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说课稿】有理数的除法法则.pdf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694573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说课稿】有理数的除法法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说课稿】有理数的除法法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说课稿】有理数的除法法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说课稿】有理数的除法法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说课稿】有理数的除法法则.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 28 8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八节中有理数的除法。 下面我就 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说明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 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熟练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必备知识,它与有理数的其 它运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整节内容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化未知到已 知、用已知求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体验数学思维的力量,发展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

2、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方面: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求 有理数的倒数,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 想,感知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相互转化性。 (3)情感态度方面:通过生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 要性,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 究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节课 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

3、运算。勤思、善思,是学好数学的必要 条件。 本节内容是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利用乘法进 行,基于此,教科书中给出了两种法则,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这两种法则有一 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二、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 法是: 1、教法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思维活跃,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本 节课充分借助多媒体来增强直观效果。运用“自学辅导”模式,遵循“面向全 体,尊重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把 教学过程化为学生自学、大胆猜想

4、、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使课堂教学遵 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学法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教 师的组织引导下, 采用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 让学生思考问题、 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 主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设计问题,导入课题,提出课堂教学目标。 本着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原则,首先出示了学生熟知的问题, () (2)=8,9()36,4()16,看到这三个问题,学生自 然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联想到“除法”。此时,教师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接着 课件揭

5、示教学目标。这样,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 围绕目标进行探究,这样坚持揭示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指导学生自学。 课件揭示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 44 页内容;()小组讨论疑难问题。这 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 效,与此同时,坚持每次自学前给予方法指导,可以使学生积累自学方法,从而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使每个学生都 积极动脑,认真学习,从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

6、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重点巡视 中差的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4、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展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后进生板演或回答,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 答或板演时, 要照顾到全体同学, 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 随时准备纠正错误, 通过巡视,搜集学生存在的错误,并在头脑里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哪些 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把倾向性的错误用彩色粉笔写在黑板对应练习处, 供讲评时用。 通过这个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已致用的能力。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 学生观察板演,找出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的相同,学生 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小组讨

7、论,说出错因,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 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学习。这个过程既是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又通过 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优等生了解更加透彻,训练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 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 学生寻找规律, 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 引导学生找出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这是从理论到理论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6、当堂训练。 为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我给出一组练习。 (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第 23 页),这组题目,分三个梯度:法则的直接运用、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解 决实际问题,而且把这些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通过完成

8、课堂作业,检测每一 位学生是否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断巡视,了解哪些同 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使课外辅导要有针对 性。 7、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通过前六个环节,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 生进行反思,整理知识,总结规律,提炼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对本节课归 纳总结、感悟点滴,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及表 达能力。 8、布置作业。 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请学生自编 46 个题目,让学生做到作业本上,以考查学 生对本节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说明。 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黑板的正上方中间处写明课题,然后把板书分 为左右两部分, 左边是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为了培养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 语言的能力,板书中只出现两种法则的符号表示,从而加深他们对法则的理解, 板书右边是学生的板演,以便于比较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板书下方是课堂小 结,重点写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有理数的乘法,以体现本节课中的重要 的数学思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