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李丽要点.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666409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李丽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李丽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李丽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李丽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李丽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李丽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李丽要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 (必修)山东教育出版社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授课人:李丽开远市第一中学地理组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洋流内容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掌握:1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模式图以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分析不同纬度和不同海区的洋流系统,从而归纳出洋流的四大分布规律;2 .结合所归纳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从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即世界主要渔 场分布)、海洋环境、海洋交通运输等方面,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这

2、部分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于课程标准中“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的理解。该内容属于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过于宏观, 因此借助一定的教 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很重要。教材的第一部分先给学生解释洋流的概念, 并介绍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 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 之后,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 洋流的分布规律。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 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教材的第二部分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四个方面的

3、影响。即洋流对气候的影 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其中对前两个方面 的讲述较为详细。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 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 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 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主要讲洋流 对航速的影响;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 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图13.2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框架学情分析已学过的知识:降水的形成原理、植物蒸腾、地表径流

4、、地下径流等的概念;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世界海陆的分布;气旋与反气旋;世界气候类型的 分布;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未学过的知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污 染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 的系统。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针对这一事实,应该在设计时让学生反复充分阅读“ 图2-3-7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来熟悉洋流的名称;并最终反复运用“图2-3-7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分析洋流 影响地理环境。并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布 置导

5、学提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案例,多联系前面学过的地转偏向力、气压带和风带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和构建洋流运动模式做好铺垫。尽可能使用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设计理念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根据课标的要求,采用问题导图,学生读图,教师板 图,学生画图,学生用图等环节,通过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挖 掘学生的读图用图潜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培养则是希望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 性,用原理来解释现象,实现原理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授课时先让学生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观察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 通

6、过对比和分析,寻找共性和差异,归纳其分布的一般规律,并落实在洋流分布 图中,然后建构洋流分布的理想模式图, 接着再探讨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运用风 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对洋流模式图进行印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 流的分布规律;2 .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3 .会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4 .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有读图的能力,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 析能力;2 .通过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归纳,能总结出归纳地理分布规律的一般 方法和步骤;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会从地理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2 .能理解海水要素和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海洋意识;3 .能关注全球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4 .会欣赏海洋的广阔之美、洋流的壮丽之美;教学内容视点:洋流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关键词:常年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相关知识点:地转偏向力全球风带与气压带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成因、类型、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渔场、航海、污染物扩散)教学重点1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读图分

8、析法、对比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教材准备多媒体课件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W景引入:一个在美国西海岸游泳的人,拾到一漂流瓶,里面装一位菲 律宾小女孩的信。思考一下,网络中的漂流瓶依靠网络数据传输,那现实中漂流瓶,它又是怎么从菲律宾漂到美国的西海岸?造成它运动的原因是 什么?创设情景 激趣引入其实,这些漂流瓶的运动都与洋流有关,那么什么叫“洋流”,它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探究一、洋流的概念 暖流和寒流的概念建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板书:一、洋流的概念文字信息的海洋中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

9、一做大规模的流动,归纳与判定就叫做洋流。能力思考:洋流有什么特点?在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关键词?洋流与周期行改变着自己流速和流向潮流不同,是具有相对稳指导学生阅读定流向的海水流动,同学们在理解洋流概念时,要重视“常年”、概念后,寻找通过“沿一会向”、“大规模”三个关键词。世界上最大的暖流一一墨关键词,并在情景读图、/四哥湾暖流,水量:900亿吨/小时,为全部大陆径流总和的课本用标记落息整理、分析倍。实。问题、得出结板书:二、洋流的性质分类论、学以致用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的探究活动,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培养学生的1、读图:在世界洋流分

10、布图中寻找思考和综合A组: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分析能力。B组: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C组: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归纳探究: 它们分别处在大洋的哪一岸?(东岸/西岸)从纬度的角度上看,它们分布在哪个纬度的海区?(低纬/中纬/高纬)从图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寒暖流分布规律?学情预设:学生对中低纬度的海区,副热带海区等名词比较陌生,读图时学生会出现方位上错误,所以在引导读图的问题设计要有明显的对比度,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信息提取时间,对洋流分布形成总体印象、寒、暖流概念的总结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学情预设:由于课本的洋流分 布图是一个平面的空间概念

11、,让学生在地图用来归纳寒暖流的概念, 只能体现大多数洋流的流动方向,归纳的中寻找三组洋概念不甚完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北赤道暖流的流动方流的纬度位置1可,让学生发现并不是所启的暖流都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局纬,提和海陆位直,醒学生,让学生从相对温度的角度上归纳洋流的概念。培养学生辨分析并归纳证的看待问题寒、暖流概念,2、知识应用:等温线地图上判定寒、暖流引导学生对所得的信息进得分析整理,去伪存真。5 / 1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读某海区纬线和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该海区为半球。如果等温线数值分别是 24C, 26 C,28 C,则A所在的等温线数值为 _C。、从性质上看:A可能为

12、流。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第一步:教师指导归纳地理分布规律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观察一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其共同性一应 用第二步1 .观察一一学生读教材“图2-3-7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 球冬季)”,熟悉洋流的名称、流向2 .分组对比分析,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 性,使自主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观测对比能力,并掌握 归纳的一般方法。第组:观察以60 N (副极地海区) 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第组:观察以30。NI (副热带海区) 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第组:观察以30。S (副热带海区)

13、大西洋、印度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第组:观察以60。S (副热带海区) 大西洋、印度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要求:对比分析洋流运动的方向、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差异,填 写下图的内容。学法指导1.我们归纳的是 洋流运动规律。.半球(中低、中高纬度)海域的2 .该海域的洋流是否连续运动,形成环流?若是,请找出环流的中心(副热带海域、副极地海域、两极地区)3 .该海域洋流的运动方向(可以用顺时针、逆时钟相徐)4 .注意观察洋流的不同性质(寒暖流在你的归纳图中的位置可以用大洋东岸、大洋西岸描述)注:寒流用虚线

14、画,暖流用实线画在等温线地图 中进行判定, 达到学以致 用,完成知识 迁移。通过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读图和分析学生自主学习提取图像信有法可依息的能力完成1、2题。此时教师板 图,绘出太平学生在汇报洋为中心和大学习成果西洋为中心的时,根据学两种世界大洲生的答案来空白轮廓图。板图,有助采用板演的方于教师对课式,在演示大堂进程适时平洋洋流的流 动力向和分布调控大致的位置。让学生在学学生动态的板习实践活动演大西洋海区中,体验知的大洋环流的识的产生和分布和运动, 以学生实践来 印证洋流的分 布规律。发展。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3 .归纳共同点:各组根据学法指导归纳出个海域洋流的分布规 律,

15、并在途中画出此海域洋流分布的简单模式图。4 .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学生绘图的结构并让学生进行评价,学法 指导中前四项内容各为 20分,局部模式图20分,共100分。第三步:把通过评价、经过修改的局部模式图汇总到黑板上的 世界轮廓图上,并添加“赤道逆流”等,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 一般规律如下:南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方向:北顺南逆,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该环流 流向与反气旋水平旋转方向类似,因而又称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方向:逆时针,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该环流流 向与气旋水平旋转方向类似,因而又称气旋型大洋环流。南半球中高

16、纬度形成西风漂流、南极环流探究三:洋流的成因与洋流模式图的建构学情预设:洋流的形成与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要理解这一重点内容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师分层次的提出阶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讨论、评价等方式的探究活动, 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1、提出问题:洋流为什么会这样分布?洋流的运动的能量来 源于那里?2、教师板图:在黑板上画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的空白图。3、学生调板:将气压带和风带补充完整。4、观察东北信风与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引导学生联想:风向 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5、教师解释:盛行风对洋流的驱动作用,及地转偏向力对洋 流运动方向的影响。教师说明北赤道暖流的形成过程,并在洋流

17、模式图中画出北赤道暖流。知识链接:风海流是海水在风的切应力作用卜,形成的水平 运动,风海流开始运动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表层海流流向 偏离原风向45o左右,(南左北右)。洋流的流向是指洋流大的方向,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6、学生思考:在西风控制地区,风向和地转偏向力对洋流运 动力1可的影口叽 模仿第 5小题回出四风漂流。7、观察洋流分布图中的赤道逆流的位置,在洋流模式图标出8、结合洋流的分布图和已有的洋流分布规律,让学生画 出大洋的环流模式图回忆气压带和 风带相关知 识,画 全球人气环境 示意图。利用气压带风 带示意图,寻 找盛行风与洋 流的关系。引导学生建构 洋流模式图引导学生 建构洋

18、流模 式图中,使 学生的思维 活动从实践 升华到理 论。60 地A030300目三0303060 w守0学情预设:1-3小题,由于是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难度不大,学生答题比较完整。5、6两小题是洋流成因的关键,对学生有一 定的难度,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模仿来突破难点,完成洋流成因 的教学彳aa务。知识链接:大洋的环流模式图中洋流的流动方向,可用图三帮助学生记忆89、读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和大洋的环流模式图,思考: 、为什么南北球中低纬度的洋流运动方向/、一样?、为什么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的运动方向和中低纬的不一 样?、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而形成了绕极环流?、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

19、流的方向和南极大陆绕极环游方向不一样?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知识链接:在南极大陆周围,围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属极地东风流,它和西风漂流共同构成围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绕流,其中还是以西风漂流为主体。10、教师讲解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的成因。北印度洋因季风强盛,形成了季风环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 日卅。11、教师说明赤道逆流的成因;利用地图册中的图片,以秘鲁 寒流为例了解补偿流,以直布罗陀海峡洋流为例讲密度流。学情预设:让学生明确洋流运动的成因往往不是单独只个因 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要的成因是风海 流。每个学生自己 动手绘制草图设置一系列 的问题,让 学应用模式 图,来解决

20、 问题,不但 可以加深理 解洋流的分 布规律,还 可提高学生 对图像的使 用能力,学 会应用理论 来指导实践 探究。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至美洲走的是沿欧洲至北美的直线距离。路程较近,一共用了37天,第二次去北美洲经非洲北部,然后再向西航行,路程远得多,结果用了20天。你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学以致用,知 识迁移。设置 疑问,让学生 积极思考创设学习新 情景,解决 生活问题, 感受成功喜 悦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影响气候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北大西洋暖流对西北欧通过学生分 析,加深对 问题的理解形成终年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起了巨大的作用。由于暖流的影响,在北极圈内出现了像

21、摩尔曼斯克那样的终年不冻港,暖流控制的海区,成为大气温暖的下垫面,加之政法强烈,空气层不慎稳 定,因而降水量较多,暖流对气候是增温增湿。寒流控制的海区,气流以下沉为主,下沉气流本来就比较十燥,在加上处在冷下垫面上的空气特别稳定,水汽得不到相应的补充,所以空气的湿度比较小,天气冷而十燥,陆地上的沙漠一直可 以分步到海区,甚至使这些海区内的岛屿也成论文沙漠,寒流对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收秘鲁寒流B1温减湿的影响,南美洲3。30。形成了南北延伸最长、 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 在这个位置, 原本应该有着三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沙漠、热带草原气候、热带 沙漠气候。转入洋流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还会对地理环境

22、或人类活动产生 哪些方面的影响呢?二.渔场的成因(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 什么关系?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小结渔场分布和洋流有着密切关系,在寒。暖流交汇处以及有规 模大的上升流的地方,往往形成大渔场。鱼类经常性的饵料是浮游 生物,浮游动物依靠浮游植物生活,而浮游植物的分布又由营养盐类的多寡来决定。因而表层营养盐类多的海区,浮游生物就多,成 为海上“绿洲广。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都能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 表

23、层。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于是把下 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各种鱼类都集中到此觅食,从而形成渔场,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都分布在寒、 暖流交汇的海区,在千岛寒流(亲潮)与日本暖流(黑潮)交汇的 海区,形成北海道渔场;在大西洋东北海域,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 陵兰寒流交汇处,形成北海渔场;在北美洲东海面,拉布拉多寒流 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形成了纽芬兰渔场;这些渔场的年捕鱼 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秘鲁渔场的形成则与秘鲁上升流有关。探究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我们能否根据渔场的成因(或寒、 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海区) ,找到其它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区 呢?

24、知识延伸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以及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用物理 学上的力是相互作用的原理,解释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将上、下做 垂直运动。进一步解释,海水在扰动后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两种洋流的汇 合处易形成大的渔场。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对 比两个城 市,体会暖 流的增温作 用三.海洋航线播放视频:“泰坦尼克”号沉没提出问题 漂浮在北大西洋的冰山来自于北极地区(格陵兰岛)的 大陆冰川,巨大的冰山是靠什么力量的推动不断向南移动的?创设,ff景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

25、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提出问题(1)第二次去美洲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差异?(结合大西洋洋流分布由学生分析)(2)若从欧洲横跨北大西洋至北美洲1,而后再返回欧洲1,要求一 路都要顺水,请同学们设一条路线。(3)哪位同学能归纳出洋流对航海的有利影响呢?(4)人们很早就了解正确利用洋流对远洋航行的重要性。从古至今,还用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同学们能举一、二例吗?例:明朝郑和七卜西洋。分析:郑和卜西洋,为什么总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 小结 洋流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而洋流对海 上航行有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

26、影响。如:洋流携带的冰山对 海上航行造成威胁。此外,寒流、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 也极为不利。如: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卜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 哥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泰坦尼克”号就是因航行到此海域后,能见度差,触冰山而沉没的。过渡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洋流对污染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学会对比手 法在学习中 的应用四.海洋污染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 物爆炸后,日本政府 13日承认,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 站2号机组可能正在发生“事故”,2号机组的高温核燃料正在发生“泄漏事故”

27、。该核电站的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 炸风险。,那么在美国以西海域是否被污染,从而解释,洋流可以 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是,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物范围扩大。学生通过实 例,分组讨论 问题,得出答 案。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使 学生明确洋 流对污染物 的影响是双 方卸的。教师总结综上所述,洋流对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四个方 面:1 .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2 .影响沿岸地区的气候3 .影响海洋环境的污染与净化4 .影响海洋交通运输(航运)学生自己完 成本节的知 识架构。使知 识自成一体强调重难点

28、 内容,指导 学生有针对 性地复习板书设计成因:风海流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世界海洋表层洋流 的分布气候的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气旋型大洋环流西风漂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绕极环流渔场的形成季风环流海洋交通运输污染物的扩散教学反思(略)备课素材特殊性索马里洋流的确是个例外。它的特殊之处是它在夏季是寒流,而冬季是暖流。即具有季节性,也是唯一具有季节性的洋流。冬季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从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左下角可以看到,夏季在北印度洋有一股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索马里寒流,与一般分布规律不同。1夏季寒流成因(1)根据洋流与流经海区水温的对比分析。阿拉伯海附近的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

29、空气特别干燥,夏季气温上升很快;同时,阿拉伯海域在热空气笼罩下,水面温度上升较高。从东非沿岸流向这里的海水虽然来自赤道附近(低纬度)的海面,但水温还是低于阿拉伯海海面的水温,因而形成了夏季的索马里寒流(2)根据洋流的成因类型分析。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离岸而去,而附近的东非沿岸的海水则流来补偿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补偿流。 根据海洋表层海 水的垂直递减规律可知,夏季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质。 冬季暖流成因(1)北印度洋海区纬度低,沿岸气候干燥,云量较少,太阳辐射强,气温终年比较高, 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较多-这是海水温度高的主要原因;(2)沿岸多为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没有大江大河的流入,海水较少受到稀释-因而盐度高;(3)海区虽然向南开口,但由于位于赤道附近,加上环流的形成,使这里的海水较少 与南面大洋的海水充分交流,因而能够保持赤道附近海水高温高盐的特点。13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