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相关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7589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剧相关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音乐剧相关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音乐剧相关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音乐剧相关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音乐剧相关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剧相关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剧相关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从猫的成功运作看中国原创 音乐剧产业化发展 姓 名: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公管42 学 号: 2234202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2008年5月20日 从猫的成功运作看中国原创音乐剧产业化发展 摘要:目前中国原创音乐剧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而音乐剧只有通过市场这块沃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借鉴英国成功音乐剧猫在中国的运作方式,来对于中国原创音乐剧的产业化发展提出可行的意见:从音乐剧的创作、演员的专业素养到整部音乐剧的产业化运作等方面来谈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之路;在创作时适

2、应中国的观众,重视民族化的创作,创作出具有内涵作品;在推广的时,建立规范的产业化运作系统,以及适应市场,依据观众的整体消费层次、消费水平,来制定票价系统,设计针对中国观众的宣传营销方式等。关键词:中国原创音乐剧;产业化;文化市场营销;猫 From Cat the Success Operation Looks at the Chinese Original Music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bstract: At present,the musical of china is facing the crisis of suivial and

3、development,in order to carry out its max social.artistic and economic value ,musical is only be operated by an open market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operation of Cats whitch is successfully operated in china,england and the other world,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

4、f musical in china,such as the creation of the musical,the trains of professional actors,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musical in china.the paper contains several subjects,first,the creation of the musical must meet the the original audience in china,and has its own deep ideology;second,i

5、n the popularize of the musical ,we should build up a standardized operation systerm which adapts to the market, bases on the consumption of chinese audience,and design the marketing publicity which aims at the the original audience in china,and so on.Key words: Chinas original musical;Industrializa

6、tion;Cultural Marketing;Cats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有关条目标出:“音乐剧是激发人情感又给人娱乐的戏剧表演作品。”是一种娱乐型的文化、一种社会流行文化、流行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告诉我们,其本质就是音乐、舞蹈、戏剧融为一体的大众化、商业化的演出形式;其特征是综合性、娱乐性、大众性及商业性。它的创作、生产和存在的基本的就是取悦那些来到剧场寻求轻松、娱乐的观众。所以,在音乐剧的制作过程中应当切实体现“以观众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而在中国的大型城市,如上海和北京,也主要以引进外国经典音乐剧为主,像这些年引进的悲惨世界、猫、音乐之声、巴黎圣母院等。其中音乐剧狮子王在中国演艺

7、界创造了101场演出、16万观众人次、7200万总票房、最高单日出票突破5000张的一个新记录。而对于还在起步阶段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的过程困难重重,很多问题都在制约着中国的音乐剧的发展。一、 中国原创音乐剧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起步较晚,至今才由二十年的光景,一个数据可以充分表现出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状况,70%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音乐剧,90%的人没看过音乐剧。7(21)在大型城市,如上海和北京,也主要以引进外国经典音乐剧为主,像这些年引进的悲惨世界、猫、音乐之声、巴黎圣母院等。其中音乐剧狮子王在中国演艺界创造了101场演出、16万观众人次、7200万总票房、最高单日出票突破50

8、00张的记录。6(367)尽管这些年原创音乐剧在中国有很快发展,但无论是创作实力还是制作机制,市场推广还是营运持续能力,都还与世界发达国家音乐剧的发展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音乐剧产业链的许多环节还不成熟。新创原创剧目“雷声大,雨点小”,绝大多数剧目根本无法收回成本。因此,中国原创音乐剧急需产业化的发展。(一)产业化发展可提高中国原创音乐剧整体水平(1)产业化发展可提高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艺术层次由于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急于求成,很多人把音乐剧想象得很容易,因为筹备时间不够,导致了很多音乐剧在剧本、音乐、舞蹈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上演的时候这些问题也就毫无保留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如在创作的时候每个部

9、分是分开创作,在上演时,每部分也就形成孤立的个体;音乐剧要的是感动,要让观众觉得它就是在表达自我的心情,而在短促的时间里,是无法做到这个的。这种弊端在产业化后,将会消失。音乐剧的“集团化”,将会建立契约化的经纪人模式,在经纪人的领导下集中对策划、创作、培训、编导、演出经营诸方面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操作。不管是制作方、投资方、演出人员、营销精英以及舞台设计人员等都集中在一起,只见有足够的沟通,使其在利益上成为共同体。因此的形成将会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如此一来也能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提升,加大中国文艺的世界影响力,也能够促进国内外的交流,促进更大的进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2)产业化发展可使作品更

10、加贴近群众中国愿创音乐剧制作人,在音乐剧的制作内容上,很难达到调动观众的共鸣。百老汇著名音乐剧在中国的成功上演说明,并不是中国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不够。而是中国的音乐剧制作人在音乐剧的创作过程中,少有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无疑,减少了受众群体,脱离了群众。产业化后,音乐剧行业内部将会制订健全的规章制度,引进市场机制,专业的人员将会被培养和竞争上岗,如此一来,那些不受观众喜欢、脱离群众的作品,自然会在试演、审核或演出市场中被淘汰,从侧面监督音乐剧的相关人员做出贴近群众、老少皆宜的作品。(二)产业化发展可实现中国原创音乐剧舞台演出的盈利在中国原创音乐剧里,大多都在上演前会大肆宣传爆料出本部音乐剧的

11、最大卖点,以求吸引观众,在购票的期间宣传剧目的销售业绩,可由于音乐剧本身的艺术水平和演员技艺不高,以及过于心急的态度导致了结果往往令人大跌眼镜。除了团体票和赠票外,极少有剧目能够达到一半的上座率。而过高的票价也是制约音乐剧票房的一个重要原因。产业化后,音乐剧的上演首先要经过试演,经审核可以上市后,专业的音乐剧营销人员将会根据该部音乐剧的特点作适合的宣传营销,要扩大票路的营销,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覆盖目标受众。在票价上,要依据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来制订,要能实现盈利。在上演后,应做出相应得市场调查、评比审核,内阁数据统计,做出总结,以推动行业的进步发展。同时,还要做好后期的相关产品的开发制作以及销售。

12、二、 中国原创音乐剧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 百老汇每一部音乐剧的演员都是最优秀的,他们的表演自然到位,气质潇洒大方,很容易让观众进入剧情。舞台上的他们,既具有芭蕾舞的高贵优雅,又具有踢踏舞的动感活力;他们的演唱具有穿透力和亲和力,他们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去与观众沟通交流,只有这样的音乐剧演出才会震撼人心。2而中国的音乐剧为何难以给与观众这种震撼?原因在哪里?(一)缺少专业人员1缺少专业的演员梯队音乐剧是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既不从属于戏剧,也不从属于音乐,更不从属于舞蹈,而是戏剧、舞蹈、音乐三大艺术门类的综合。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并通过三者的不断整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

13、的娱乐产品”。其集三大核心元素于一体,对于创作者及演员的要求也是最全面最苛刻的。就音乐剧演员本身而言,综合性的素质训练要求很高,要“能歌善舞会表演”,而我国艺术院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专业化教育模式,必然造成专业隔阂,舞蹈学院、音乐学院、戏剧学院三家分离;还有注重西洋美声训练的“声乐歌剧系”,没有民族民间或通俗流行唱法的专门训练,也就是说现在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不是声乐,就是舞蹈或是戏剧戏曲表演专业的,没有三位一体的演员。这样不具备能歌善舞的才能很难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真正掌握表演的技能也无法塑造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2缺少专业的舞台技术人员音乐剧的舞台技术很现代化,一些先进科技的布景技巧和

14、音响、灯光方面的先进技术都登上了音乐剧的舞台。舞台设计有助于整部音乐剧气氛的烘托,并且要与舞蹈效果、服装效果、音响效果、灯光效果相结合,不仅如此,还要与后台监制、导演等相联系。在不同的演出场所、演出地点进行不同的设计,而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人员从创作到演出全程跟随设计。而现如今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则很难做到这一点,专业的舞台技术人员几乎没有,这使得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在舞台表现力方面欠缺很多。3缺少专业的营销人员音乐剧的最终目的是推向市场,得到世人的认可,获得商业及艺术价值。由于缺少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即使有能够达到观众期望、达到艺术水准的音乐剧作品,也不一定能够被大众所熟知、所认可,也就无法完全体现其

15、艺术价值,更无法实现其商业价值。也就是说,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是音乐剧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在中国,文化产业方面的营销精英还是非常匮乏的,原创音乐剧的营销推广问题在这方面就更显突出,而今,还没有一部音乐剧作出成功的营销。由此可见,中国的原创音乐剧急需专业的营销人员。(二)缺乏特色创新1构造上缺乏丰富性中国原创音乐剧,在音乐方面,基本上符合戏剧情节需要但多套用现成流行曲调,或照搬符合剧情内容及节奏的流行歌曲;在舞蹈方面,未能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舞蹈多为搭配成分,而没有成为剧情的构成要素,一般只发挥了其烘托性而忽略了抒情性和叙事性,且主角演员多无舞蹈语言来表现内心情感、心理动机等;在剧情方面,无论原

16、创还是改编,故事情节都非常简单;戏剧情节设置中时有漏洞,缺乏严谨和一定的深度。规模形式上,浓缩化、简单化、模式化了。11(51)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戏曲并不匮乏,可以说是极其丰富,可是为什么在需要用到的时候遗忘了呢?并不是说在整部音乐剧中都用这些来做,可我们可以在原创音乐剧中稍加利用这些元素,可以让剧作家创作时更加熟悉;可以让演员演出时更加上手;可以让舞台技术人员设计时有经验;同时也更加让观众观看时感到亲切。2内容上缺乏思想性交响乐观众也不多,但是毕竟有一批核心观众群,而音乐剧却还没有。硬件设施齐全的剧场两三年就可以造出来,可成熟观众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如今的舞台上充斥着太

17、多打着“音乐剧”牌号的演出,杂技音乐剧、多媒体音乐剧认为顶着这样的名头就能吸引眼球,实际却与音乐剧本身的内涵相去甚远。音乐剧在中国市场初露端倪,却不是以最纯粹、最经典的面貌,只有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蹦蹦跳跳,这样以热闹的场面来吸引观众,这与音乐剧的实质是完全背离的。不论是什么剧种,如果光有形式上的热闹,是绝对是长久之计。缺乏内涵,尤其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霞,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与国外的眼光不同,这就学要音乐剧的制作人从中国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来创作针对中国人胃口,看到就有亲切感、共鸣感的优秀音乐剧。(三)缺乏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1缺乏产业化运作按照国外音乐剧市场的成熟经验,一部质量过硬的音乐剧

18、从构思、撰写剧本、挑选演员、试演直到最后走上舞台,起码要花三五年时间。8(99)但在国内却变成了三五个月,在剧本只有大纲,音乐还在写的时候,戏就要马上就演了。做音乐剧不是做一场演出,把演员找来就可以了。音乐剧要的是感动,要让观众觉得它就是在表达我的心情,可现在国内的制作方却偏偏就喜欢炒作,什么都没定,就把宣传先做出去了。目前国内的音乐剧都面临筹备时间不长的问题,因此在质量上还有待改进。实际上,即便是在音乐剧产业发展极其成熟的英美国家,音乐剧创作的成功概率也才约是1:51(14),成功的概率也是很低的。而在中国,新的音乐剧剧目上马,不经任何论证程序,单凭领导人一拍板就匆匆决策;剧组根本不与观众进

19、行沟通,从不去做市场调研,只是单单凭着艺术家自己的喜好来揣度乃至取代观众的喜好和市场走向;几乎所有剧组都把“放小样”这道至关重要的程序彻底跳过便全面投资制作;在百老汇, 如果有一部音乐剧演了一两个月便下档, 意味着它是失败的演出”, 而在我们国内, 以“游击”的方式各地都演一两场倒成了普遍的做法。这些做法违反了音乐剧最基本的常规,与音乐剧的产业化运作完全背道而驰。2缺乏合理的宣传营销方式在中国,愿创音乐剧的后期宣传,基本都是高官胡吹乱捧,投资不计成本、摆阔,票价高昂,完全脱离中国普通观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高档价短裆期”的行为完全无视市场的存在。而票价则一直采取“高票价、短档期”战略,以规避这种

20、风险;而这种战略恰恰极其短视的和自杀性的,因为它从根本上违背了音乐剧“低票价、长档期”的市场规律,把最广大的受众群排斥在音乐剧剧场之外。3缺乏竞争机制的推动中国的音乐剧市场的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极个别大型剧院才可以承办音乐剧的演出,也只有整个行业合作或是学院才有能力创作一部较为成功的音乐剧的。这样,整个中国原创音乐剧市场就没有竞争的压力,这种推动音乐剧向前发展的力量就几乎没有,只有来自媒体和大众的压力。可行业间的压力是相互竞争比较优劣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行业之间看出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从而进行改进,推动行业内部的前进。而且,只有这样才能算的上是一个健全健康的生存环境。三、 猫的成功运作模式

21、 猫是美国百老汇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也是美国喜剧史上连续需巡演出时间最长、英国戏剧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与悲惨世界、西贡小姐、歌剧魅影并称为音乐剧中的四大名剧。自1981年在英国伦敦的“新伦敦剧院”首演以来,现在已经成为音乐剧历史上最卖座的作品。截至1996年1月猫成为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连续演出场次最多的音乐剧。它在美国巡演达16年零两个月,时间之长创造了美国演剧史上的记录。它的伦敦原版演出获得1982年格莱美最佳演出录音奖状,百老汇演出录音带销量逾200万,获得了1983年格莱美最佳演出录音奖。它远涉重洋,在许多国家上演,为韦伯获赢得了巨大的利润。它以14种语言,40几个版本,在

22、超过150个城市隆重上演。同时还获得了1981年伦敦晚会权威奖和奥利弗奖,以及1982年的7项托尼奖。猫为何能够如此辉煌,除了剧本内容吸引观众之外,其运作方式也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猫在上海上演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57)(一)专业的创作策划及演出人员猫的创作人是著名的音乐剧作曲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韦伯有极好的古典音乐修养,大学时代衷情象兴德密斯、利盖蒂这样的现代严肃作曲家。但没有走艰涩高深一路。虽然熟悉现代作曲方法流派,选择的却是通俗的、大众的形式,但他的音乐并不因此庸俗。他的旋律动听上口,歌词明白晓畅。这也是他的作品广受欢迎的原因。不仅自己参与,韦伯还请到了一批能人来帮助猫的创

23、作策划,包括导演特雷沃尔努恩、舞蹈设计吉里安林昂、如今英国音乐剧界的“第一夫人”依莲佩姬、以及最富盛名的制作人卡麦隆麦金托什!在讨论给猫布置舞美场景时,创作人员认为首先要制造一种气氛。这种气氛在演出开始之前就要感染观众。而这一点无法在传统舞美装置的拱形舞台上完成。他们设计了一只猫从剧本跳跃上舞台的图像,以此来创造一个氛围。让猫与观众之间有亲密无间的感觉。这种感觉要比其它普通戏剧更强烈。而且不仅如此,它还要表现出幽默的含义和惊人之处。他们把舞台进行了改造,为它的前端加上了手指形状的延伸舞台,使舞台深入到了观众中,并制作了一些隐藏的入口和出口,来达到新奇有趣的效果。观众的座位也进行了调整,使得所有

24、观众都能够零距离观赏演出。在整部猫剧中,都是以猫的形象设计革命性著称。这是创作性的利用舞蹈设计和动作的表演。在设计的过程中,以艾略特诗集中的群猫百态为蓝本,有机地完整地构成了猫的舞台。凭借猫的眼光观察世界,把一只只猫与现实和宇宙空间之间连接起来,形成多元、立体的舞台,以挑战的姿态开辟了音乐剧新的领域。猫是以舞蹈为主的音乐剧,从头至尾是群猫乱舞,踢踏舞、芭蕾舞、爵士舞轮番跳,可其特点就是:每一种舞都加上了猫特有的形体语言媚态。猫剧里的演员披着猫皮的丰肩肥臀一扭一扭,媚态十足。该剧的舞蹈设计称猫为“英国第一出舞蹈音乐剧”,当初设计这些舞蹈时,仔细观察了猫的各种特征,没有套用现成的方法。她希望每个猫

25、角色的动作都显露独特的个性。关键的关键是让观众从猫的举手投足窥见人的俯仰行止。孤僻、敏感、冷淡、多情、充满神秘感和柔韧性等特征,要在舞蹈中尽量体现猫那与生俱来的魅惑天性。舞台上姹紫嫣红,纷然杂陈:有群猫厮打的写生画面,有三十年代好来坞风格的谐谑模仿,有哀怨的社交舞的流风遗韵。或通俗或古典,或旧或新,或嬉皮或优雅,令人目不暇接、但同时又交相辉映。比如:故事简单,却让人是实实在在领略到极富创意、富有张力的劲歌热舞,神秘独特的舞台氛围和满台激情四射的“猫”们丰富多彩、令人惊异的另类表现。(二)创新是音乐剧创作的灵魂1不拘一格的舞台设计上海大剧院原本豪华的舞台,猫来了后却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垃圾场,破

26、皮鞋、旧报纸、香烟盒、饮料罐头、废油桶,和垃圾桶里的东西也差不多,只是尺寸都按照猫眼睛里看到的比例放大了许多。瓶盖子有洗澡盆那么大,一只破皮鞋可以伸进十只脚,灰扑扑的皮鞋摸上去软软的,只是比一般皮鞋厚一点,报纸撕不破,是布做的。每一件垃圾都是精心制作的,有些垃圾还作了本地化处理,比如有一块破的汽车牌照,上面的牌号竟是沪A6888。垃圾看上去堆得杂乱无章,有些还堆到了台下,那也都是故意的,为了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几个下水管的口子就在第一排观众的脚下,不时有猫从里面钻进钻出。2与众不同的舞蹈设计猫是由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国际著名舞台美术师约翰奈皮亚设计的。当初奈皮亚为这出剧设想的基本视觉形象是

27、一个“猫的游乐场”。他说:这个场子里摆设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真物件,但这些真东西能够变出一个幻想世界。这个世界,人初进来会感到如入迷宫,不知所措,心里嘀咕不知下面会发生什么事。同时,他还希望开演前就有浓厚的气氛。这在带有镜框式舞台的剧场里肯定不可能做到。所以,最终选定的是“新伦敦剧院”,它的舞台在剧场的中心,观众席可以灵活安排。奈皮亚不满足仅仅缩小观演距离,毕竟在传统剧场这也并不难办到。他还想要加强幽默成分和异想天开的游戏感。为此,他在观众席秘密安置了一些进出口,让那些猫儿蹿进蹿出,给他们一份惊奇。最后的地点设置在大城市的垃圾筒旁边的空地,这不仅符合生活的真实,而且为这出舞蹈成分很重的演出留出了充

28、裕空间。垃圾堆游乐场的尺寸按照猫的比例制作,比实际大三倍。用猫眼看过去:楼房一样高的垃圾筒、街心花园大小的废旧轮胎、手杖长短的牙膏皮。1(73)在上海演出时,演出刚开始灯光暗下来后,前排在不知不觉中,一只“大猫”匍匐到了她一名女观众的脚下,接着,探照灯射向观众席,走廊里、台阶旁、隔断上、到处是趴着的“猫”,有些还伸出“猫爪”在观众的座位上摸来摸去。演出开始了,所有的猫都狂奔向舞台,开始杰利克猫族的家族庆贺会。当猫族里最英俊潇洒的“摇滚猫”开始自我介绍时,还会跳到台下拉起一个女孩子跳起了探戈。在中场休息时,在观众的脚下会有什么东西在蹭来蹭去,又会有几只猫们在地上爬了。7(72)每一个在观众席里作

29、秀的“猫”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出现等等。据事后采访说,猫剧里最让观众兴奋、新奇的就是这些和猫的亲密无间了。蕴涵丰富的内容设计猫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那首回忆。那是由全剧最重要的角色“魅力猫”唱的主题曲。“魅力猫”在剧中几次唱起“回忆”这首曲子,每一次的歌词都有不同,也贯穿了全剧的主题。“回忆”是为了融入生活,对于少年儿童们来说,这部音乐剧色彩绚丽多变演员的活蹦乱跳的姿势很是好看;对于青年观众来说,猫剧洋溢着很浓的情感氛围;对于中老年观众来说,看这部音乐剧趋势能够悟出不少人生哲理。“猫”剧现场最兴奋的要数小孩子,这部戏的童话色彩更适合孩子们,当初诗人艾略特写的这些有关猫的小诗,

30、就是写给小孩子的童话。当然,诗中隐藏的哲理人类的最高境界:博爱、宽宏也会感动成人。(三)市场是音乐剧的生存的依据1市场推广的根本宣传策划事实经验证明,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宣传策划工作,一方面是以出票为根本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大型项目、重点项目作揖书定位和文化品牌的宣传。80年代末期,韦伯和一个麦金托什将音乐剧“国际化”,卖唱片和附属产品,然后吸引观光客去看戏,缔造出了一个个音乐剧神话,他们所倡导的音乐剧国际性的营销手法可以说是一切重要经济活动的核心。巨型音乐剧全球性营销手法所带来的是音乐剧标准化的后果,制作的标准化产生了观众认知的标准化,而观众认知的标准化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使一部作品可以很容易

31、地推广到世界各地。6(1)广告宣传早在猫剧在上海上演得五个多月前,三面巨幅广告牌和横幅就在上海时最繁华的路段吸引人们的眼球,长达两个月之久的“猫来了”的广告示上海演出市场尚未单个演出投入的最大的广告牌,以前重未有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传媒集团的支持下,电视选片在十几个电视频道和电台频率中滚动播出,街头巷尾,家喻户晓。通过平面立体结合、多元化视角,剧院让观众们知道“猫”来了。12(35)(2)幕后宣传多功能、多渠道做宣传推广,就是让想买票的观众来买票,犹豫不决的观众下决心来买票,买了票的观众有准备的去看戏。配合三轮售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两次新闻发布会,电台、电视、报纸等媒体对猫的背景及在

32、上海引进、出票等先期情况惊醒了报道。同时,四场以“打开音乐剧词典”为主题的普及性讲座,让更多的观众了解音乐剧,了解猫。猫有多经典、有多神秘,上海大剧院把宣传的亮点放在了演员和舞台上,把宣传的“料”分批地抖了出来。早早半年前就有远赴英国采访主创人员的记者团,猫的巡演团在前一个国家韩国汉城艺术中心演出时,又有在那演出的连续报道组。“猫”抵沪后,是首演前的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指定人物的专访,而且只给记者拍一段彩排,这些只是让观众知道“猫”的形象和特征,还没有“猫”的全貌。演出期间,“猫”在上海的跟踪报道仍在继续,有浦江、上海老街、东方明珠,从台前到幕后。即使在“非典”期间,也有大剧院演出正常进行的报

33、道,直到第53场演出成功结束,“猫”才从观众的视野中走出。从表面上看,猫剧组时一个商业演出团体,实际上他们的背后市一个在世界音乐剧舞台上举足轻重,拥有众多著名剧目、剧场、演员的音乐剧制作集体,上海方面的组织、联络、市场、宣传、技术工作的好坏都将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千里之外的悉尼和伦敦。2市场推广的目的票房盈利有数据表明,截至1995年9月,猫在全世界的总收入超过2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6500万人看过猫。历史证明,四大音乐剧名作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获取丰硕的利润,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其生命线就是“市场”。猫在上海演出时创造了中国近代演出史上单部音乐类作品演出时间最长的纪录,并打破

34、了单项引进演出项目的票房纪录。其在上海大剧院在引进和运作时,把参与演出的工作人员分成联络、接待、市场、宣传、公关和技术六个组。在所有这些工作中,最为吃重的任务就是销售53场演出,共计83422张票。1(81)(1)对市场定位进行分层良好的票房收入得益于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的消费群,通过调查,猫的观众将会是青年白领、驻沪外籍人士、英文程度好的大专院校学生、儿童和专业人士,上海剧院将53场不同时段的演出场次票价分为多达21场档,从首场的1200元,到下午场的80元。不同的观众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和时间段来选择所需的场次和价位。此外,还设定了家庭套票(包括:两张成人票、一张学生或儿童票)、学生票(专

35、为学生保留下午场E类票)和低价日场票,并且平均票价明显低于一般大型经典演出。13(2)控制销售节奏针对演出周期偏长、场次过多的特点,53场演出票被分为三轮出售。销售上的节奏感让观众时时感受到“猫”的存在,又有买不到票的担心。在猫剧组主要演员与观众见面签名活动时,当天出票6800张,收入150万元人民币票款,创造了中国演出市场上“单日票房收入最高”的纪录。在首演之日,53场演出票已经售出8成。四、 中国原创音乐剧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意见音乐剧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生产、发展、成熟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同步的。在欧美,高度发达的音乐剧市场孕育于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环境;高度发达的音乐剧艺术必须

36、有高度发达的产业化运作体系相伴随。音乐剧艺术、音乐剧产业、音乐剧市场和音乐剧观众,只能与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宏观发达程度一道成长。中国原创音乐剧文化品格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不短的历史时期。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文化建设,其实是我国在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的演艺文化建设。它不是单一的演艺产品内容的更新,更是演艺生产方式及其生产链认识的构建,应当认识到中国愿创音乐剧要在拥抱中国当代社会中去建设自己的文化品格。(一) 培养专业的音乐剧人员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相继建立了音乐剧专业。这无疑将为我国自己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质与全面修养的音乐剧创作、表演人才,建

37、立中国原创音乐剧人才队伍,使音乐剧在中国获得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将为中国原创音乐剧事业在世界音乐剧艺术领域和发展历史上占据应有的位置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二) 鼓励创作的创新1构造上的多样化回顾美国音乐剧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成功的两大法宝,这就是不断创新和本土化、民族化。以此来对照我国的音乐剧的演出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尚处在模仿之中的我国音乐剧,谈不上创新,更谈不上本土化、民族化。开始时国人看个新鲜,到了后来新鲜感没有了而隔膜感却产生了。那么,我国的民族音乐剧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笔者认为,只有把音乐剧这种外来形式与我国的传统戏曲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民族音

38、乐剧的形式,从而走出一条振兴中国戏剧的新路来。不仅如此,这种做法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一种开发。因为戏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程式化了。程式化了的戏曲的音乐舞蹈都已经与时代相去甚远,因此,现代人与它产生了距离和隔膜,使人非得带上一种欣赏文物的眼光才能够走近它;同时,程式化的瓶子太小,现代五花八门的生活内容无法装进去,这就使得它在内容上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目光。这就是戏曲为什么会逐渐衰落、中国戏剧一直景气不起来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它与音乐剧结合的最大障碍。好在音乐剧不拘一格,没有任何程式可言,只要打破了戏曲的程式,就能建立起我国的民族音乐剧来。音乐剧一方面具有现代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的特点;另一方面,

39、它与现代高科技的舞台手段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戏曲则保留着传统生活的基本面貌:一桌两椅,节奏缓慢,既简陋而又繁琐。3(17)由此可见,戏曲与音乐剧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不同所决定的,要让音乐剧与戏曲相结合,就必须用从现代生活中生发出来的形式和内涵来替代戏曲中那些过时的东西。10民族化并不是守旧,并不是让传统一成不变,而是用别人好的东西来改造和替换自己不好的东西。音乐剧与戏曲的结合应该也能够以“现代”取代“传统”。2内容上的深入化观众乃是音乐剧的衣食父母,中国的音乐剧需要什么样题材的音乐剧,音乐剧的文化应该是怎样的,这需要观众来回答。其次,西方音乐剧的生存优势还体现出它的大众化

40、特色。音乐剧作为一种真正完全面对大众的审美艺术,是为大众产生,为大众而存在的,音乐剧的创作依赖着大众的接受,音乐剧的发展得益于大众,也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音乐剧的娱乐性和喜剧色彩就是迎合了大众对于轻松娱乐的追求。当然,大众的审美需求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因此音乐剧往往都要承载和体现当下的时代色彩。其实,“雅俗共赏”一直是中国艺术追求的目标,同样也是西方娱乐艺术所追求的。音乐剧是一种娱乐艺术,它同样追求这种雅与俗的平衡。使作品达到“雅”与“俗”的交融,既让人捧腹,又具有丰富内涵,引人深思是音乐剧创作的目标。西方音乐剧的生存优势要归功于这些西方音乐剧高水准的艺术质量。从

41、音乐剧本体而言,一般都要具备三个基本能力:一,具有精巧设计的艺术风格,代表的是编创者的智慧力量;二,具有深入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代表的是编创者的情感力量;三,具有独到而深邃的表现方式,代表的是编创者的实际创作能力。(三) 引入产业化的商业运作模式1建立产业化运作模式,形成契约化的制作人体制就市场而言,音乐剧的商业性也不仅体现在它的娱乐化形式上,更体现在音乐剧的商业运作上,即在市场机制上建立契约化的制作人体制。在制作人统一的市场规划下,音乐剧以契约化的模式集中对策划、创作、培训、编导、演出经营诸方面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操作。操纵市场营销的音乐剧制作人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甚至可以说,现在是制作人的天下

42、,更准确一些应该说是制作集团的天下。1(163)西方音乐剧发达国家的杰出制作人都是多家剧院的拥有者,音乐剧制作正逐渐“集团化”,许多非剧院行业的综合性集团企业纷纷介入音乐剧制作。演出经营管理运作机制的健全体现在走“剧场策划”的路,剧院除了传统的职能外,还是一个可以融资的实体,一个各种专业人才聚集的实体,这是一种更符合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的音乐剧管理剧团的模式。4(39)2 制定合适自己的宣传营销方式,合理定位票价宣传营销本身就是剧目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一个剧目都必须在演出中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众多经典音乐剧的成功不仅得益于音乐剧本身,而且,强大且正确的宣传营销策略也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43、分。如今世界大都市的音乐剧的票价定趋势是:口碑走高,票价却连年往下走。大剧院经营者这样解释:有了运作经验以后,上海在核算和控制音乐剧成本方面心中有数;而动辄几十场的庞大演出规模,在上海这样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已不能依赖团体包销方式来消化。演出的价位,只能跟着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走。2对于扩大票路的营销,首先要强化宣传,除了各种媒体,要广贴招贴画、广设售票点,对市场进行了细分,不搞高票价,始终有一部分定价很低的票满足学生的购买能力。同时请宣传部、文化部、专家和内地演出商观看,争取宣传和市场的辐射作用,以求得可能出售电影或电视剧的版权的可能。让大部分观众都暴露在剧目立体轰炸的宣传攻势中:灯箱、路牌广告

44、、影院的海报陈列等传统方式,加上纯商业广告的形式,以多种渠道,出现在诸多媒体上,使得媒体的有效整合,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覆盖目标受众,以求起到对剧目的宣传效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专业机构联盟西方音乐剧领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种制度的存在则是化解矛盾、纠纷的良药。欧美音乐剧是一项成熟而规范的文化产业,不仅有许多配套的专业音乐剧机构,还有一套健全的演出经营管理机制。如果没有这个健全的机制,音乐剧制作和市场营销的诸多措施都是无法实施的。这其中有公会演员实行演员招考制和聘用制,演员中有明星制,创作者们遵循版税制或利润分成制,演出的中心是制作人制,演出实行试演制等。5(649)对于西方音乐剧这个行业来说

45、,都有各个门类的专业协会和机构。其中包括多个有着特殊职能和功用的相关协会、公会、联盟等,这些机构除了担任一年一度的托尼奖评奖外,都有各自的责任,这些机构为了维护百老汇艺术家的利益而成立的。虽然很多,却基本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平衡。14(49)要推进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前进,需建立一个综合的专业机构协会,其中包括演出音乐剧所必需的协会,如音乐、舞蹈、舞台设计、作品审核、营销宣传等等。这些机构需要权责分明,对各自所管辖的范围负责任。并定期举行市场调查、评比审核,今次内阁数据统计,做出总结,以推动行业的进步发展。9(17)只有做到各种制度的规范的制订、建立、实施,才能够使得一部剧目的成功上演,宣传更

46、加规模化、版权不受侵害、利益部受侵害。致谢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谭放老师,向她学习是幸运的事。本论文从选题到定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她的指导。她总是能够用最简洁有效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让我深受启发;她的睿智和清醒也时时影响着我对于问题的看法,令我难忘。参考文献:1 方世忠. 音乐剧上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4,57,73,81,1622 杨光. 中国音乐剧离百老汇还有多远N光明日报,1999-01-283 黄定宇. 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174 王珉.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发展历史简述J.齐鲁艺苑,2004(3):38-395 Gerald BordmanAmeric

47、an Musical TheaterM. 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6496 居其宏. 朝阳艺术与朝阳产业音乐剧在中国的命运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3677 钱世锦. 走进上海大剧院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21,728 慕羽. 百老汇音乐剧美国梦和一个恒久的象征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2:999 蒋力. “七艺节”后,参评音乐剧还能演多久?J.歌剧,2004(5):17-1810 居其宏. 新样式,新探索,新收获N.音乐周报,1999-01-0811 资小玉. 音乐剧在中国本土的“二分夹层”现象J.当代戏剧论坛,2005(11):50-5112 郭克俭. 聚焦文化市场,打造世纪平台J.中国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