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说课稿组.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65011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说课稿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说课稿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说课稿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说课稿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说课稿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说课稿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说课稿组.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及编排: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5 章第1节的内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6章和7章的基础。本节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

2、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依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二目标分析:依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根据教学层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确立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

3、1)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三教法与学法的分析:1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

4、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2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基础,以多媒体的运用为手段,以层层深入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体现出生物新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的特点,运用建构主义模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教学过程分析、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

5、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教学中,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并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本质是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

6、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怎样全面理解分子碱基对的改变可能导致的结果呢?是不是分子的碱基对发生改变就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P80图片,讨论英文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然后,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推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

7、解抽象的概念。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例如,射线(射线、紫外线、射线等)容易引发癌症,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容易导致皮肤癌;据报道,在医院放射室工作的医生容易患癌症;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时,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得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理解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吗?这些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

8、意义(有利还是有害)?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基因,原来的基因和新的基因所表达的性状为自然环境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基因重组尽管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性状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所以说,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材料。、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比和总结。在教学结束时,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行列表总结,其中的总结内容可由学生讨论回答。附:板书设计(一)、基因突变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NA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rnRNA分子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氨基酸改变 蛋白质改变 性状改变2、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本质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

9、特点 (1)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2)特点:普遍性:随机性: 低频性: 有害性: 不定向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 (二)、基因重组1、概念: 2、类型: 3、意义:五评价分析: 课堂教学,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有权参与“知识的生长过程”。 由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6章和7章的基础。因些教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讨论,使教学中的“双边互动”得到充分的保证,以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