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1712174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6、开国大典教材简析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 学会 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68 自然段。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3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 3 个生字,理解部分新

2、词。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教学过程:一、解题1、出示课题,读题。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二、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2 、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3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4 、解决疑难,发现疑难。三、交流1、试说课题意思。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教案设计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

3、、隆重、热烈的气氛。4、随机学习重点句。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完成作业本第 1、 2 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2、背诵第 68 自然段。教学过程:、阅读第二段1、理清典礼过程。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二、阅读第三段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

4、流成果三、作业1、背诵 68节。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教学目标:第三课时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教案设计2、背诵68节。二、阅读第四段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2、理解。3、朗读第14 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 4 个怎样的场面。2、整理语言

5、,归纳主要内容。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 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4、完成作业本6、 7 题,交流。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四、作业选做: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板书设计:会场情景盛大6开国大典典礼盛况-隆重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阅兵式 -威武群众游行-壮观”画出正确的字(再 在)现(捡检)阅水到()成长( )内外大江典礼。()作业设计:1、根据词语的意思,用“(竟 竞)争 (宣 宜)读(连 联)欢事(绩 迹)

6、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四( )八方 ( )山倒海( )北五( )六色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典:标准,法则;诗文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1) . 雷锋永远是大家学习的典范。2) . 开国大典的每一声炮响,全场都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3) . 我知道“将相和”这个典故的来历。 (融:融化;融合;流通。4) .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5) .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6) .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反义词。1) . 我们的语文老师讲课很幽默,本来很抽象的道理,经他一讲就显得具体了。()2) . 我国淡水资源缺乏,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决不能浪费。( )()3)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