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迁移规律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1720096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迁移规律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9迁移规律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9迁移规律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迁移规律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迁移规律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9迁移规律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祝倩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环环相扣的严谨并有逻辑性。运用迁移规律计算就是教师设法为教学新的计算知识和方法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的计算中的铺垫作用。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充分运用迁移规律与原理,让学生亲身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能把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方法应用于不同的计算环境,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计算的技能。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四则运算方法及简便运算方法,运用迁移的方法来学新的计算知识较为简单,而低年级学生迁移分析能力逊于高年级学生。那么低年级数学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迁移规律呢? 一、注意知识的联系性,精心安排复

2、习和基本训练的内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练习,是学生应用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知识的应用,同知识能力的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心理学家把知识的应用看作是知识的再迁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练习的设计,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去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并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进行渗透和拓宽,为后继学习的进一步迁移作好准备。练习要有针对性。注重对比训练。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导课中,相机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迁移练习要针对计算的重点

3、、难点和关键的地方来设计,才能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要注意认真设计教学过程,促使迁移顺利进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而不是仅从教材出发。 一般说来,方法比具体的知识来得更抽象、更概括。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的研究方法具有共通之处,但关键是在教学时要能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即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内容相关联,使之

4、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其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由于教学理念上的差异会引起教学行为的差异,学生能否实现从已有知识经验到新的认知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运用好迁移这一环节。如: 在学习了整百数加减的口算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继续利用迁移的方法来学习,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方法。 5000+3000= ( )个千加( )个千是( )个千。 9000-6000= ( )个千减( )个千是( )个千. 在整百整千的加减掌握之后,顺势让学生迁移类推到整十数加减口算,学生基本不需要考虑就能总结出运算方法。 270+20= 想

5、: ( )个十加( )个十是( )十。 980-50= 想 : ( )个十减( )个十是( )十。 最后学生轻松就能总结出:口算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把它们看作以十、百、千作单位的数来相加减,然后按照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来进行计算。这样就突出了重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突破难点,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把没学过的算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算式再计算。这种转化的思想,即迁移,使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和方法迁移,不仅发现并总结了整千、整百、整十数加减计算策略,而且还体验到转化和策略优化的思想方法。 三、在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中运用知识的迁移 放手让学生探索计算策略时,教师扩大学

6、生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利用知识的迁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去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进位的方法,去感悟数学的真谛。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这节课中,探索估算的策略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也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得到的,而是教师放手组织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算一算”“趣味练习”等系列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在学生交流算法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四、要注意数学计算迁移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学教学要密切联

7、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五一节,布置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寻找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年级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我和爸爸妈妈去上海参观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我们来到售票窗口,看见有三种不同的票价,90米下球体观光层50元,263米上球体观光层70元,350米太空舱观光层100元,我发现门票的价格不同,观光塔的高度越高票价就越贵。我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迁移能力,就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计算课也是如此,恰当的运用迁移规律,会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能更准确的理解算理,掌握法则。在学习新的计算法则时,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点的异同点,使学生在比较中,能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多角度、多侧面的联系,新知识才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生根”,使原有知识结构得到发展。(山东青岛四流中路第三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