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603300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在铺垫中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心理不稳定,较脆弱,缺乏学习动机,需要在铺垫引新时设置一定的情境,形成学生感知的刺激物。而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成为抑制状态,不利于智力的发

2、展。只有当所设置的情境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l.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所谓故事情境,就是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由生活、童话或神话中选出的有浓郁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受到强烈刺激,各种感官得以调动,激发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在新知的导入中讲了一个“猪八戒分桃的故事:悟空摘桃回来,只给了猪八戒1个,给了唐僧8个,沙僧5个,自己留下了6个。猪八戒一下子就急了,嚷着说自己1个不够吃,唐僧叫悟空重分一下,悟空不愿意。唐僧只好叫猪八戒分,要求每人一样多,可猪八

3、戒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分这时我问学生:“谁能帮助猪八戒分一下桃子呢?。”此时课堂静下来,大家都感到新奇而陷入深思。我及时出示课题并说明:“等大家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能帮猪八戒很快算出了。”这样就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激发了学习的动机。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有新意、有趣味、有一定具体物象的“疑”境,造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比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拿出一块面包,向学生强调,这是一块面包,并说:“有2个学生没吃早餐,我要平均分给他们吃,怎么分?”学生抢着说从中间切开,分成2

4、份。我又说:“每份是这个面包的多少?”学生说是一半。我接着又问:“如果分给3个同学怎么办,每份是多少?”学生一时愣住了,说不出答案。这时我就出示课题“分数的认识”。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课堂上必然会聚精会神地跟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答案。 3创设竞争情境。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智谋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经营活动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

5、这些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权夺利,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

6、答如流。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新知的探求过程。5创设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的游戏情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游戏是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而且可以达到寓教育为乐的目的。皮亚杰认为,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而对主体的认知发展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在能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特别是儿童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他们分享一些观念,并获得新的认识

7、。我们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为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例如:教可能性时,创设摸球游戏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小组内摸球,把每次的结果作好记录,然后把球放回再摸,最后进行统计摸到什么颜色球的次数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摸球游戏中,去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在游戏中,学生之间互教和相互影响,彼此交流看法,不断了解同伴的观点,由于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同伴比成人更能够促进小学生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

8、个悬念:“郑老师昨晚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下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权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三、利

9、用教材,创设有效情境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很强的学科。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其愉快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以达到思维的目的。例如,通过诱发学生内在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愉悦中解决问题。例如,计算1+2+3+4+5+100,可引导学生用数学美的眼光来观察这个算式,发现它蕴涵着和谐、有序的美,还具有l+100=2+99=3+98=50+51=101的对称美,这时我们就可较容易地指导学生把加法算式转化为简单的乘法算式10150=5050,另外,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等有关栏目的作用,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巧妙地勾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最终使孩子们的思维发生共振,彰显学生学习数学的终极实质。 杨倩2013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