课堂讨论和动手实践积极性显著提高。5 、强化抽象概念的理解与知识掌握。平台提供动画解析和即时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电磁转换原理形象化。例如,通过对比不同线圈匝数或电流强度对磁力的影响,学生更易理解变量关系。6 、赋能教师高效备课与精准教学。利用平台,教师可一键获取海量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等。平台智能筛选功能助教师快速找到适配内容。教师可根据需求调整,节省大量时间,让备课更高效、精准,从而提升

8、教学质量。学生可通过回放课程或分层练习自主查漏补缺,实现差异化教学,实验操作规范率提高。七、反思与总结:电磁铁对小学生而言既陌生又神奇,本节课紧扣“电生磁”现象,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构建“探-玩-研-拓”的学习路径。在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平台“电磁铁拆解”3D模型观察结构后,直接领取安全材料包动手制作,平台同步提供线圈缠绕指导微课(可调速播放),解决操作耗时问题。游戏环节创新采用平台AR磁力可视化功能开展分层“钓鱼”挑战,实时生成各组数据对比图,自然引发“为何磁力不同”的探究需求。实验阶段,学生既进行实物操作,又通过平台虚拟实验室快速验证多变量影响,智能系统自动分析数据规律。整个设计通过数字化工具增效,既保障了70%的动手时间,又深化了科学思维培养,为后续能量单元学习奠定实践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