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doc 17).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160025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doc 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doc 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doc 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doc 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doc 17).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2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2003-02-27资料来源:中华工商时报作者: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 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织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分别在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取得了大量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所作分析,同其他相关资料、文献收录在一起编辑出版了中国私营经济年鉴。它们记录了中国私营企业再生、壮大的历史过程,也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 从2000年的第四次调查算起,又有两年过去了。在这新世纪开始的两年里,对于中国私营企业来说,最重大的历史性事件莫过于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总

2、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私营企业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之一,“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中的优秀分子也可以被吸收到中国共产党里来。江泽民同志这一讲话精神已经写进党的“十六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里面。这是继党的“十五大”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进一步肯定了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这无疑将成为中国私营经济

3、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两年来我国私营经济继续高速增长,2001年底私营企业户数已经突破200万户,从业人员2714万人。一大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通过改制变成新的私营企业,它们一般规模都比较大;原来公有企业的负责人也成为新的私企业主,其中很多人是共产党员,学历和综合素质较高,给私营企业主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从2001年底开始,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和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及时组织了第五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统战部、工商联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会议,征求了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反复论证,问卷设计四易其稿。2002年3月,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召开了各省市工商联调研室主任会议,对实地调查进行了部署。

4、这次调查包括了中国大陆31个盛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各地工商联研究室派出调查员进入私营企业通过访谈填答问卷,调查时间为2002年4月至7月,调查统计时点统一规定为2001年12月31日。2001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203万户,按18比例发出问卷3635份,回收有效问卷3258份,有效回收率为896,有效问卷数约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16。为了对部分私营企业进行动态研究,这次问卷调查还对840户在2000年已经调查过的私企进行跟踪调查。 一、两年来私营经济的发展 (一)私营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自党的“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

5、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来,私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使全社会对私营经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七一”讲话,肯定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重大理论突破,无疑使广大私营企业主备受鼓舞,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下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数字。 从表11可以看出,各项指标的绝对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由于近两年国内需求不太旺,所以除注册资金增幅上升外,其他指标的增幅均略有

6、下降。但总体来看,两年中私营企业的发展依然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本次抽样调查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1资本规模和经营状况 2001年底,被调查企业的实收资本总额中位数为250万元,比1999年底增长了667;实收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重是188,比1999年底的11增长了7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近两年来私营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其规模的扩大更是迅速。 由于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其销售额和纳税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与1999年底相比,2001年的销售额增长了45,而缴税额却增长了57。这是由于近两年国家对私营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私营企业主的纳税意识逐步增强的缘故。由于

7、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1996年为79,1999年为5,2001年下降到36。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 2行业和地区分布 比较五次调查、跨度为12年的主营行业变化可以看出,制造业和商业饮食业依然比重最大,分别为383、214。制造业基本上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近年来其比重趋于稳定;商业餐饮业原来一直呈增长趋势,但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其比重下降得很快,说明有相当大一批从事该行业的私营企业由于行业竞争过于激烈而倒闭或转业。从表15中还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虽小,但增幅较大;从事建筑业、交通运输、科研技术的私营企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从表16中看到,绝大部分被调查企业的总部及

8、其生产或经营场地主要集中在城镇,在农村的比例依然很小,只有103和124,其中,中小城市所占比重最大,基本达到了13。 综上所述,私营企业的行业分布正逐步趋于合理,资本规模逐步扩大,偷税、漏税等现象逐渐减少,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却没有明显改善。企业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是目前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重组、改制 近两年正是各地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高潮,有80的被调查企业回答他们已兼并或收购破产的国有企业,有139的企业准备兼并或收购国有企业,有28的企业已承包或租赁效益差的国有企业,有66准备承包或租赁效益差的国有企业。 改制企业改制前的所有制性质

9、分布如表17所示。 有257的被调查企业是国营、集体改制变为私营企业的,可见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数量之多。在这些企业中,以东部地区的被调查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占456,中部和西部基本上平分秋色,各为266和278;改制以前原来是国营企业的占253,原来是城镇集体企业的占419,原来是农村集体企业的占327;有606的企业主原来是该企业的负责人,有98企业主原来是该企业的一般职工,有231的企业主与该企业没有关系,是通过外部收购来的,以其他方式收购的企业主占65。 (三)从业人员增加,对解决就业问题做出贡献 被调查企业2001年全年雇佣员工人数的中位数是60人,雇佣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员工人数

10、为20人,雇佣半年以下的员工人数为2人。在全年雇佣员工中,有906的企业雇佣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占员工总数的20(中位数)。西部地区的被调查企业在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方面低于一般水平,只有17,而西部地区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最多的地方,反差很大。从企业的规模看,实收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被调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的能力较强;从部分行业来看,从事商业、餐饮业、房地产和交通运输业的企业吸纳下岗职工的能力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而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被调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比一般水平低很多,只有1315,这两个行业在地区分布上并没有畸形分布。这说明,下岗职工中具有一定技术职能的愿转岗的人相对较少,建筑业用

11、工多为农民工。 (四)向高科技产业发展 本次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私营企业中高科技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84。与前几次调查相比,高科技企业所占比重明显加大。此外,2001年有436的被调查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投入了资金,其投资金额的中位数为30万元,占2001年销售额的45;有127的被调查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 2001年高科技企业销售额的中位数是700万元,比整体水平高207,纳税23万元,比整体水平高45,税后利润41万元,比整体水平高952。其资本增值率和利润增值率均高于整体水平,分别为19和22。 (五)多数企业有了参与外向型经济的愿望 由于中国已经成为W TO的正式成员国

12、,所以本次问卷特别设置了与W TO有关的问题。值得欣喜的是,有46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只要竞争是平等的,本企业就不怕”,有35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本企业将在竞争中更好地发展”,只有5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入世后会对本企业不利。 在与海外合作方面,问卷中有近22的企业已经或正在着手同海外合资合作,近30的企业打算在今后三五年内与海外合资合作,只有62的企业不准备同海外合作,另有419的被调查企业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已向海外投资的企业投资额平均为273万美元,占其资本总额的31。已同海外合资合作的企业最多的是制造业,其绝对数占到478;相对比重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卫生体育和交通运输业;正在着手与海外合资

13、合作的企业,相对比重较大的集中在农林牧渔和科研技术行业。从数据分析我们还看出,企业规模越大,越希望与海外进行合资合作;企业规模越小,与海外合资合作的兴趣越低。 二、私营企业内部管理的改进 随着私营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近年来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私营企业主对企业的管理更加重视,并且取得一些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组织构架趋于完善,决策管理的机制更为规范。虽然企业主个人仍处于管理的中心位置,但一切都凭个人决断的色彩有所减弱。 (一)资本、风险、决策管理权三个“高度集中”是今天私营企业的普遍特征 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资本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本人,投资的收益和风险也高度集中于企业主

14、本人。私企业主不但握有决策权,还都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虽然有关法律规定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合伙企业“有两个以上合伙人”,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但事实上私营企业类型与投资人数并不完全相符。私营独资企业中一人投资的占855,145为两人或两人以上投资;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中有约17实际上是一个人投资。登记为何种类型的企业,完全取决于私营企业经营的需要。 无论什么类型的私企,企业主个人投资都占据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在内,即便有多位股东共同投资,但企业主在大多数企业中都是“一股独大”的。多年来资本高度集聚的现象并没有很明显的变化。根据我们近三次

15、调查,1996年业主个人资本占企业资本总量约801,1999年为800,2001年为767。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近两年来,在私营企业各种类型中,独资企业、合伙公司比例在减少,而有限责任公司比例增加很快。1999年这三种类型的比例是32888584,到了2001年则变为255656805,我们这次抽样调查得出的三种组织类型比例也与官方的统计很接近,为28757656。 从表22中可以看出,私企业主在独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这两种类型企业中都占有资本的绝对多数,因此,虽然可以从中得到企业收益的绝大部分,但也分别承担着“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主要收

16、益和风险都集中在业主身上。 随着公司型企业的迅速增加,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趋于完善。从1993年第一次开展对私营企业的全国性抽样调查起,我们就一直在观察这一问题。十年来的变化趋势是纺织架构越来越完备,企业治理结构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见表23)。 在目前阶段,决策权与经营权,主要投资者与主要管理者的身份都仍呈现高度的二者合一态势。从我们连续三次调查可以看出,1996年有972的业主兼任企业的厂长或经理,1999年为968,本次调查为96(2001年),“一身二任”稍有减少的趋势,但不明显。 从历次调查数据中也可看出,虽然企业主直接掌握着管理权,但十年来无论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还是一般管理决定,企业主

17、个人独断专行的色彩已经减弱,董事会和其他管理人员的作用正在上升,组织构架的完善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表面文章,在权力结构中确实在发生某些实质性的变化。 在今天,主要投资者同时扮演企业具体管理舞台上的中心人物,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表25中提出了两个理由,一是为了企业稳定,二是难以找到可以信赖的专职经理人才。 私营企业始创阶段,经营管理机制必须灵活多变,才能适应中国制度转型的大气候。不正规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方法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形成的。它一方面适应了“船小好掉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深深留下了创业者个人行事特点的烙樱这种管理属于“个人魅力”型。今天一些私企规模扩大了,随着更多的干部、知识分子下海,海外留学生回

18、国创业者增多,随着国营、集体企业的陆续改制,出现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主。企业规模越大,具体管理越复杂、越专业化,决策的要求也越高,企业主对于直接管理就越由赞成转向反对。同样的情况也可在不同文化程度的私企业主中看出。 但是,今天绝大多数私企仍是小型企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字,2001年底全国私企为2029万户,雇工人数为2253万。即使把4608万投资者加上去(从前几次调查中可以知道,私企投资者绝大多数在本企业工作),每个企业平均仅为134人。这种企业规模,与其实行规范的科层制管理,叠床架屋,还不如老板一竿子插到底更为简捷高效。 至于表25中第二个原因,即“找不到可信的管理者”,这说明

19、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制度。缺乏诚信,确实是当前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大沉疴。职业经理人在监管制度失效或制度不完善时,利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侵占企业财产、挪用企业资金、泄露本企业商业秘密、私下从事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并转移本企业设备,挖走或挤走技术人员,转让定单等种种手法搞垮了相当一批国有企业,使得私营企业主看到了惨痛的前车之鉴,不敢贸然聘用职业经理人员。可以预见,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选拔、聘用、考核、监管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摸索,大部分私营企业今天并没有两权分离的迫切需求,即使是少数大型私营企业已有两权分离的要求,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不完全取决于私营企业本身。

20、在私营企业中,与“两权合一”伴随在一起的是家族制管理。我们在前几次的调查报告中都分析了这一现象。本次调查中私营企业主平均年龄在429岁,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抓得很紧的,在3258名被调查私企业主中,就有542名学龄子女在国内上大学,有182名子女在国外上大学。这些子女学成后不一定就接父辈企业的班,但良好的教育毕竟为他们在需要接班时继任父辈的企业打下知识基矗对于企业的延续来说,可以有两种策略,一是从社会上招聘优秀人才来管理企业,二是把可能的接班人(主要是子女)培养成优秀人才,而华人私营企业相当多的采用了后一种办法。 企业主已成年子女中,有一半在父辈企业中工作,还有78自己开办企业。文化程度越高的

21、企业主,子女越少在父辈企业中工作,而是出去自己开业。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八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 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2001年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汇编 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汇编(2001) (二)私营企业工会数量增多,但功能有待加强 从前面表23中已可看出,私企工会的建会率逐年增加。1999年以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加强了在非公有制企业建会的力度,建会率大大提高。私企工会主要的功能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争取改善职工在劳动收入、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稳定性等方面的处境。 从表210中可以看出,对比已建工会与未建工会企业职工的收

22、入、劳保、福利等,差别并不明显,组建了工会的企业职工在劳保费用等方面并不占优,在三项保险的覆盖面上稍微大一些,距政府要求相差仍很远。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中,如何既使职工能有比较稳定、安全的工作,能有与生产率提高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又使企业能够发展、劳资关系相对平稳,这是中国工会需要努力探索的课题,又是企业主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三)改制企业的内部管理 近两年私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批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成为私营企业。江苏省私企总数已近30万户,超过广东而居全国各省市私企户数第一位。其重要原因是苏南93的乡镇集体企业已改制为私营企业,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特征的“苏南模式”已

23、不复存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往往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国有、集体资产减持变现,由企业职工出资购买;第二步是股份向原企业管理者个人和高层管理者倾斜,通过挂账、分期付款等方式一次性买断,国家、集体资本基本退出。 改制而成的私营企业有四个特点: 第一,企业资产存量多,与那些小打小闹、先当个体户积累而成的私企相比,起点高,规模大(见表211)。 第二,企业主本人拥有资本比例更高。将表211与表22比较一下,可以看出资产总量中改制企业的业主个人拥有资产比例要高一倍多,占到总量的23左右。 第三,改制企业主大多是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身二任”现象同样突出。 第四,在这些企业中,新、老“三会”组织比较齐全,既

24、有改制前企业较强的政治工作机构和工作传统,有职工民主参与的途径和经验,又具有现代企业的治理构架,对于改进管理工作,推行规范化管理方式,具有较好的组织基矗 三、私营企业主的社会特征与职业经历 本节主要分析私营企业主的基本社会特征和职业经历。基本社会特征包括他们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结构,职业经历包括他们所经历的工作变动以及职业、职务变化。由于本项调查研究前后已经进行了五次,我们将适当地进行一些比较分析,对私营企业主的来源进行一些追踪。 (一)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变化 1、性别特征 此次调查共计获得3256个样本,男女性别比为7931。历次全国抽样调查的样本性别比各不相同,1993年(第一次)

25、为11201(即女性业主占892),1995年(第二次)性别比为7721(即女性业主占1295),1997年(第三次)为11141(即女性业主占91),2000年(第四次)为8031(即女性业主占1245)。上述数据表明,在整个私营企业主队伍中,女性私营企业主所占比例一直较低。 2、年龄结构 从私营企业主的年龄结构来看(见表31),在历次调查中,年纪最轻的(19岁及以下)和年纪较大的(60岁及以上)所占比例都不大,且呈逐步减少的趋势,而中年人(3059岁)则是主体,其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以3049岁人居多,所占比例合计都超过了70,最高达到772。同时,平均年龄也呈现增加趋势。年纪过轻的

26、人还缺乏必要的积累,包括人力资本(尤其是经验)的积累和物质资本的积累,所以,除了某些特殊情况,他们创业的条件是有限的。尽管近年来自主创业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不少,包括所谓的“海归”人士,但这似乎不足以改变上述趋势。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一趋势将会继续保持。 从表32、表33可以看出,就创业(也就是企业首次登记为私营企业)时的年龄分布而言,2039岁是主要的年龄段。 关于企业的寿命。几次调查的对比表明,私营企业寿命有所延长。数据表明,经营年数集中于620年,平均经营年数从1993年到2002年增加了113年,而到调查时只经营15年的有明显减少。这说明,私营企业的生命力有所增强。 图1

27、所显示的是2002年调查时被调查者首次登记注册为私营企业的时间轨迹,可以看到,19932000年是被调查私营企业首次注册的高峰年,尤以1998年为明显(具体而言,1998年登记注册的有348家;1996年次之,为306家;1995年略少于1996年,为305家)。 3、教育程度构成 历年调查结果比较显示,中国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程度基本呈提高趋势(见表34)。具体地说,没有上过学的人原本不多,并且愈益减少,直至为0;小学和初中程度的业主也明显减少。高中、中专生的比例从1993年到1997年是上升的,2000年有所减少,2002年又回升到1997年的水平。从1993年到2000年,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上

28、升了11倍强,2002年的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比1993年高出1倍稍多。上升最为明显的是研究生所占比例,从1993年到2002年,共计上升了约72倍。私营企业主文化程度的这些明显变化表明,中国私营企业主群体的文化素质在提高。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获得硕士学位的企业主占32,获得博士学位的业主也占到05。此外,分性别看,女性业主的文化程度略高于男性业主(见表35,表中括弧里的数据为百分比),这似乎暗示,妇女创业所需要的文化素质可能要高一些。 4、政治身份 表36反映了最近三次调查中共产党员在私营企业主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公有制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是党员业主比例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统计结果

29、显示,在通过公有制企业改制而产生的私营企业主中,中共党员所占比例高达5066。从党员业主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来看,党龄在10年以上的人占742。图2显示了党员业主入党的时间分布轨迹。从图2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入党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私营企业主群体的整体素质在逐步提高,政治上显得越来越趋于成熟。 (二)私营企业主的代内社会流动 1、私营企业主首次工作的情况 从统计结果看,此次调查的业主大多数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参加工作的。 2、私营企业主历次工作变动的职业状况分析 表37反映了他们的职业变动分布状况。大多数业主在开办私营企业以前的职业变动次数不算

30、很多:变动7次的仅占042,变动6次的占082,变动5次的占294,变动4次的占760,变动3次的占1465,变动2次的占1821,变动1次的占3984,没有变动过工作的人也较少,占1553。 从表37还可以看出,业主们的职业变动有以下两个特点:(1)最初的职业以务农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较多;(2)在历次的变动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和个体工商户变动频繁,其中,向企业负责人集中的趋势尤其明显。这似乎表明,多数私营企业主在开办私营企业前的职业对业主们开办私营企业有较大影响。换句话说,企业负责人的经历可以为他们创办自己的企业提供经验和动力。 伴随着私营企业主开办私营企业前职业的变化,他们工作单位的性质也有

31、一定的变化。根据表38,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变化趋势: (1)在变动中,向本企业和其他私营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这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在开办自己的私营企业之前,曾在非公有制企业里操练过自己。 (2)在党政机关和三资企业工作过的人,也有一定的增加趋势,不过其所占比例都不大,因而只是少部分私营企业主的操练场所。 (3)在其他性质的工作单位里,普遍存在离弃趋势,公有制经济单位上的离弃趋势尤为明显。 (4)个体工商户的变动处于一种波动趋势。 在私营企业主开办自己企业前的历次工作变动中,职务的变化同样存在一些有趣的趋势(见表39)。 值得注意的情况有以下几个: (1)尽管干部比例越来越少,但仍

32、有不少私营企业主出身于干部,从首次工作的职务来看,当过各种干部的人所占比例合计达312(科技干部除外)。这种职务经历对私营企业主群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他们通过这种经历增加了自己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很可能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政治资本,这是以往很多研究者得出的一个共同结论。 (2)一部分人曾经是国有、集体企业单位的承租、承包人,这种职务经历有利于他们增加经济资本。 我们把这次调查结果与1997年的调查相比后发现,在职业方面,比重较大且增加明显的职业仍然是企业负责人。此外,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普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也有所增加,但比例都较小,而个体工商户和务农农民

33、则下降较大,在职务方面,国有、集体企业单位承租、承包人的比重增加较为明显,科级干部、县处级干部和村(大队)主要干部的比重较小但增加幅度较大,股级干部和企业供销人员也有所增加,一般干部和厅局级干部则有所减少,无职务的人所占比重减少最为显著。3公有制企业改制与新私营企业主的形成 在被调查的私营企业中,属于通过公有制企业改制而形成的私营企业共计有837家,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257(14强),从全国的情况看,这个比例是比较接近现实的。 公有制企业改制形成新的私营企业主。统计结果表明,公有制企业的改制方式以企业内部人购买为主。从表311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来看(部分业主拒绝说出其改制方式),704的企业是以

34、这种方式被改制为私营企业的,其中作为本企业负责人通过购买本企业而成为私营企业主的占了606个百分点,公有制企业原企业负责人在改制后的企业主中占有绝对优势。 从图3还可以看出,公有制企业改制从1992年起逐步增加,而1997、1998、1999和2000年更是高潮。 四、私营企业主财产的获得与分配 私营企业主的财产获得与分配,一直是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此次调查的结果将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私营企业主群体的收入与分配状况,进而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一)资本与财富的增长 1企业开办时实收资本与2001年底所有者权益的比较分析 在进行实收资本与所有者权益分析时,我们尽可能使整个分析具有可比性。为此,在

35、进行计算时,我们分别剔除了实收资本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不清楚的样本,扣除了实收资本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不清楚的样本,还扣除了实收资本构成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中包含全民法人和集体法人资本和权益的样本,分别得到有效提供的实收资本及其构成的样本2297个,有效提供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的样本2130个。表41分别反映了开业时实收资本和2001年年底的所有者权益的分组分布。比较之下可以看到,所有者权益有较大的增长:开业时的实收资本分组分布主要集中在1万10万元与10万50万元两个组,而所有者权益分布在相对集中于10万50万元与100万500万元两个组,而介于500万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也增加显著,所有者权益

36、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所占比例不大但增长幅度非常显著,合计增长了85倍,说明私营企业中出现了一些大企业。开业时实收资本最大的268亿元,而2001年年底所有者权益最大的高达125亿元。 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我们使开业时的实收资本构成、实收资本总额与2001年底的所有者权益构成、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有效数据完全匹配,并且剔除所有包含全民和集体法人资本(权益)的样本,这样,剩余有效样本1898个,其资本、权益、投资人数变动情况则如表42所示。可见,在不考虑物价因素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的资本和所有者权益的增长还是较为明显的。 如果考察开业时的实收资本与2001年年底的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发

37、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是很大。 2企业开办时实收资本构成与2001年底所有者权益构成的比较分析 表43分别反映了企业开办时的实收资本构成与所有者权益构成。在不考虑借贷的情况下,无论就开业时的实收资本而言,还是就2001年年底的所有者权益而言,公共所有的部分所占比例都不大。在实收资本中,全民法人和集体法人所拥有的比例合计仅为13;在所有者权益中,这一合计比例更低,仅为11。而业主个人所占有的比例分别高达190和797,远远高于其他个人所拥有的份额。 更具体地说,就2792个样本的有效数据而言,业主个人占有零份额的样本只有20个,占067,而业主个人拥有90以上份额的样本有1599个,占

38、5727;100为业主个人自有资本的样本1373个,占492。另据2996个样本的数据,在2001年年底的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中,业主个人权益份额为0的样本仅有5个,占016;业主个人权益份额在90及以上的样本有1500个,占5007;而企业所有者权益完全为业主所有的样本也有1257个,占4196。 3业主开业时自有资金的来源分析 调查表明,自我积累仍然是大多数业主自有资金的主要来源。表44中的资金来源分布是多重选择的结果。如果把所有的选择加总,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来源选择对私营企业主自有开业资金的总体重要性。表中各项选择在总选择结果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小生意积累占2876,小作坊生产积累占971

39、,亲友馈赠占838,工资或农业生产积累占1671,民间借贷占1875,银行借贷占1385,遗产继承占077,其他占290。可见,总体上看来,私营企业主开业时所依靠的,主要既不是银行贷款,也不是靠继承遗产,而是主要靠各种积累以及民间借贷。 进一步的考察表明,734的私营企业主开业时从银行贷款额在100万元以下。 除了向银行、信用社借款外,还有535的业主在开业时向其他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借钱,平均借款9385万元,中位数为20万元。 (二)生产经营情况 反映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指标主要是它们的销售额、纳税、交费与税后净利润。表46运用这些指标初步反映了最近三年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总的来看

40、,增长是明显的,但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差别很大。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同样采取了完全匹配的方法,来分析私营企业生产的增长情况。 在表47中,完全匹配的样本共计有1874个,而所谓“总计比例”,是指1874个企业的总纳税额、总交费额和总税后净利润与总销售额之比。如果不扣除物价因素,则在近三年中,销售额、纳税额、交费额和税后净利润等4个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02、2465、2274和1950,可见它们的增长都超过了两位数,但税后净利润的增长却很校 在使各项指标都完全匹配以后,我们对1874个有效样本的销售额、纳税额、交费额和税后净利润进行了相关分析,其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8所示。可以看到,在最近三年

41、里,纳税额与销售额的相关程度是比较高的,而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税后净利润与销售额的相关性也较高,但有一种下降趋势;而交费额与销售额的相关性是最低的,且同样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总的来说,私营企业越大,其纳税交费也越多,只是从税后净利润与销售额的关系看,虽然相关性显著,但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需要改善,才能避免这种相关性进一步降低。 虽然存在上述相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私营企业的纳税率、交费率和税后净利润率都很高。相反,统计分析表明,这三个比率都比较低(见表49,完全匹配分析,有效样本1874个)。从表中所反映的平均情况来看,纳税率在54上下波动,而交费率则在17上下波动,由此看来,私营企业的税费

42、负担似乎并不像私营企业主公开宣称的那样大,两者合计仅为7左右。当然,它们的差距很大,尤其是交费的负担,一般私营企业的交费负担在65上下波动,而税负的中位数则在45上下变动,两者合计为11左右。这也许可以被视为私营企业内部存在税费负担不均现象的一个证据。至于税后净利润与销售额的比率,则有轻微的下降趋势,但并不算太低:近三年中它们的税后净利润率一直在7以上。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还反映出,近三年来,部分私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见表410),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利润。但这样的企业所占比例都很小,并且呈现下降趋势。这种状况应当被视为一种正常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指望所有企业都能赢利。 (三)私营企业的

43、财富分配状况分析 1私营企业的支出分析 私营企业的各项支出包括新增投资、投资者分红、应付各种摊派、支付各种捐赠、应酬交际费用以及其他等等。表411反映了私营企业的这些支出的分配情况。 从表411可以看出,企业新增投资是企业支出的主体部分,其次是投资者分红,但其规模从平均值看远远不能与新增投资相比。这说明中国的私营企业还处在迅速扩张的阶段,业主的扩张动机非常强烈。其他各种支出,对于大的企业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中心企业来说,则可能是很大的负担,或者说是一种很大的社会成本。即使排除主要出于自愿的捐赠,一个企业用于应付各种摊派、应酬交际和其他方面的费用,平均来看已经超过20万元。不过,不同企业之

44、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从中位数来看,各种费用的分布就非常偏畸,而标准差也远远大于平均值。 如果把企业的各种支出与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相比较,可以得到表412的结果,再一次展示了私营企业的扩张动机:平均来看,新增投资与税后净利润之比达到了5221,也就是说,前者是后者的5倍多。此外,应酬交际费用与税后净利润之比甚至超过了投资者分红与税后净利润之比令人惊讶。总之,这一统计结果既反映了私营企业主的发展冲动,也反映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分析私企资本构成时,我们发现,在81的私企中有人拿“干股”,“干股”占资本总额的1853,“干股”的多少与企业大小规模没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即无论企业大小,都存在拿“

45、干股”现象,值得继续关注研究的是:什么人拿“干股”?“干股”的交换物是什么?“干股”现象的后果是什么?这种“干股”现象应该进一步研究。 有303的私企高层管理人员与主要技术人员持有企业股份,共持有企业资本总额的90,这一现象与企业规模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即企业规模较大,则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持股更多一些,但比例差别不很大。 完全匹配是指:部分问卷没有回答全部要比较的指标,现在只取那些回答了全部有关指标的问卷进行对比、分析。 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4(S ig0000,双侧检验,N2723)。在所有相关信息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01(S ig0000,双侧检验,N1898)。

46、2私营企业员工收入、福利与持股情况分析 表413反映了私营企业员工的收入、福利与持股情况。据统计,2001年全国各行业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0870元,其中国有企业职工为11178元。因此,所调查的私营企业的员工平均货币工资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943、相当于国有企业的917。私营企业员工收入的内部差异很大,能够获得的各种福利水平不高。 3企业主个人和家庭的收支情况 与私营企业员工的收入与福利相比,私营企业主们的收入当然是很高的(见表413、表414)。相应地,他们的生活支出规模也更为可观。不同业主的情况在这里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私营企业主的家庭生活支出构成也反映出他们的富裕程度(见表417)

47、。例如,根据对2158个完全匹配样本的统计分析,他们的生活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的平均值为3043,而教育费用所占比重则达到1988。这种支出分布表明,私营企业主群体,包括他们的后代,将在占有较多经济资源的同时,占有较多的人力资本,这又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尤其是私营企业主本人,普遍比较重视继续学习,其个人教育投入占家庭教育投入的比重,达到了2866。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来看,私营企业家的这种自我教育投入是非常理性的行为,将来的竞争一定会证明他们的明智。 五、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 (一)私营企业主的组织状况 私营企业主参加了哪些组织及组织状况如何?这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这次抽样调查显示:在社会团体中他们加入最多的是工商联,有79的人加入;在政治机构中进入的最多的是政协,有351的人是各级政协委员;在政党组织中加入最多的是中共,有299的人是中共党员。这种情况说明,私营企业主的组织状态是纳入了现有政治体制框架之中的,他们参与政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商联、政协以及人大是党引导他们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和场所。表52是他们参与各级工商联、政协和人大的情况。 按照中共中央1991年15号文件的规定,工商联不仅是党领导下的具有统一战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