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1623307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病性辨证病性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各种症状体征进行辨 识,并对所患病、证性质作出 概括判断的辨证方法。病性是病理改变的性质,即 病变的本质属性;是导致疾病当 前证候本质性原因,因而有时也 称为“病因”,即“审症求因” 和病性辨证;但和发病学的原 始因素的“病因”,概念不同, 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有区别是:一病因学所说的病因(六淫、七情、饮食、 劳倦、外伤),重在论述原始致病因素 (发病条件)的致病作用。辨证学所确定的病因(内风、气滞),主要是对当前病变本质所作的结论。如感受寒邪常见寒证,但亦可出现热证的结果。也就是说,原始病因可出现不同 的结果。病因学所说的病因与辨证学所说的

2、病因之间的关系。此为本节学习的难点。目的要求】1 .掌握六淫辨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 .熟悉七情辨证、饮食劳伤及外伤证的临床表现。工了解六淫、疫历各证的常见证名以及各证间的关系。4 .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病因分析o5 .掌握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气滞证、气逆证、气 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6 .掌握血虚证、血热证、血瘀证、血寒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及证候分析。掌握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 血证、气随血脱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8.掌握津液不足证、水肿、痰证、饮证的概念、临床表 现及证候分析【重点与疑难点】(一)重点:1 .六淫各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的要

3、点。2 .气病、血病、气血同病、津液不足及水 肿、痰饮各类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二)疑难点:1瘀血及痰证的表现。3 .如何正确理解水、湿、痰、饮在形质、流动性、证候表现上的异同,以及四者之间 的关系。【学习时数】6学时 【概念辨析】1 .六淫证候的发病特点。2 .风、寒、暑、湿、燥、火及疫疟的临床表现及 证候分析。3 .七情证候、饮食劳伤及外伤证的常见症状。4 .气病辨证:气虚、包陷、气脱、气溃、气逆、L气滞证与食滞证2 .气闭证与气脱证3 .血热证与温病血分证4 气随血脱证与气不摄血证5 .血寒证与血瘀证第一节辨六淫证候辨六淫证候是根据病人所 表现的症状、体征对照六淫的 致病特点

4、,通过分析辨别疾病 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存在着六 淫证候。、风淫证1、基本特点(17风为诵邪、轻扬升散、善行数 变,而为百病(外感病)之长(2)显症来去迅速、游连不定、动 摇多变,而以外扰上达为主(3)传变多易卒感即发,内外相弓I, 错杂相兼。2020/7/202 .概念:感受外界风邪(及风毒)所出现的符合“风”性特征的证候。3 .病因:六淫之“风”(包括某些生物性致病因 素,即风毒。4 .临床表现:令汗出恶风、脉浮(太阳中风); 令皮肤瘙痒、丘疹(风毒袭表); 令口眼歪斜,麻木不仁(风中经络);令肢体抽搐,关节游走作痛(风痹)等5 .常见证名:风邪袭表证、风客肌肤证、风邪 犯肺证、风水相搏证、风邪中络证、风毒窜 络证等。2020/7/20外感风邪及风毒,新病突起,符合痒、麻、动、抽等风邪致 病的证候特点。同时应熟悉外风证与内风证在概念、成因、 证候表现上的异同及外风与寒、 热、火、湿、痰、水、毒等邪 兼并为病的名称,如风寒、风 热等。在临床上,因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而出现上述症状,与 外界风邪无关,称之为内风”, 将在脏腑辨证中详述,不属本 章也畴。二、寒淫证(外寒证)1、基本特点:(1)寒为阴邪,凝闭收引,清冷下 趋。(2)显症拘紧,沉静,清稀,暗淡(3)传变比较单纯,易动水饮,易 伤阳气,多后气分 2020/7/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