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168098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最近,笔者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桃江县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农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一、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现实情况表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否则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就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转化。现阶段农业先进县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科技成果,而是有技术,缺乏推广途径和手段,技术干部大都停留在上面,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才

2、能把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使科技成果的研制者、传播者、接受者能够融为一体。二、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提高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从桃江农业发展实践看,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所起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大。去年全县通过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杂交水稻、“双底”油菜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免耕农作制度,推广畜禽、鱼配套饲养技术等科技措施,增加经济效益约5200万元。据18个科技推广较好的村调查,每工日的纯收入由过去的15元提高到现在的30元,务农的纯收入能高于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稳定农户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的积极性。三、

3、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逐步完善在“户为基础”的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改革传统农业提供示范。如何在家庭联产承包形式不变的条件下,把科技网络向村、组、户延伸,这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的要求。倘若我们以科技服务为桥梁,把以“户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同社会化生产联系起来,大面积推广科研试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既可以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又可以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农业科技服务在粮食高产区处于滞后状态一、虽有体系,但机构配置本末倒置。主要是“两个不顺”:一是体制设置没有理顺。县一级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目前无法协调四站(粮油站、经作站、土肥站、植保站

4、)、一所(农科所)、一校(农校)之间的关系。教育、科研、推广、生产体系之间各网一面,缺乏配套性协作。二是人员配置没有理顺。全县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254人,其中县一级农技人员占70.3,乡镇一级占29.7。村没有配备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则由村级班子负责传递。这种倒宝塔型人员配置结构,既与农技推广相脱节,又与网络延伸相抵触。这“两个不顺”使科技传递出现“断层”,网络分布出现“断面”,专业指导出现“断线”等服务滞后现象。二、虽然运转,但措施配套脱节错位。一是少数地方搞农技推广,各自为阵,单项技术之间缺乏有机结合。有的科研人员热衷于室内研究,不愿从事大田试验。科研成果被闲置的情况也很突出。二

5、是技术与投入脱节。近几年农技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比较突出,有的正常农技活动也被压缩。三、虽有服务,但层次很低囿于表面。一是服务项目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二是服务质最缺乏高效、低耗、优质的规范化服务;三是服务方式缺乏技农贸一体化的多样化服务;四是服务体系缺乏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的标准化服务。这种低层次的服务,往往形成星与点之间的辐射盲区,放弃了内围死角;少数农技推广单位甚至把主要力量放在不是搞技术推广,而是搞经营上,即使搞了些科技推广项目,也是高价收费,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给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消极作用。建设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实途径一、针对多成份、多门类的农

6、业经济格局,调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把科技服务的主攻点放在村一级。根据桃江县实际,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应当建成头轻(县一级)、腰硬(乡一级)、腿粗(村一级)、脚大(科技示范户)的宝塔型结构。这是近期内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笔者的思路是:第一,调整县级,重点是“减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站、所、校之间的关系,使挂帅的有实权,充分发挥其指挥协同职能;对功能相同,职能相近的重叠机构,可以作适当调整和合并,把富余的科技人员下派到乡镇去;采取“三不变”轮换制的办法,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搞示范、搞承包,对出类拔萃的农技人员可直接分配到乡镇担任农技推广的领导工作。第二,充实乡一级,重点是补齐。乡镇农技服务要采

7、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技术人员的配备原则上要保持在50以上,在科技力量调配上要注意向边远地区倾斜;农技服务内容可由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逐步向产前、产后全过程方面发展。不能一步到位的可分阶段按规划实施。经济实力不足的,宜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宜向农民摊派抽薪。第三,强化村一级,重点是完善。组织上要健全村农技综合服务队,配齐农技员,也可根据本村特点,配置畜技员、鱼技员等。为减轻群众负担,有技术的村干部可以交叉任职。在技术指导上以面对面、手把手的辅导为主,也可用示范户的办法,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二、针对多层次、多内容的农业技术工作机构,分解职能,从实处起步,把服务的立足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8、上。县一级农业职能机构有数十个,若加上乡(镇)一级,机构更多,如何搞好各部门分工,很值得研究。有计划地分解,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防止无效劳动,很有必要。笔者设想科研机构的主战场,就在引进科研成果、试验科研成果、比较科研成果等方面做文章,研究课题可分解到人,完成时间也可一并落实。农技工作部门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抓住能启动全县农业生产大踏步发展的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推广;也可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并与现有重大科技成果相结合的项目进行推广,促进科技推广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三、针对低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结构,改进农业科技指导方

9、法,把科技培训的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农业劳动力普遍存在低文化、低素质的问题,难以适应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求。如何提高科技在农村的接受程度,现阶段除了加强农村劳力的培训、教育外,比较现实的途径是要把科技培训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队伍,使之遍及全县所有村组。二是农技人员要与农民实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用田头讲座、田头诊断、田头示范等形式,把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县农业技术学校,应把培训重点优先放在村农技员和“两户”队伍上,并逐年轮换,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四、针对多机制、多功能的农村经济服务实体,

10、把经营的出发点放在无偿或低偿服务上。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应端正指导思想,处理好服务与经营的关系,立足“围绕服务搞经营、办好实体促服务”,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对常规、普及技术实行无偿服务,开方配药、适用技术实行低偿服务,高难技术实行有偿服务。同时,乡(镇)一级要合理配置好服务与经济的力量,在自食有余的情况下,力争使多数民办技术人员从事农技服务、推广工作。湖南桃江县委政策研究室:六的云 关于赴太仓、昆山、薛城、浦东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6月5日至10日,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我们在支部组织员王老师的带领下,到江苏省太仓市、昆山市、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大家通过看现场、听介绍、谈体

11、会,一致认为感触很深、收获很大,很受教育、启发和鼓舞,可以说上了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发展课、开放课。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太仓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面积8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辖7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近年来,太仓市发挥紧沿长江和紧靠上海的独特优势,做好“以港强市”和“接轨上海”两篇文章,突出提升开发开放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环境建设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九位。20xx年完成GDP210亿元,人均超过5500美元,分别列江苏省第七位和第三位;实现财政收入21

12、.6亿元,人均4800元,分别列江苏省第七位和第五位;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9元,均居江苏省第四位。目前,全市累计引进外资企业2126家,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注册外资50多亿美元,其中太仓港口开发区、太仓经济开发区进驻项目投资55亿美元,建成项目投资27亿美元,总投资18亿美元的玖龙纸业和总投资120亿元的环保电厂先后落户太仓。20xx年底,共引进外来民资项目220个,投资总额87.2亿元,实际到帐56.8亿元,兴办私营企业4146家,注册资本51.2亿元,名列苏州各县市第一。形成了石油化工、造纸、能源、再生资源、环保、旅游休闲六大特色产业和欧美、日韩、高新

13、技术三大特色企业群体。同时,高标准实施了沿江、邻沪433平方公里的规划编制,20xx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太仓首届郑和航海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致力于事业、服务于人民”主题教育以及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二)昆山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昆山市东靠上海,西临苏州,面积927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20xx年全市完成GDP430亿元,财政收入66.25亿元,进出口总额139.2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近年来,昆山市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先后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等特色园区,其中昆山

14、经济技术开发区GDP、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市的50左右,20xx年在全国4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三;全市共批准外资企业3400家,合同利用外资190亿美元,实际到帐74亿美元,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的IT生产基地之一。(三)薛城区促进农民增收情况。薛城区是山东省的南大门,面积420.5平方公里,辖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0.8万。近年来,该区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力破解“三农”问题。20xx年,全区新增财政、信贷支农投入1.5亿元,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获国家和省、部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2个;发展畜牧小区167处、

15、私营养殖场284个,生猪存栏量14万头,长毛兔存养量258万只。先后引资2亿多元,新建、扩建了金虹食品、捷利木业、申济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向区外输出劳务人员2.3万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7.4万人,20xx年以来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达6以上。(四)浦东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上海市浦东区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1994年规划建设了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区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累计投资3亿多元,开发面积近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0多家,每年接待外来人员2040万人次。目前,开发区已完成1平方公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了种子种苗、设施农业

16、、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技术、温室工程安装制造、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六大主导产业。先后被批准为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之一、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绿色蔬菜温室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二、几点启示太仓、昆山、薛城、浦东等地加快发展的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对于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启示:(一)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太仓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

17、。当前,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针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就需要认真做好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的文章,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二)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好开放型经济的文章。大家在学习考察中普遍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开放型经济的竞争关键是开发区和园区的竞争。太仓、昆山等地经济的崛起,无不得益于开放型经济抓得早、干得好、上得快。昆山市建立了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8、为龙头的一批功能性特色园区,太仓市突出太仓港口开发区、太仓经济开发区“两区”开发,引进了一批跨国公司的旗舰型项目和龙头型企业,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和聚集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争取了主动,赢得了优势。特别是面对当前国家土地、信贷政策调整的新形势,更要突出园区的龙头作用和聚集效应,主动承接国际、国内资本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激活民资,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三)加快区域发展,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太仓、昆山两市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了一批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企

19、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太仓市提出优势和特色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着力培植石油化工、造纸、能源、再生资源、环保、旅游等六大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德资为主的欧美企业群体、以电子信息和汽车配件产业为主的日韩企业群体、以同济科技园为载体的高新企业群体等三大特色群体。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聚集。他们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聚集、培育产业特色、促进产业升级的经验,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四)加快区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太仓、浦东、薛城等地的实践表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必须打破城乡二元

20、结构,跳出农业调整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资产性收入;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扶持壮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巩固农民生产性收入;三是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主攻农民创业性收入;四是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五是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福利性收入;六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农业税减免等政策,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五)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太仓、昆山等

21、地认识早、行动快,统筹发展的思想已经贯穿于工作实践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太仓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同步推进新港区、新城区、新社区建设,营造了最宜人居、最宜创业的人文环境。昆山市推行征用土地补偿“年薪制”、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三道保障”,建立了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机制。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村村通”、扶贫济困等民心工程,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注的吃水、就医、行路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六)加快区域发展,必须着力

22、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太仓、昆山等地的经验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要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着力打造“有限政府”、“透明政府”、“便民政府”,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要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努力营造稳定乐业的社会环境。发展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太仓、昆山等地工作创一流、发展高速度、城乡大变化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超常规的辛勤付出。必须始终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事业选人,凭政绩用人,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群

23、众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环境。 对我县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对我县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基本情况我县1986年由劳动部门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当年接着开展失业保险工作,1996年由人事部门组织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20xx年底划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1997年开展医疗保险工作,1999年相继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民政部门组织开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全县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一)县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县基本建立了全县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一是建立了“两个确保

24、”及”三条保障线”机制。认真落实了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确保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两个确保”制度,同时逐步完善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了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由中心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进中心协议期满(3年)后尚未实现就业的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24个月后进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费的“三条保障线”。二是初步建立了以大病互助制度为重点的医疗保险机制。三是初步构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机制。通过下岗失业职工转岗培训、开发社区就业、扩大转移就业,使部分特困职工实现了有效就业。(二)“两个确保”和“低保”目标基本实现。“两个确保”及“三条保障线”

25、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建帐率、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并从20xx年起,全县73家国有企业2528名离退休人员实行了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由1997年1332.7万元增加到20xx年3447万元,增加支出2114.3万元,增长158.6,确保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和工资持续增长之所需。二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均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至20xx年底,每年确保发放了950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共335万元。失业保险发放水平由

26、最初的每人每月60元逐步提高到了目前的每月140元,每年有175名失业职工依法享受失业保险,用于失业人员培训和失业救济的金额每年为12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累计向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调剂资金60万元,扶助了企业下岗富余人员生产自救基地建设,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稳定作用。三是城市居民“低保”投入和保障人数逐年增加。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安排了40万元低保配套资金,建立了城市居民“低保”对象家庭备案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了“低保”范围。经过3次提标扩面,至20xx年底全县累计保障9360户、14135人,其中中央企业623人、省属企业571人、市属企业435人、县属企业10

27、118人、纯居民2388人,并确保了低保资金专款专户专用,发放率100,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三)社会保障筹资和基金管理的新机制正在形成。从1998年开始,按照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目标,逐步建立了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新机制。一是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的制度。同时加强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充分发挥其社会保障资金主渠道的作用。20xx年全县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达到1882万元,发放养老金282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保险费征缴收入2894万元,支出3447万元;失业保险费征缴收入226万元,支出11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现收现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二是

28、建立了企业预缴基金。有44家企业预缴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1470万元,一部分企业在10年、20年或更长时间不需为离退休人员养老问题发愁。三是加强了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监督。从1998年开始,县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成立了基金监督机构,县财政局成立了社会保障股,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遏制了违规行为,杜绝了挤占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的现象,保证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行。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县社会保障的投入。上级财政投入逐步增加,且增幅较大,其中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投入近三年平均增长达150。20xx年至20xx年上级财政投入情况(单位:万元)年度保险项目20xx年20xx年20xx年城镇职工

29、养老保险186586998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11331535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1197334二、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础工程,尽管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就此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社会保障问题至今仍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个瓶颈,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社会保障意识仍然不强。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许多人思想上还未从旧体制中解脱出来,观念滞后,社会保障意识比较欠缺,使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发挥其在熨平经济波动中的应有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政策理解偏颇。现行政策规定,交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最低年限须累计满15年,到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干

30、部55岁、女职工50岁)办理退休手续时才能享受社保待遇,领取基本养老金。对此,相当多的从业人员认为缴纳周期太长,在15年后自己退休时还不知政策如何,不想交;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企业普遍不景气,已陷入破产、停产、半停产境地,如果中断交费致使累计交费不满15年,那么以前的交费就等于白白丢掉了,因此不愿交,这种想法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尤为突出,给社保扩面带来了很大难度。二是对投保缺乏正确认识。有的企业目前属增加支出的单位,单位缴费增加支出数额大而受益少,只计算近期的得失账,投保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本身具有缴费能力,但因领导不重视,拒绝缴纳;有的企业虽属特困单位,实施财产抵缴后,企业离退休人

31、员心安理得从社保所按月领取养老金,单位领导觉得包袱已推给政府和劳动社保部门,自身无任何压力,高枕无忧,连企业的个人缴费也不积极收取。三是眼前利益驱动。社会保险注重今后养老,不如商业保险见效快,不少个体私营业主往往只顾眼前实惠,而不注重企业员工的长远利益。近年来投资3500万元兴建的万鑫水泥有限公司每年能为车辆意外保险、事故意外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商业保险投保10多万元,却没有为企业员工保一分钱的养老险。四是部门支持力度不大。按国家政策规定,地税、工商、公安、交警、港航等部门均有代征社会养老保险费的义务,而我县除地税部门有所行动外,其他部门分文未收。个别主管部门甚至为企业投保说情、护短,致使企业

32、有恃无恐,千方百计拖欠养老保险金。五是行业优势带来的征缴困难。对于失业保险,效益好的中央、省市直管企业因体制和根本不存在失业人员的现实原因,也不愿想今后的事,而拒绝交纳失业保险费,征收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都无功而返;对于医疗保险,个别省直管单位因单位效益好,医疗待遇较高,而不愿意参保。(二)各项社保费欠缴严重。我县工业企业80是五、六十年代在“五小”工业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总体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加上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近年来几乎没有开发过新产品,生产经营一直举步维艰;特别是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超历史特大洪灾,使工业企业如斧底抽薪,40家工业企业只剩几家没有破产。

33、80家商业企业随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体制的变化,都已化整为零,分散经营,使得社会保障资金征缴难以到位,保障能力脆弱,保障水平偏低。养老保险方面,一是基金欠缴多。全县17000多名参保职工中停岗歇业及下岗职工人数达9476名,对社保费缴纳大都是力不从心,不少特困的矿山企业不但无力归还老欠费,对当年缴纳也无法到位,从而形成新的欠费,欠缴的养老保险费象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历年欠缴达20xx多万元(含集体企业补缴),其中欠费100万元以上的有6家企业。二是收支矛盾大。我县参保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失调,基金收支严重倒挂,入不敷出,加上一些企业封井闭矿,地皮无人要、房屋无人租,已经毫无资金来源。如硫铁矿、大

34、仑山煤矿、西村金矿、县花岗石厂、县肉联厂、县氮肥厂、县机械厂等7家企业近20xx名职工,每年应缴纳养老保险费近300万元,却没有分文来源,而这些企业的700多名离退休人员每年养老金发放需300万元。当前特困集体企业自身并没有按合同完成补缴任务和履行现有缴纳任务,却要求政府足额发放离退休养老保险金,并多次上访上级有关部门,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医疗保险方面,一些经济效益差的单位,尤其是厂矿企业因无缴费能力,没有参加医保,不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目前全县仅5家县属企业参加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方面,目前主要依靠中央、省属企业交纳,经贸系统、供销系统、粮食系统、部分市属厂矿等企业停保达58家,累计欠缴总额

35、已达741.8万元,加之以往基金结余不多,致使我县失业保险金发放水平不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难以有效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按“三三制”原则应由企业承担的三分之一,由于企业无力支付,也只能由县财政和社会筹资负担。(三)县财政投入经费到位难。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地方财政对社保及低保都要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和经费。我县因财政困难,尽管作了最大努力,但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有时连代扣资金也难以按时拨付。到20xx年12月底,县财政累计欠拨各项保险基金及经费达2461.5万元。县财政欠拨各项保险基金及经费数目(截止20xx年12月底)单位经费(万元)基金(万元)合计(万元)备注城镇

36、职工养老保险所28175203机关事业单位保险所24.8868.7893.5劳动就业服务中心238238委托财政代扣各事业单位失业保险金再就业办公室528528财政预算和代扣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医疗保险所3357360民政局低保股239239按财政收入的1-1.5投入合计55.82405.72461.5(四)“三条保障线”还存在个别“死角”。一是失业保险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由于资金不足,目前存在五个方面的人员失控:1、一些协议期满但未出中心的下岗职工无法继续领取基本生活费;2、未进中心的下岗职工领不到基本生活费,同时也未能进入“低保”;3、已出中心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没有得到应有的社

37、会保障,已出中心并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部分人员社会保险接续难;4、企业新裁减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没有着落;5、部分困难企业的在职职工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但又因拖欠的工资被计为“应得收入”而进入不了“低保”。二是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在执行中有偏差。一些企业领导和城镇居委会负责人一怕麻烦,二怕得罪人,对低保扩面简单从事,有多少人办理多少人;有的企业鉴于低保面大,落实低保政策难度大,又担心攀比会引起不稳定,对困难家庭或有待业人员的家庭干脆采取一户解决一人的办法,导致出现平均主义倾向;有些“低保”对象有一定劳动收入,但个人瞒报,核实又比较难,所以实际收入算得低,导致享受“低保”的比不享受“低保”的家庭收入还

38、高;同时,由于低保资金有限,而低保面已经扩大,低保对象增多,加上家庭收入情况无法准确统计等,低保补差只好按人平每月几十元不等的标准发放,难以真实反映贫困家庭的困难程度,致使低保对象心理不平衡。三、对策建议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标志。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广覆盖、低水平、社会化、可持续的原则,认真负责地抓紧抓好这项工作,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发展“推进器”、收入“调节器”和社会稳定“减震器”的作用。(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及紧迫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

39、识,切实增强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扎扎实实做好工作,让每一名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都能按时足额领到生活费和养老保险金。劳动社保和民政部门作为“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对有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和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变“要我保”为“我要保”。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教育,使他们切实负起责任,自觉承担做好本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工作的义务,按规定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费。(二)建立稳定可靠的筹资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资金问题的解决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关键。要切实

40、做到以“发”促收、以“扩”促收、以“建”促收、以“管”促收,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一是继续认真落实“三三制”筹资原则,在抓好企业和社会资金筹措的同时,政府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比例。二是劳动社保和民政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上级财政的投入,确保社会保障资金不留缺口。三是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这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前提。目前全县已经把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全部纳入了覆盖范围,当前扩面的重点是外商投资和私营企业,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把这些企业纳进来。四是强化基金征缴工作,扩大基金规模。凡有能力缴纳保险费的企业都要及时足额缴纳,对有能力缴纳而不缴的企业和欠费大户,由政府出面

41、实施必要的行政措施,督促企业缴纳。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制度,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剂基金,确保发放。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管理机构内部监督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机制,防止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三)慎重稳妥地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建立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改革任重道远,既要着眼于新机制的建立,又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积极稳妥地推进。一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要实现100。巩固“两个确保”仍然是各级政府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42、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00按时足额发放和100社会化发放。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规范化,制定和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坚持“三不原则”(不转向、不动摇、不后退),并建立个人帐户,确保记帐率达到100。二是医疗保险要有突破性进展。要以规范管理机制、扩大覆盖面、解决困难人群医疗保障问题、完善政策体系为重点,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和稳健运行,提高医疗保险的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三是失业保险要全面启动。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日益彰显。要按照积极主动、稳妥慎重、确保社会稳定的原则,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障制度的衔接和“并轨”工作,使下

43、岗职工出中心进市场,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双重功能。四是巩固、发展、规范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先,民政部门要采取超常规措施,通过抽调人员走街串巷、进厂入户,对低保对象进行大规模的普查和排查,严格按实际收入准确核定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要把企业改组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困难群体包括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特困职工家庭,以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中新出现的需要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作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他们的“低保”问题,做到应保尽保。其次,要规范管理。克服平均主义倾向,避免简单化,严格按政策操作落实,并实行“三公开

44、”,即保障对象公开、标准公开、资金公开,做到三榜公布;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每年复查变更保障对象和每人每户补助差额的工作机制,使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再次,要实施全社会共同救助。建设、卫生、教育、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低保对象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税收、水电、煤气等方面的社会救助,共同解决低保户的实际困难。五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探索适合于进城农民工、失去土地的农民、小城镇农转非人员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这必将“激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县随着城镇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人均占

45、有耕地越来越少;受市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民的土地收益呈下降趋势,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并且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土地流转的加速,将来谁为农民养老已是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要抓住机遇,尽快探讨如何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如何解决失土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可根据“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在土地征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并按照被征地农民的年龄建立不同标准的个人帐户;从土地流转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建立农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四)努力拓宽就业门路,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企业缴费和职工投保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是要培植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在经济结构和产

46、业结构的调整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优势企业帮助扶持中小企业脱困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优先安置下岗职工;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转岗分流,创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减少下岗职工数量;鼓励支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对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或组织起来就业、自谋职业的下岗职工继续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加强社区建设,大力开发社区就业,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二是要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根据下岗职工的意愿、特长和市场需求,正确选择培训专业工种,提高培训质量,增强下岗职工竞争就业的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为下岗职工提供创业信息和条件;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县财政从专项经费中给予补助。三是要积极推进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劳动力供求信息专线联网、搞好对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职业需求预测,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23 /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