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63722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障儿童“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听障儿童“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听障儿童“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听障儿童“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障儿童“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听障儿童“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里的“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一般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的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遍教育等。我个人认为“美学”知识的教育在听障儿童中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发现有些听障儿童对美的意识有些偏激。认为把自已的外表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是美。忽略了重要的东西。例如:我班有个叫姜俊宇的男生,上学五年来,家长对他的穿着打扮一直很用心。在一次交谈中,我问他:“什么叫美”? 他的回家答非常肯定,他说:“穿着漂亮的衣服、时尚的发型就是“美”呀,难道老师不知道吗?”听了后,我心里愣了一下。当时我想了很多。我认为,

2、这不能怪他,应该怪老师平时教育不够。他是听障孩子,看问题容易只看表现不看实际。他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能力较健全人也要差很多。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必须关心他们在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做为聋哑学校来说,促进聋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文化课教学,往往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不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例如: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聋生健康情况时,只注意一些生理指标:身高、体重、视力以及有无躯干疾病等等,而忽略了聋生的一些习以为常的、但对他们的学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带来不良影响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不健康不仅抑制学习,而且

3、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心理健康问题会造成学生在情绪、性格和人际关系上的缺陷,也使之难以与社会更好地协调。保护聋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培养聋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 净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聋生心理影响极大,不良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对聋生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毒害,聋生有很强的效仿性,不良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比正常人要严重,现在的聋生中存在狭隘、自私、抑郁、自骄或自卑、颓废、消极、对立、破坏、过于多疑等病态心理,就与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道德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接触的往往是一些很片面的东西,无正确的是非观念,就盲目效仿从而

4、造成不良影响。要增进聋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大力净化社会主义风气,这就需要呼吁全社会的人们共同努力,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给聋哑孩子一片净土。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许多聋生心理障碍的产生由家庭因素造成。家长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智力培养上,对聋生期望过高,希望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甚至比正常孩子还要多,往往忽略了聋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发展规律,结果造成聋生心理负担过重,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家长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这样受害者往往是孩子,使他们感到很恐惧,很痛苦。让他们厌恶这个家,不愿意与人接触,形成严重的自闭心理。所以,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科学的教育态度不仅是聋生健

5、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三、 创设健康向上的学校环境学校的校风、班级、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团队活动对聋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往往会成为聋生效仿的榜样,他们的思想境界、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必将在聋生身上留下印象。因此,教师要有多少角色意识,不应仅满足于讲课,同时也要充当医生、老师、父母、朋友、顾问等角色,给聋生以关怀和知识,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讲授知识的方法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使聋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校内外开展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也会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从玩中学,做中学,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和道德情操。 四、培养提高聋

6、生的道德认识和思想水平 人在实践中产生某些社会需要,也改造和制约某些本能的需要。社会是复杂的,往往聋生接触的不够全面,没有正确的认识,使他们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正确位置,所以,正确的认识和崇高的思想能使聋生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环境中遇到的障碍和干扰,使正当的需要得以满足,防止挫折心理的产生。反之,致使需要长期难以满足,最后造成忧郁、焦虑、沮丧的不良心理。五、 培养聋生正常健康的情绪体验 客观环境的各种不良因素,往往是通过反常的情绪体验,给聋生造成心理问题。每个聋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赞许、表扬,而有些聋生因经常犯错,难以实现这一强烈的愿望,因而产生了痛苦、怨恨、自悲等心理,心理形成冲突,处于矛盾状态,

7、从而影响了心理的正常发展。失败是聋生在正确动机指导下产生的,愿望、抱负、追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强烈失望的心理,多次的失败就会使聋生自卑,经常处于失败的情绪中,常常是聋生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因而,教师应注意让聋生在生活中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多给学生一些机会,以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六、 培养聋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聋生的意志力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有些聋生的不健康心理往往是由于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要造成的。道德观念要求聋生采取文明行为,而不合理的个人欲望却使他们无法无天,行为粗暴;有的观念要求聋生采取积极主动、消极、利己的行为。虽然他们也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但由于意

8、志薄弱,仍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产生了相反的行为结果使他们感到悲观失望,心理受到了严重挫折。因此,培养聋生坚强的意志是保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七、 及时做好青春期教育工作人一生有两次生理发育高峰期,快速影响人的身体外形,尤其是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巨变时期,生理状态产生了广泛的变异,特别是性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往往对聋生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一些生理发育过早的男孩子,由于其心理上、知识上、道德上均未做好准备,便难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在学校中出现了“早恋”、“厌学”、“逃学”等一系列问题。例如,我教的班级有个小女孩“暗恋”一位男同学,由于这位男生年纪较大,就提前离开了学校,参加了工作,从而,

9、小女孩就觉得呆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意思,和其他同学也不团结,有了“辍学”的想法。家长很不理解,经过老师多次找她聊天、谈心才知道她的真实想法。老师就慢慢引导她,现在还小,不上学就没有文化,本来聋哑人和别人交流就比较困难,不学习就更不行了,而且,等九年级毕业后,还可以继续读中专,考大学,将来会认识很多很多的朋友,而且可以交一个健全的男朋友。孩子慢慢理解了,心态也慢慢平和了。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与他们交流,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这时,未能得到师长恰当的关怀和教育,就难以保证聋生心理健康发展,也许孩子就会产生一些偏激的、病态的心理。进入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社会上的一些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性,总想去学一学,看一看,例如,“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地方,这时教师和家长都应多留心,多注意。这一系列的问题,也都应是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像关心聋生的生理健康那样,对听障儿童进行“美育教育”以使他们身心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姓名:吕兰芳单位:山东省龙口市聋哑学校联系电话:150545515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