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1681895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故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语故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语故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语故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语故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故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故事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成语故事第一课水滴石穿一、教学目的: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生 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生 2: “水滴石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 错误虽小, 但累积起来, 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生 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2、 了解寓意: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 “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 坚持不懈, 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3、知识的拓展延伸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4、作业: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教学反思“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 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去思考, 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去理解 “水滴石穿

3、”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 水滴很顽强, 但在 “水滴石穿” 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第二课 滥竽充数教学目标:1、学习, 滥竽充数的生字词。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思索回答

4、师引导学生, 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是民间口语, 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 。带领学生读课题。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1、师 :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师: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 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师 : 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竽 腮 俸禄 奏开火车读,讲生字词读及写的时候的注意点,齐读,组词扩词2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5、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小黑板上的问题是:( 1)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 他为什么要充数?( 3) 他为什么能充数?( 4) 他充数的结果如何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师 :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1) 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2) 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3) 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重点讲“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师 : 这里的居然能换个词吗?生:竟然。师:从居然你看出了什么?生:南郭先生蒙混骗人,不该得到俸禄。(4) 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湣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师:

6、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生 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生 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生: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在黑板上写出寓意。四、作业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 1)仔细体会我们所学的这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2)搜集与我们课文类似的成语故事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

7、里面充数。 在今后的学习中, 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第三课 坐井观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了解成语中的故事及意思。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3、情感目标: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成语的内容。教学难点: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了解成语中的故事。2、教师: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 3 分钟)1、小朋友,你们有什么爱好呢?(学生自主回答)这么多爱好啊,老师今天要考一考你们,请你们猜动画片的名字!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的动画。2、 教师导语: 小朋友们真厉害啊! 今天, 我们要认识很多更有趣的成语, 因为,

8、每个成语里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板书课题:有故事的成语。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 20分钟)1、小朋友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成语,如果你在读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娃娃,就拼一拼它头上的章节。要特别注意平、翘舌,前、后鼻韵,鼻边音的字。等会老师还要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呢!2、师生赛读成语。3、课件出示生字娃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每出示一个字娃娃,就让一个小朋友说,其他的认真地听他说正确没有。4、小组合作探究: (每小组讨论4 个字) ,哪个字你容易叫错,是怎样记住它们的样子的?派代表说一说。5、做识字游戏:将字娃娃贴成一座山的样子,学生搬山,认识一个生字,扩词后,就搬掉一块,直到搬完为止。三

9、、精读课文,领会感悟。 ( 14 分钟)1、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说名字。2、小组活动:先读一读成语,边读边想成语的故事,再在小组内把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小伙伴听,派代表在班上讲。3、我会猜,教师出示课件守株待兔 、 刻舟求剑 ,学生猜。四、拓展延伸。 ( 3 分钟)1、回家后,把你领会到的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积累成语,并阅读有关成语的课外书籍,准备开展一次讲成语故事的比赛。字等字数不等的成语。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了坐井观天所蕴含的寓意,明白了看事情不能以偏概全。第四课 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成语 “刻舟求剑” 的含义, 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 朗读

10、课文,背诵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 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 (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2 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

11、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 主要内容。(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 读第一段。 (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 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 要内容。3) 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 理解 “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 2 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 “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

12、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 , “刻了一个记号” 联系起来, 体会 “一点儿也不着急” 的意思, 并在看图中理解 “船舷” 和“记号”的词义。 )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3 读第三段。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赶快捞吧! ” )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 ”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 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4 学第四段。 (重点

13、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 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船靠岸后, 从船上刻记 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分析、 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 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5 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1) “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

14、)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教学反思:学生明白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五课 南辕北辙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1. 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2. (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3. 出示马车图,释题:( 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 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15、。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1. 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新词,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 查工具书或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语。2. 检查反馈:( 1)认读生字词语。注意重点指导: “辙、式、缠”是翘舌音; “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 “式” 不要加撇, “辙” 可与 “撒” 相比较; 理解 “好把式、 盘缠” 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1.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 然段。2. 指名质疑: 读完后, 你有什么问题提出? (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3. 好,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

16、人物。 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 (他 的朋友) 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 画出相关的 句子。4. 分组合作学习: 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 自由选择一个最 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5. 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朋友( )说: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坐车人( )说: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坐车人( )说: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说: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坐车人( )说: “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1 朋

17、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 谁愿意当我的老师 劝劝我?(师生互评)2 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自评互评)( 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朋友: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 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1. 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2. 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上“只有才”3. 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4. 小结:

18、 是啊,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 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 “南辕北辙” 的行为,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 学生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第六课 画龙点睛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 绿线中的 4 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3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

19、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2 、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 “想当然” 之类, 多于四个字的如 “桃李满天下” “真金不怕火炼” “心有余而力不足”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1 、布置课内预习要求。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

20、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2 、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chu o s & feng l ub i y n h u戳腮俸禄壁韵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腾空俸禄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戳穿墙壁滥竽充数张口结舌4 、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三、指导预习及写字。1 、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2 、指导书写习字册。四、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第

21、七课 画蛇添足一、教学目标1、学习画蛇添足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重点读懂画蛇添足这篇文章。三、难点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四、教具准备1、幻灯片2、古筝乐曲3、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了一篇文言文掩耳盗铃 。从中我们明白了文言文读着让人觉得拗口、别扭,甚至有点难理解,但是同学们只要认真,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学会。在这里我想问大家: “你们有不有信心?” (生答: “有! ”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画蛇添足 。、新授(一)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文,老师指导。 (二)1、学生自己读。2、教

22、师出示下列生字词,指名读一读。 (用小黑板出示)祠者赐舍人卮酒相谓遂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4、教师范读,学生倾听。5、学生齐读。 (播放古筝乐曲)(3) 、小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1、教师导:其实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读懂它。而读懂文言文关键是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么怎样去理解文言文的语句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句。“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 (用小黑板出示)2、那么“祠者” 、 “舍人” 、 “卮酒”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3、教师小结:不错,对于不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看看注释,它能帮助我们读懂文言文。你再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4、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

23、结合注释,自学文言文后面的句子。学习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5、反馈:说说文言文的大意。6、课堂比赛: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7、学生讨论:不是说先画好的人可以一个人饮这壶酒吗?他为什么没有喝到酒呢?8、指名说一说:从这个人身上,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4) 、拓展延伸,警醒学生。1、教师:你们能从现实生活中举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对这个道理的体会吗?2、小结:是呀,这个寓言说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三、总结今天, 我们从这个文言文中不但获得了快乐, 而且还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希望大家以后多 读读寓言故事。最后我建议大家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你一定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收获!四、作业

24、背诵这则寓言。板书设计先画完蛇有酒喝画完蛇后又画脚没酒喝道理: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第八课 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2、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3、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4、练习复述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1、复述课文。2、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从题目惊弓之鸟就让我们知道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围

25、绕以下问题: 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请自由读课文)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能手”是什么意思?3、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4、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三、学习第二至八自然段1、是一只怎样的大雁?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2、板书:用“?”找出更羸说的话,用“?”找出魏王说的话。3、同桌两人互相练习对话。 (指两名学生朗读)4、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羸是怎样做的句子。5、出示投影:更羸并不取箭,他

26、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6、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7、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哪个同学的表演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注:正确做法:右手要松开。 )8、让学生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板书:直往上飞直掉下来)9、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二至八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10 、引导学生装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11、过渡: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四、学习第九

27、自然段1、默读第九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目自学。更羸说了几句话?用“?”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标出更羸的分析。 板书更羸分析后得出的结果。箭伤孤单失群,引导学生讨论四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所以从文章结构,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进行叙述。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 我们理清了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 清楚地了解到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 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来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听到弦响会受到惊高飞, 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 (板书) 善 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3、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五、复述课文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课文。六、布置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