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支点教育培训学校2013年中考科学复习练习 第2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利用 浙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606810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支点教育培训学校2013年中考科学复习练习 第2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利用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支点教育培训学校2013年中考科学复习练习 第2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利用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支点教育培训学校2013年中考科学复习练习 第2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利用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支点教育培训学校2013年中考科学复习练习 第2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利用 浙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支点教育培训学校2013年中考科学复习练习 第2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利用 浙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支点教育培训学校2013年中考科学复习练习 第2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利用 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支点教育培训学校2013年中考科学复习练习 第2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利用 浙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市支点教育培训学校2013年中考科学复习练习 第2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利用 浙教版一、选择题1(2012滨州)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提倡使用塑料袋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解析A提倡使用塑料袋会造成大量的塑料垃圾,造成了白色污染。绿色消费应该是节约型,不污染环境的,故A正确;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属于节约用电的行为,节约了能源,属于绿色消费,故B错;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了污染环境,属于绿色消费,故C

2、错;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节,约了纸张,也就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森林覆盖率增大,净化了空气,故D错。故选A。答案A2(2012株洲)今年,株洲市成为了“全国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市委书记陈君文参加央视城市1对1节目录制时表示:要把株洲建成“自行车之都”,倡导全民骑自行车出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是低碳交通的重要理念B低碳交通的目的是节能减排,建设更加绿色、更加宜居的株洲C制造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是塑料,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自行车钢圈在镀层脱落后更容易生锈解析A“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是指尽量的减少交通工具对空气的污染,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也就做到了

3、低碳交通,故A说法正确;B.由于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所以要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少使用汽车,要求低碳交通也就达到了节能减排,故B说法正确;C.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是合成橡胶,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说法错误;D.自行车钢圈镀层就是为了防止内部的钢圈生锈,隔绝空气,镀层脱落后与氧气直接接触,所以更容易生锈,故D说法正确。故选C。答案C3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无水硫酸铜和氯化钠晶体B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D用小木条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解析硫酸铵和氯化铵中都含有铵根离子,它们与熟石灰作用都会产生氨气。答案B4(2012连云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

4、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BA可能是含CO32或HCO3的盐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解析据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可推知B是二氧化碳;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

5、可推知D是H2O,F是H2O2;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可推知E是CuO。A.E转变为B即氧化铜转化为二氧化碳,采用一氧化碳对氧化铜进行还原可完成转化,但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B.由图示可知A与B的转化中,A可以通过含有CO32或HCO3的盐加酸完成,A也可以是碳酸,因为碳酸分解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故说法正确;C.由于D是H2O,F是H2O2,两物质中氢的化合价相同都是1价,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2和1,故说法错误;D.由F、D、C及E的转化可知C是氧气,所以除掉二氧化碳中的氧气时可以将其通过灼热的铜网,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时不但不能除掉氧气

6、,而且会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故说法错误。故选B。答案B5(2012杭州)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pH固体不溶解,液体pH几乎没变化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增大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A.金属单质 B碱C盐 D金属氧化物解析考查酸、碱、盐的性质、CO的还原性。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不溶于水,会与酸反应,且无气体放出,说明不是金属单质;与CO反应后质量减轻,且产生CO2,说明是金属氧化物,如C

7、uO等。答案D6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H2OB用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2H2O=2H2O2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镁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MgO2MgO2D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HClAl(OH)3=AlCl3H2O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掌握情况。B中没有反应条件,生成的气体也没有气体符号;C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D中方程式没有配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答案A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C常温下二氧化

8、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A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正确;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正确;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毒,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正确。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8(2012义乌市)现有下列四组溶液:KNO3、NaCl、NaOH、H2SO4;Na2CO3、HCl、石蕊试液、KOH;NaOH、H2SO4、NaCl、酚酞试液;K2CO3、H2SO4、Cu(NO3)2、BaCl2(1)上述四组溶液中都含有Cl,实验室鉴定C

9、l用_(填试剂名称或化学式);(2)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把组内四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哪几组?_(用序号表示)。解析(1)实验室对溶液中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判断原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故填:AgNO3溶液;(2)组内相互反应无明显现象,故不可区分;组内,石蕊试液呈紫色,首先被鉴别出来,然后把石蕊试液向其他三种物质中滴加,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钾和碳酸钠,变红色的为稀盐酸,然后用鉴别出来的氯化氢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钠中滴加,有气体生成的为碳酸钠,故不加其他试剂即可被鉴别出来;四种物质相互滴加,变红色的为氢氧化钠和酚酞,无色的为硫酸和氯化钠,然后把红色液体一分为二,分别

10、滴加另外两种液体,使红色消失的为硫酸,不消失的为氯化钠;首先根据颜色鉴别出硝酸铜,然后用硝酸铜向其他三种溶液中滴加,无沉淀的为硫酸和氯化钡,有沉淀生成的为碳酸钾;然后用碳酸钾向硫酸和氯化钡中滴加,有气体生成的是硫酸,有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钡,故不加其它试剂就可鉴别。故填。答案(1)AgNO3溶液(2)9.(2012台州)在实验室里,某同学看到氢氧化钠试剂瓶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如图所示。他对白色粉末的成分作出了一些猜测。猜测一:可能是氢氧化钠猜测二:可能是碳酸钠猜测三: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他将该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再进行了如下实验:(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无色气体是_。(

11、2)在溶液2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3)由实验现象可知,猜测_是正确的。解析(1)溶液1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2)溶液2的反应过程是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3)因为碳酸根离子就是用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的,说明原物质中有碳酸钠;在滤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即原物质中有氢氧化钠。由实验现象可知,既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即猜想三成立。答案(1)二氧化碳(2)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3)三10(2012江西)工业上常用“碳捕捉”技术将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1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1)反应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_;(2)反应在“反应分离室”内进行。将NaOH溶液与CaCO3分离的操作是_;(3)“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_。A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他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B“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D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解析此题是以“碳捕捉”技术为背景设计的一道流程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图示中的转化关系。由图示关系可知,CO2首先在“捕捉室”内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接着Na

13、2CO3溶液与CaO混合,发生两个反应,即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然后经过滤操作分离出CaCO3,CaCO3高温煅烧即可得到CaO和CO2。答案(1)人工降雨(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过滤(3)CO22NaOH=Na2CO3H2O(4)A、D11(2012河北)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丁的化学式为_。(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_(只写一种)。(3)丙与乙

1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写出A的一条用途:_。解析此题是一道框图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突破口”。根据题给信息“丙是红色固体,且属于氧化物”可知丙是Fe2O3。根据“E是单质且是最清洁的燃料”可确定E是H2。根据“丙高温下与乙反应生成D,且乙是氧化物,D是单质”可推测该反应是CO还原Fe2O3的反应,则乙是CO,D是Fe。由于A与C、D、E都能反应,进而确定A是O2,则丁是H2在O2中燃烧生成的H2O,甲应该是单质B与O2反应生成的一种氧化物(CO、H2O、Fe2O3除外),如CuO、MgO等。答案(1)H2O(2)CuO(3)3COFe2O32Fe3CO2(4)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12

15、(2012江西)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1)A的一种用途是_;(2)B的化学式为_;(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图示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解析这是一道物质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突破口”。根据题给信息可知,A是Cu,C是盐酸。根据B常温下是气体,可推测CB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则B为H2,BA为H2还原CuO的反应;CD为CuO与盐酸发生的复分解反应,D为CuCl2,DA为比铜活泼的金属与CuCl2发生的置换反应。

16、CE可以是盐酸与碱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CF可以是盐酸与碳酸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则E与F之间就是H2O和CO2发生的化合反应。显然,图示转化关系中没涉及分解反应。答案(1)作导线(其他答案合理均可)(2)H2(3)CO2H2O=H2CO3(4)分解反应13(2012株洲)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样品12.0 g,向其中加入57.9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气体4.4 g,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要从反应后的溶液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_;(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3)反应

17、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解析(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特点考虑结晶析出方法;(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用碳酸钠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再加上原来的氯化钠质量,除以反应后总溶液质量。(1)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用蒸发结晶;(2)解:设12.0 g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44x y 4.4 g,解得x10.6 g,解得y11.7 g该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8.3%(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为:12.0 g10.6 g11.7 g13.1 g,反应后溶液质量为57.9 g12.0 g4.4 g65.5 g,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20%。答案(1)蒸发结晶(2)88.3%(3)2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