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高二化学下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21).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1645826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化学下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化学下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化学下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化学下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化学下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化学下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高二化学下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2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在4Zn+10HNQ很稀)=4Zn(NO3)2+NHNO+3HbO的反应中,如果 4 mol Zn 完全起反应,贝U被还原的HNO3 的物质的量是()A 1mol B 2 molC 4 molD 10 mol【答案】A【解析】NHNO是还原产物,其中只 NH+中的N被还原, +4Zn NH 4414 mol - 1mol故选 A。2.已知 25c时,KspCu(OH)2=2X10-20。要使 0.2 molCuSO4溶液中 CuT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 ),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Na

2、OH溶液,使溶液的 pH为()A、 4 B 、 6 C 、 8 D 、 10【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CT 的浓度为 0.2 mol 10-3=2X10-4mol 一;又因为 Ksp=(Cu2+).(OH 一)2,则OH的浓度为 10-8mol”T, 25c时,(OH).(H +)=10_14,贝U H卡的浓度为 10-6molyT,即PH=6考点:限及PH的计算点评:此题考核了沉淀Ksp的计算及引伸出来的关于溶液PH的计算,难度不大。3 由NaH2PO4 脱水形成聚磷酸盐Na200H2P200O601, 共脱去水分子的数目为( )A.198 个B.199个 C.200个 D.201个【答

3、案】 B【解析】从聚磷酸盐Na200H2P200O601 与NaH2PO4 的比较可以看出,既然是脱水,则说明钠元素守值,从而得出参加脱水反应的NaHPO有200个,然后再利用 200个NaHPQ中H O原子个数与Na00H2P20Q01中H、O原子个数的差值,即可求出脱去的水分子的数目为199个。4下列关于冰熔化为水的过程判断正确的是A.AHI 0, AS0B.AH 0C.AHI 0, AS0D.AH 0, AS0【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A、常温下,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溶液的酸性减弱,c(H+)减小,A错误;日常温下,pH相同的NaOH容液和Ba(OH)2溶液中c (OH)相等,

4、对水电离的抑制程 度相同,水的电离程度相同,B正确;C、向NaHCO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发生Ca(OH)2 (少量)+2NaHC砂CaCN&CO+2HQ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强,所得溶 液的 pH 增大,C 错误;H 根据AHI-可知,2NO(g)+2CO(g尸N2(g) +2CO(g) 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由于该反应的 Sv 0,则该反应的 H NazCOf NaHCO所以还需经过两步转化才能得到NaHCO选项B, N&CO与 4反应,需两步反应生成CO, NaHCO只需一步反应生成 CO,前者反应相对较慢,后者则相对较快,故可用盐酸进行鉴别。选项 C,反应后得到 NaOH N

5、S2CO和Q 的混合物。选项 D,钠与Q反应,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可分别生成NaO或Na2Qo8.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7.8 g Na 2Q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目为 0.4NaB. 1mol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数目为3NC.标准状况下,将分子总数为NA的NH和HCl气体混合后的体积约为 22. 4LD. 16g CH4与18 g NH4+所含电子数均为 10NA【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7.8 g Na 2Q中含有的钠离子为 0.2mol ,过氧根离子为 0.1mol ,离子总数目 为0.3Na,错误;B、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错误; C NH和HCl气体可以发

6、生反应生成氯化钱,错误;H正确。考点:考查物质的量。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 A、B、C三种气体,保持温度一定,在 ti14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 度如下表。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测定时刻/s11t 2t 3t4c(A)/(mol - L 1)6322c(B)/(mol - L 1)53.533c(C)/(mol - L 1)12.533A.在13时刻反应已经停止B. A的转化率比B的转化率低1-1C. 11至12时刻该反应的速率为 3mo1,L - s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 + B(g)已三C(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13时刻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

7、的转化率大于B;因为没有具体时间,所以不能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根据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变化计算,确定方程式。考点:化学反应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化学方程式的确定。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NH 3中含有N-H键的数目为1.5NaB.常温下100 mL0.1 mol - L -1 NH4 HC。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03 N aC .标准状况下,将 11. 2 L Cl 2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D.由NaHSO KHSOW成的120 g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2N.【答案】B【解析】NH HCQ溶

8、液中还存在水分子,水分子也有氧原子,故B错。由NaHSOF口 KHSO1成的120 g混合物共1mol, NaHSO KHSO都是只含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所以共含 2mol阴阳离子,D对。11.向含n mol硫酸铝的溶液中加入 m mol 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部分溶解,则生成 Al(OH) 3沉淀的物质的量是A. (8n-m)mol B . (4m-n)mol C . (4n-m)mol D.(7n-m)mo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部分溶解,则发生的反应依次为Al3+3OH = Al(OH) 3 J、Al(OH) 3+

9、OH = AQ-+2HO,然后代入计算来解答即可。解:由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部分溶解,则Al3+3OH = Al(OH)3 J2n 6n 2n设溶解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x,则Al(OH) 3+OH= AlO2-+2H2O11m-6n 则x= ( m-6n) mol,所以生成 Al(OH) 3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2n- ( m-6n) = ( 8n-m) mol,答 案选A。考点:考查氢氧化铝制备的有关计算12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干电池是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再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日 充电电池是二次电池,放电之后可以再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

10、其充电次数是有限的C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充电时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D废弃的电池不能随意丢弃,要回收利用【答案】C【解析】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充电时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故C错误。13 .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 加了 28 g ,反应中有关物质韵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二氧化碳碳酸钠转移的电子A1molNaB22.4L1molC106 g1molD106g2N【答案】AC【解析】正确答案:AC根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2NaQ+2CO=2NaCG+O T ,每有1mol过氧化钠参与反应固体增重

11、28g,转移1mol电子,消耗1mol二氧化碳,A正确。B项气体状态不确定, 体积不一定是22.4L , D项转移1mol电子。14 .将CO转化为CH4,既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又能得到清洁能源。已知:CO(g) + 2H2O(g) IICH(g) + 2Q(g) A H= +802 kJ - mol -1右图为在恒温、光照和不同 口催化剂(I、n)作用下,体积为 1 L的密闭容器中 n (CH4) 随光照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25h内,催化剂I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剂II的效果好B. 016h 内,v(H2O)i = 1.5 mol/(L h)C.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下,该反应的

12、平衡常数不相等D.反应开始后的15h内,第I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的CH最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020h内,催化剂H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剂H的效果好,A错误;B、016h内,n (CH 4) i=12mol,则 n(H2。)i=24mol, v(H2O)i =Ac/At=24/16=1.5 mol/(L - h), B正确;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C错误;D反应开始后的15h内,第H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的CH最多,D错误。答案选Bo考点:化学图像15.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象如下:分析图象,

13、以下结论错误的是pHW时锥形瓶中气体压甥变把的曲线图压强营A.溶液pHK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 2e =Fe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PH=2的溶液中压强与时间的关系知,压强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增 大,说明该装置发生析氢腐蚀,则溶液pHpHC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故 A正确;B. pH=4的醋酸溶液中压强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减小,说明发生吸氧腐蚀,pH=4的醋酸溶液呈酸性,所以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故 B正确;C.根据压强与时间关 系图知,pH=2的溶液和pH

14、=4的溶液中,变化相同的压强时所用时间不同,前者比后者使 用时间长,说明吸氧腐蚀速率大于析氢腐蚀速率,故 C错误;D.两个溶液中都发生电化学 腐蚀,铁均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D正确。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16. (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点。(1)在水、铜、氯化钠 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2)融罗(SaJol)是一种消毒剂,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二朦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个原子:萨罗(Salol)中复元, 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A、氏Cs 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限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 下反

15、应生成C和D.氢原子 g唧-一氧原子D ()一碳原子A B、C D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湾:,当x-y=8时,该粒子为。(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NO和 Q B.CO 和 N2C.SO2和 CO D.PO 43 和 SO2-【答案】(1)氯化钠或NaCl(2) 265: 24(3) C2CO2 H 2O(4) S2-或硫离子B、D【解析】略17. (3分)现有FeCl3、AlCl 3的混合溶液100mL,逐滴加入NaOH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

16、(1) a处沉淀的总物质的量mol(2) c(FeCl 3)= mol/L(3) c(AlCl 3)=mol/L【答案】(1) 1(1分)(2) 4(1分)(3) 6 (1分)【解析】试题分析:设 n (Al3+) =n (Al (OH 3) =x,则 由 Al (OH 3+OH-AlO2+2H2O11x(3.6-3 ) mol 解得 x=0.6mol设 n ( Fe3+) =y,则Al 3+3OHAl (OH 3, 0.6mol 1.8molFe3+3OH Fe (OH 3 J3y (3-1.8 ) mol 解得 y=0.4mol则 c (FeCl3)=0.4/0.1=4mol/L, c (

17、AlCl 3) =0.6/0.1=6mol/L由 Fe3+3OH- Fe (OH 3J、Al 3+3OHAl (OH 3J 可知,a 点的沉淀为 Fe (OH 3 和 Al (OH 3,则a点沉淀的总物质的量为0.4+0.6=1mol。考点:铁、铝的重要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点评:本题考查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对应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然后利用消耗的NaOH勺物质的量代入离子反应方程式计算即可解答。NH,再和CuO反应18.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通过氯化镂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反应来制取 制得N2,同时还原 CuO得Clio(1)写出(A)中反应

18、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此反应中 NH3表 现出 性。(3 ) 装置(B)中装有 药品,作用(4)停止反应时,应先撤离 装置中的酒精灯。(5)从(C)装置出来口的气体中可能含有 气体,若要获得较纯的N2,应采用 方法收集。加一【答案】(1) NHCl + Ca(OH) 2CaCl 2 + H 2O + NH3 T力口热(2) 2NH3 + 3CuOF=J:=-=l3Cu + N2 + 3H 2O还原性(3)碱石灰干燥氨气(4) CN 2、NH3、H2O排水法【解析】19.目前流行的关于生命起源假设的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约40亿年前的古洋底的热液环境,这种环境系统

19、中普遍存在铁硫簇结构,如Fe2S2、Fe4&、Fe8$等,这些铁硫簇结构参与了生命起源的相关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铁硫簇结构的组成时,设计了下列实 验.实验I确定硫的质量:按图连接装置,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在硬质玻璃管A中放入1.0g铁硫簇结构(含有部分不反应的杂质),在试管B中加入50mL 0.100mol?L-1的酸性KMn0溶液,在试管 C中加入品红溶液.通入空气并加热,发现固体逐渐转变为红棕色.待固体完全转化后,将B中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洗涤试管 B后定容.取25.00mL该溶?用0.01mol?L-1的草酸(H2c204)溶液滴定剩余的 KMnQ.记录数据如下:滴定次

20、数待测溶液体积草酸溶1体积/mL/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23.7026.0325.001.5025.001.02325.000.0024.99相关反应: 2MnOJ +2H20+5S022Mr2+5SQ2 +4H+ 2MnO +6H+5H2GO 2Mn2+l0CO2 T +8H20实验n 确定铁的质量:将实验I硬质玻璃管 A中的残留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液,过滤后取滤渣,经充分灼烧得0.6g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I中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2)实验I中,试管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有同学提出,撤去 C装置对实验没有影响,你的看法是 (选填“同

21、意”或 “不同意”),理由是 .(3)根据实验I和实验n中的数据可确定该铁硫簇结构的化学式为 .问题探究滴定过程中,细心的小明发现该KMnO溶液颜色褪去的速率较平常滴定时要快得多.为研究速率加快的原因,小明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编P1温度/C25酸化的H2GQ溶液/mL5.0KMnO液 /mL 2.0溶液褪色时间/s402255.0 (另加少量可溶于水的MnS(42.04粉末)3605.02.025(4)分析上述数据知,滴定过程中反应速率较平常滴定时要快的一种可能原因 是.【答案】(1)加入最后一滴草酸,溶液紫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变色;(2)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酸性高镒酸钾完全吸收;

22、同意;若 B中高镒酸钾溶液的紫色不褪去,说明二氧化硫 被吸收完全;(3) F&S4; (4)生成镒离子对反应起催化作用(或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 加快反应速率).【解析】(1)高镒酸钾溶液为紫色,滴定完毕,高镒酸根离子反应完全,加入最后一滴草 酸,溶液紫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变色,说明达滴定终点(2)由装置图可知,试管 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酸性高镒酸钾完全吸收;由于酸性高镒酸钾为紫色溶液,若B中高镒酸钾溶液的紫色不褪去,说明二氧化硫被吸收完全,撤去C装置,对实验没有影响,(3)第一次滴定,草酸溶液的体积与第2、3次相差太大,应舍去,取第 2、3次的平均值2MnO50mLn反应丁 ,

23、(2&. 03mL - 1. 02mL) +24. 9mL,皿以计算早酸溶椒的体积为 =25.00mL.根据关系式5H2GQ计算 25 溶液中 n 未反应(MnO=|x0.01mol?L X25X 10 3L=1X 10 4mol,溶液中未反应的高镒酸钾的物质的量为1X10 -4molx陋叫=1X10 -3mol,装置B中25mL(MnO ) =n 总(MnO ) n 未反应(MnO ) =50X 10 3LX0.1mol?L 1 1 x 10 3mol=4X 103mol,根据关系式 2MnO5SQ 计算生成二氧化硫 n (SO) =2.5X4X10 3mol=0.01mol , 0.6g

24、固体是 Fe2c3, n ( Fe) =,J X2=0.0075mol ,所以 n (Fe) : n (SO)F&,故答案为:Fe3$;=0.0075mol : 0.01mol=3 : 4,该铁硫簇结构的化学式为(4)采取控制变量法分析,对比第 1、2组数据,不同是第 2组加入硫酸镒,镒离子浓度 增大,溶液褪色时间短,反应速率加快,生成镒离子对反应起催化作用;对比第1、3组数据.不同是第 3组实验的温度高,溶液褪色时间短,反应速率加快,故应是反应放热使温 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理解与评价、实验方案设计、氧化还原滴定应用、 化学计算、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等,难度较大

25、,理解实验原理是关键,是对所学知识的综 合运用,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 中全面把握基础知识.20. ( 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化工原料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H3cH2cHQHQHt-77* CH3CH2CH2CHOH6d加热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沸点/ C密度/ (g cm-3)水中溶解性止醇117.20.810 9微溶止.醛75.70.801 7微溶实验步骤如下:将6.0 g Na 2Cr2Q放入100 mL烧杯中,加30 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 5 mL浓硫酸,将所 得溶液小心转移至 B中。在A中加入4.0 g正丁醇

26、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 C,在 C中收集90 c以下的储分。将储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再将有机层干燥、蒸储后得正丁醛2.0 g。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不能将 NaCrzQ溶液加到浓硫酸中的理由是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4)反应温度应保持在 9095C,其原因是 。(5)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答案】(1)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2分);(2)防止液体暴沸(1分)(3)检查是否漏水(1分);(4)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有利于正丁醛生成(2分)(5) 51

27、.4% (2 分)【解析】试题分析:(1)实验中不能将 Na2Cr2O溶液加到浓硫酸中,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造成酸滴飞溅,溅出伤人;(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混合物加热时暴沸;(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液;(4)反应温度应保持在 90 95C,其原因是可以将产生的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同时防止正丁醇挥发,提高原料的利 用率,制取更多的正丁醛;(5) 4.0 g正丁醇的物质的量是n (正丁醇)=4.0 g+ 74g/mol=0.0 54mol ,理论上反应制取的正丁醛质量是 m (正丁醛)=0.054mol X 72g/mol=3.888g ,实际只得到2.

28、0 g ,则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2.0 g + 3.888g)X100% =51.4%。考点:考查物质制备过程中加入的顺序、反应条件的控制、物质的作用、仪器的使用方 法、物质产率的计算的知识。21. (6 分)将1molH2和ImolI 2 ( g)加入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 + I 2 - I2HI ,反应进行到2min 时测得反应速率 v (HI) = 0.2mol /(L min)。求(1)用氢气的浓度变化来表示2min内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2) 2min末12 (g)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1) 0.1mol /(L min)(2) 0.3mol/L【解析】考查可逆反应的

29、应该计算。(1)因为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氢气的反应速率是 0.2mol /(L min) +2= 0.1mol /(L min)(2)消耗氢气是 0.1mol /(L min) X2minX2L= 0.4mol则同时消耗碘单质是 0.4mol所以属于单质碘是 1mol0.4mol = 0.6mol 因此其浓度是 0.6mol+2L= 0.3mol/L 。22. (10分) 下图中X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直链有机物,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缶2HtNL 口小4OUlt化前一 口 二 U催化剂y A、银会溶液浓硫酸区-E(C&HQ) 3H咱

30、J fH* 请回答下列问题:(1) 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B-I的反应类型为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D E、H,该试剂是 。(3) 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 为。(4) D和F反应生成 X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竣基;消去反应(2)滨水 (3) CHCOOCH=CH(4)-4H1O+【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给流程和信息知E的分子式为 GHO且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由此推出E为苯酚,F为环己醇,由X和F的分子式得到 D的分子式是 CHQ且为酸,由题意知 A 是直链有机物,故 B为CHCHCHCHOH C为CHCHCHCHQ D为CHC

31、HCHCOOH A既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又能与 H2在催化剂 Ni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说明除了醛基外还有碳碳双键,由此推出 H为不饱和酸,J是H的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水解生成乙酸,故 J的结构简式为CHCOOCH= CH。 (1) H为不饱和酸,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竣基;B为 CHCHCHCHOH在浓 H2SO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不饱和煌I ,此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2)滨水与苯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H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与CHCHCHCOOH有明显现象,故可用滨水鉴别;(3) H为不饱和酸,J是H的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水解生成 乙酸,故J的结构简式为 CHCOOCHCH; (4) D和F反应生成

32、X的化学方程式为O CHjCMjCHjCO_ _ _一比 0+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简式、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有机物的鉴别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已知以下信息: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上述流程中GM分子含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3Hqcqh- -v + HjO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 -OH时会发生:11回答下列问题:(1) A的名称是 ,该流程中 QH0的结构简式是 (2) F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3)的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反应。(5) QH8c12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Cl原子不与苯环直接相连的还有 种(不包括

33、上述流程中的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1:1的结构简式(6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给信息设计一种将QH。转化为F的合成路线11 /13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无机试剂任选)。【答案】(1)乙烯;(2)竣基;(3);(4)HOCH 工+2HQCuAn 畋1)隆0;+n_h 93* C 同催化剂上叱一 CH2CHjQtH+(2n-12 / 1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流程图, C和F反应生成聚酯,结合 D氧化生成E, E氧化生成F ,表明FpoocCOOH为酸,C为醇,则F为HOCHC8H8C12为C为H0叫。电阳:则GHL的结构简式为,E为发展水平的标志,A为乙烯,B为1

34、,2-二澳乙烷。二 H3,故答案为:乙烯;故答案为:竣基;(2)(1)根据上述分析, A为乙烯,GH0的结构简式为(3)反应为加成反应,为水解反应,为取代反应,为水解反应,为氧化反应, 为氧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故答案为:;(4)反应为对苯二甲醇的氧化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HOCH?HCT;H0+2H2O;反应是HOOCCHoOH催化剂一 的为 :CUAWOCH反的 方 程应缩 聚 反 应,HOOC+n4OCH2CH 2 OHHO-RC-Vi -0 CHa CH.OXH L/,而 |+(2n-1)H 2O;(5 ) GH3cI2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Cl原子不与苯环直接相连有/匚电簿1的邻位和间位2种)、(包括邻位、间位、对位3种)、仁TH簿HC1J 口肛亚|OcHC1CHQ共8种,其中 rvcHiCi核磁共振氢谱为 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2:1:1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13 /13考点:考查了有机合成与推断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