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小优秀教研活动案例.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1641311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苇小优秀教研活动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苇小优秀教研活动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苇小优秀教研活动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苇小优秀教研活动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苇小优秀教研活动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苇小优秀教研活动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苇小优秀教研活动案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化课堂练习 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案例泽州县周村镇苇町中心小学 李 静一、背景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占整个教学时间的 35%左右,所以,能否上好练习课, 让学生在练习课中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我们在练习课教学中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出现:1、盲目多练,只为 “熟能生巧” 。2、层次不清楚,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3、课前准备不充分,对练习的内容缺乏有效整合。4、练习题的形式较单一,练习课枯燥无味,学生没兴趣。下面我就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次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二、活动主题在数学练习课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研讨时间2016 年 36 月四、研讨方式分析

2、现状,提出主题课例示范,典型引路课后研讨,达成共识自我实践,共同提高五、参加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六、实施过程与重要细节1、分析现状,提出主题。在期初的教研会议上,全体成员提出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 决的问题。师A:练习课是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教师对练习内容 缺乏有效的整合,泛泛而练,面面俱到。师B:我上课时,学生总是不愿听,我讲我的,他玩他的,你喊 他们停下来,不到两分钟又是一样,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经常完 成不了教学任务,或是收效甚微。师C:我也有同感,只是我当本班的班主任,他们有些忌惮,所 以没人敢在课堂上吵闹,但仍是没几个人听,他们坐是坐着,就是望 着你上课,听不进去,有时,

3、甚至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了也不知道。师D:许多教师对练习课缺乏重视,上课目的不明确,教学存在 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 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 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师E:我认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 成绩,我们每天都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 也认真批改了学生的每一 次作业,并一个一个题目地评讲了,可是学生们考出来的成绩还是很 不理想。组长:从老师们所反应的情况来看,有两种情况:其一,老师不重视,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课堂没氛围,教学效果差;其二,课堂上老师准

4、备充分,认真地教,但练习课枯燥无味,学生没 兴趣,没心去学。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现状呢?只有从根本上改变 我们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动起来, 让他们忙得无暇 开小差,无暇做自己的事。在不知不觉中,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完每 一节课,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 学中玩。因此,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主题就是“让学生在练习课中全面 发展”。每个老师在汇报课时,都要体现这一主题。2、课例示范,典型引路。一节课要真正落实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他们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 了。为了让老师们能真正融入教研的氛围中,我组群策群力,集

5、体备 课,并指定教师执教了一节主题为“让学生在练习课中全面发展”的 示范课一一圆柱体积的练习(附后)。3、课后反思,达成共识课后,教者谈设计理念和教后感,全体听课老师, 根据我们研究 的课题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在评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气氛 热烈。七、研训人发言的情景再现执教者: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寻求和应用各种策略去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我把问题解决的策略 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三个数 学问题,特别是最后的“动物过河”这个问题,没有停留在解决问题的表面,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授课后,我觉得本课仍存在一

6、些不足之处,比如练习题的形式较单一,今后上练习课时,习题的形式应注意多样化与适应性。师 A : 本节课在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生活化与针对性。 在练习中从张涛的日记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改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增加趣味性,效果会更好些。师 B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处注意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与积极的思考中掌握、 消化知识。 不过本节课中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较多,但交流时间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师C:让学生全体积极齐参与,确实行之有效,学习的效果

7、好。整节课学生人人都参与了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而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师 D :本节课的教材取之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 也要回归生活。 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还有自主检测,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又能使学困生反映出存在问题, 有助于以后的教学改进。最重要是最后的课外延伸,真正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组长: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基本上达到了事先的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普通的练习课, 而执教老师却将其设计得有声有色, 三个活动主题将学习的知识

8、有机相融,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正确使用单位有了较深的理解,使练习课变得生动而有 趣。培养了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的能力。八、收获与反思本学期,开展“在数学练习课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题研究,取得可喜的成绩,每个年级的数学成绩都有所提高。老师们尝到甜头了,在教研会议上话题多了,气氛也越来越浓了。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练习题的形式单一,练习的内容缺乏有效整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时间安排不恰当, 交流时间不够充分; 练习设计不注重层次性, 导致学困生因听不懂而失去信心, 优等生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观摩课例和自我的反思,各位教师在某一方面都有所感悟,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教学中

9、进行实践。 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九、改进与设想1 、每个老师都要参与到“在数学练习课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题研究活动中来,人人讲汇报课。2、为了让老师自觉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教研组要求每个老师本学期的汇报课最好是以练习课为教学的主要内容。3、每节课,教师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前准备,先个人备课,再集体备课,再由主讲老师执教,课后还要集体评课。教研组长做好资料存档。4、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都要作充分准备,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练习内容有效整合,并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注重练习的层次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5、老师们在课堂上做到:学生能做的事,老师不做,学生能说的

10、话,老师不说, 学生说不出的话老师不代言,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说出来。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会借力省力借学生之力省老师之力。十、附件:千克、克、吨练习课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千克、克、吨。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有关千克、克、吨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活动一:帮张涛同学改日记师:昨天是星期天,张涛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回来后张涛写了一篇日记,同学们有兴趣看吗?(投影日记并播放录音)今天

11、,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五泉山动物园,逛动物园之前我们先到超市采购了一些食品, 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 爸爸买了 1 克苹果和 2 吨梨,又买了 1 个 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5 克了。10点 30分我们到了五泉山动物园。 动物园里动物的种类挺多的,我估计了一下它们的质量。一头狮子大约重350 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 2 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 83 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 338 吨重, 要是用一辆8 千克的大卡车拉这些动物, 要拉好几次吧!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师: 刚才我看到同学们一直都在笑, 能不能说说你们为

12、什么笑?生 1:老师,我听着怎么那么别扭,我觉得他的日记中那些物体的质量单位都不合适。生 2:老师,我知道我的体重是35 千克,张涛的体重怎么才35克呢 ?生 3: 1 个鸡蛋要是重50 千克,那要是买10 个鸡蛋,还不得用车拉 ?师:看来张涛的日记中有许多质量单位不正确,那怎么办呢 ?生:我们帮他改一改。师: 每人的桌子上都有张涛写的这篇日记, 同学们就当个小老师帮张涛改一改吧。学生独立改正;然后四人小组内交流,进一步讨论、改正。师: 看来, 好几个小组都已改好了, 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呢?(一组四人来到展示台前,展示改正后的日记)生 1:我们通过讨论后,觉得金易成改得最好,所以我们展示他的作

13、品。 我们一共改了 9 处错误, 分别是把 1 克苹果改为 1 千克苹果,2 吨梨改为 2 千克梨, 1 个 50 千克的鸡蛋应改为 50 克的鸡蛋,上次我们小组称过1 个鸡蛋的质量是63 克。 这个鸡蛋可能小一点是50克,体重应该是35 千克, 35 克太轻了,还不如 1 个鸡蛋重呢。生 2: 1 头狮子的重量大约是350 千克,因为我觉得狮子的质量用克太小了,用吨又太大了,所以应该用千克。生 3:大象的质量应该是2 吨,大水牛的质量应该是338千克,1 辆载重为 8 千克的卡车应改为 8 吨的卡车。师:看过这组同学改的日记,别的同学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老师,大水牛的质量我是这样想的,因

14、为我看过书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的质量大约是15 吨, 大水牛的质量如果是338 吨,那它不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了吗?所以我把338 吨改为 338 千克。师: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通过比较蓝鲸和大水牛的质量,得出大水牛的质量应为 338 千克,真棒。生: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学过3 个质量单位,我改鹦鹉的质量时我想我的体重才是34 千克,鹦鹉比我小多了,如果用千克不对,用吨肯定就更不对了,所以我选择了克。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在选择质量单位时,有的同学用学过的 3 个质量单位一个一个去试,有的同学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去衡量, 有的同学用了课外知识, 那么在我们的学习中可以将这几种方法 综合

15、使用。 老师代表张涛同学感谢你们, 也希望你们在选择质量单位 时不要闹出笑话。活动二:帮张叔叔解决问题师:张叔叔是1 名司机,今天他遇到了 2 个问题,很令他头疼,不知同学们能不能帮他解决。1 投影片出示第 24 页第 8 题。(1)理解图意。师:你能找出这幅图中的数学信息吗 ?生:图中告诉我们每筐梨30 千克, 每筐苹果 20 千克, 这辆车最多装 300 千克的东西。生:我觉得这幅图中还告诉了我们梨有6 筐,苹果有7 筐。师:问题呢 ?生:这些水果能不能一次拉完 ?师:明白了图意,你能尝试解答吗 ?生:能。(2)尝试解答,反馈交流。师:能说说你的方法吗 ?生:我先算出苹果和梨共重多少千克?

16、算式为30X6+20X7 =320(千克), 320千克大于 300千克,所以 1 车拉不完。师:你们帮张叔叔解决了这个难题, 真棒。 我们再接再厉来帮助张叔叔解决下一个问题。2 投影片出示第 24 页第 7 题。师:请你自己独立观察图,理解图意并尝试解答。 有困难可以找小组内成员或老师帮助。师:谁能把你的解决办法展示一下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 1 车皮限量 60 吨,意思是最多拉60 吨,而5车皮就拉5X60=300(吨),320吨大于300吨所以不够。师:同意吗?有不一样的想法吗?生:我的想法跟他不一样,我想先算出 1 车皮拉多少吨,但320+ 5我不会算。生:老师我会算,320 + 5

17、= 64(吨),我想300 + 5=60,再用剩下的 20 吨除以 5 就是 4 吨,合起来是64 吨, 64 吨比 60 吨大,当然不够。师:你真不简单,我们没学过的知识你都会。生:老师,我的想法跟他们都不一样,我想用320+60算一算需要几车皮,再同 5 车皮比较,我算出需要5 车皮还剩 20 吨,所以我觉得需要 6 车皮。师:你的这种想法也很不错。活动三:送小动物过河师:几个小动物一起去游玩,到了河边要过桥,可怎么也不能同时过去,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第25 页第 9 题 )师: 原来这座桥载重为 1 吨, 怪不得这些小动物不能一次通过呢 !你能说说哪几只动物能一起通过呢

18、?(学生思考,不少学生已经举手。 )师:不要着急,我们比比看谁想出的方案最多。师: 把你们的方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我们比一比哪一小组方案最多。学生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选择一组参加。师:我们现在开始汇报方案行吗 ?生:可以。 (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随机板书 )组 1:我们小组共设计了 3 种方案。(1)120+200 =320(kg),小牛、小马可以通过。(2)180+120 =300(kg),小牛、小熊可以通过。(3)200+500+240 = 940(kg),大象、狮子、马可以通过。组 2:我们小组设计了5 种方案,有3 种跟组 1 一样。(4)200+240 =440(kg),小马、狮子可

19、以通过。(5)180+120+200 = 500(kg),小熊、小牛、小马可以通过。组 3:我们小组还有2 种方案,可以让4 只动物同时通过,240+200+180+120= 740(kg) , 500+180+120+200= 1000(kg)。师: 5 只动物能不能一起通过呢 ?组 1:不能。我们发现5 只小动物质量超过了 1 吨,不能一起通过。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小组还在举手, 说明还有别的方案,看老师的板书, 你们能不能再讨论研究一下,用简练的语言说明你们的方案呢 ?学生 4 人小组再讨论研究,教师任选一组参加。师:准备好了就可以说一说。生: 我们组观察了 2 只动物一起通过的方案, 我们组觉得最重的2 只动物是大象和狮子,它们俩的体重加起来是740 kg ,他们能通过桥,其他任何两只小动物也能通过。师:你们小组的理由讲得真清楚。我们一起鼓励鼓励他们。生: 我们组观察了 3 只动物一起通过的方案, 我们组把 3 只动物一起通过的几种情况都列出算式计算了一下, 我们组的方法虽然麻烦一些,但我们也发现了任何 3 只动物也能一起通过。师:那 4 只动物一起通过呢 ?生: 我们小组研究了一下, 认为 4 只动物通过的情况只有前面说的 2 种。师: 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很热烈, 把很复杂的方案只用几句话就概括出来了,看来在数学中只要肯动脑筋,大家共同研究就能出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