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新北师版第二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54291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 新北师版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新北师版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新北师版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新北师版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新北师版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 新北师版第二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 新北师版第二单元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对顶角相等,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教学难点:判断是否是对顶角,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教学过程:一、内容一:展示桌球运动中球入袋的情景,观察图中各角与1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ADF1180;ADC1180;BDC1180;EDB1180;2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但

2、是不要求学生说出图中所有的角与1的关系在对图中角的关系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教师提醒学生:互为余角、互为补角仅仅表明了两个角之间的度量关系,并没有对其位置关系作出限制(为下面的对顶角的学习作铺垫)12二、议一议:(1)用剪刀剪东西的时候,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2)如果将剪刀简单的表示为右图,那么1和2有什么位置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能试着说明理由吗?由此引出对顶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获得直观的体会,在观察中总结出对顶角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三、做一做:在上图中,问题1:哪些角互为补角?哪些角互为余角?问题2:3与4有什

3、么关系?为什么?问题3:AOC与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让学生探索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结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说明理由四、内容二:思考: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角的度数是多少度吗?你的根据是什么?五、小结:(1)对顶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 (2)余角、补角的概念(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六、作业:课本P40习题2.1:1、2、3教学反思: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教学目标:借助有趣的情境,通过观察与画、折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垂直概念的

4、感性认识,掌握垂线的多种画法(指利用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等画垂线的方法)及表示方法,理解垂线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垂线定义、性质及点到直线距离.教学难点:垂线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教学工具:多媒体、量角器、尺、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一组反映校园跳远运动的图片,提出问题: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尺与起跳线(踏板)有何关系?给出课题。二、新课讲解1、概念引导学生回忆垂直的定义,教师补充完善。展示一幅室内摆设场景的图片,请同学们找一找图中互相垂直、互相平行的线段。2、画法探究请按下列要求画图:(1)、用三角尺在白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画法:沿两直角边各

5、画一条直线。)(2)、用量角器在白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画法:画90角,再将两边反向延长。)(3)用直尺在方格纸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画法:沿横线和竖线各画一条直线;画出一正方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分别画出mn和nm矩形的对应对角线所在直线。)3、表示方法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记作:ABCD;如果用l、m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l与直线m垂直,记作:lm。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中的O点)。想一想: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征?4、基本性质(1)操作思考:在下列两个图中,分别过点A作l的垂线,你能作出来吗?每个图中你能作几条? (2)垂线的基本性质:根

6、据上述画图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垂线的基本性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过A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点,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想一想,跳远成绩是如何确定的?三、随堂练习:P43练习:1,2.四、小结1垂直定义; 2垂线的多种画法; 3垂直的表示方法; 4垂直的基本性质;5点到直线的距离。五、作业:P43随堂练习:1,2.六、教学反思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会认由三线八角所成的同位角;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

7、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学难点: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2)在同一平面内,_两条直线的是平行线(二)创设情景:如书中彩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三)新课:1学生动手操作移动活动木条,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内容2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小组内交流3由1与2的位置引出同位角的概念,

8、如图1与2、5与6、7与8、3与4等都是同位角练习:如图,哪些是同位角?ABCDEF123456782ABCDEF13456784、例:找出下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ABCDEFGH50501305综上探索,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完成第46页随堂练习1、2、3题(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五)作业:p46习题2.3:1、2题(六)教学反思: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

9、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3、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教学重点:弄清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意义,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45abc23678教学难点: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准备活动:1、如图,ab,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不含平角)2、写出图中的所有同位角教学过程:一、引入: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所示)他只有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BA定义:1、内错角;2、同旁内角二、

10、探索练习:观察三线八角,内错角的变化和同旁内角的变化,讨论:(1)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2)同旁内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三、巩固练习:ABCDEFG12341、如右图,12_,_2_,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180_,_ABCDEF43215ACFG,_2、如右图,DEBC2_,_B_180,_B4_,_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四、小结: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五、作业:课本P49习题2.4 1、2六、教学反思:2.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

11、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2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重点难点:1平行的三个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2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1、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2、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1)已知,a/b

12、,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3、实验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4、问题讨论: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

13、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结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注:(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5、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三、例题学习,实践运用(一) 求一求例:如图,ADBC,ABDC,1100,求2,3的度数(二)做一做: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2)反射光线BC与E

14、F也平行吗?先由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语言说理,然后再出示以下说理过程,由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三)考考你: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说理过程)(四)填空:已知:如图,ADE60,B60,C80问AE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ADEB60(已知)DE/BC(_)AEDC80(_)(通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分)四、课堂小结: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判定:角的关系平行关系性质:平行关系角的关系3、

15、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五、课后作业:教材53页习题:1、2、题平行线的六、教学反思:2.4用尺规作角教学目的:1、经历尺规作角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和研究意识2、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重点: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难点:作图步骤和作图语言的叙述,及作角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问题的提出:如图,要在长方形木板上截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它的一组对边在长方形木板的边缘上,另一组对边中的一条边为AB(1)请过点C画出与AB平行的另一条边(2)如果你只有一个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你能解决这个问

16、题吗?二、新课:(师生一起,边讲边练)内容一:(请按作图步骤和要求操作,别忘了留下作图痕迹哦!)(一)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2)已知:,求作:AOB,使AOB(二)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倍数:(3)已知:1,求作:MON,使MON21;COD,使COD31(三)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和:(4)已知:1、2、3求作:AOB,使AOB12;POQ,使POQ123;MON,使MON212(四)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差:已知:、求作:AOB,使AOB;POQ,使POQ;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2(五)综合练习:(通过以下练习,意味着你掌握了作角的真本领,多动一下脑筋,你一定会完成得很出色的!)(1)已知:线段AB、求作:分别过点A、点B作CAB、CBA(2)如图,点P为ABC的边AB上的一点,过点P作直线EF/BC(3)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求作:一条直线,使它经过点P,并与已知直线L平行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它是一个基本的作图方法四、作业:第57页习题1(1)(2)五、教学反思: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