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研究设想.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726987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尺》研究设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例尺》研究设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例尺》研究设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比例尺》研究设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比例尺》研究设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例尺》研究设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尺》研究设想.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比例尺研究设想河滨小学王尚云一、教材分析:比例尺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8页的内容,它是在 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有较强 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 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o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看懂线段比例尺,会 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 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

2、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 尺与线段比例尺相互转化。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o二、学情: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 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三、教法、学法: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有效地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 2次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现和发现方 法,再从全班内交流,让学生思维个性得到发展,每个

3、同学从回报交 流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 态度得到较好处理。2、通过说一说、测一测、量一量的方法进行独立解决问题。本课我准备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学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探索、概括概念、应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学习过程比例尺教学反思河滨小学王尚云教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以人为本, 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精神呢?反思这 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了以下感受:一、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要自然融合这两个教学片段,都是按这样的思路展开的,开始,从生活中引 入数学问题“画王老师家到学

4、校的距离”,让学生研究图上距离和实际 距离的关系,进而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但后一个的教学过程比 前面的顺畅自然,因为后者更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已有数学知识 和新学知识的融合。达到了旧知到新知的自然过渡,同时也促进了学 生的主动发展。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在图上是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如何上升到比 例尺这一新知识中来呢?首先,请同学们分析所画的图上距离和实际 距离的关系,学生自然启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了一定的倍数”, 此时,老师提问“为什么所画的图上距离不一样呢? ”,通过让同学 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点明这个比就是今天要学的比例尺。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几倍、比的

5、意义” 为纽带,把原有的生活经验“缩小后画在图上”和新知识“比例尺 的意义”进行了融会贯通,做到了三者之间的自然融合。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 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 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想,这一过程也就是生活经验和 新旧数学知识的融合过程,融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建构,提高了学生 的应用和学习能力,实现了学生的生命发展。二、教师的点拨与讲解要适时适度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好这一角色 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

6、必需的;教 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在教学片段1中,教师的讲解更多的是灌输,如教师对比例尺意 义的揭示,它没有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 还没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此时教师的讲解是苍白无力的。而教学 片断2就有不同,由简单的画图到具体分析画图的思维过程,当同学 们对生活问题数学化后,比例尺意义的揭示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 风” 了,此时,教师的讲解成为必然。学生的学习因为教师适时的讲 解有了自然过渡,实现了学生认知的和谐发展。当然,教师的讲解和点拨还应是适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配角, 他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服务的,因此,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应具有启发 性。

7、片段2中,教师请同学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里,不 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所展示的思维水平又是不 同的,如:1: 50000, 2.5: 250000c这样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深层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教师不必讲明,学生自会解说, 最后是殊途同归,揭示比例尺的意义。这样的启发与讲解注重了学生 的个别差异,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促进了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三、学生的理解要肯定和评价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 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 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在片段1中,对于求比例尺,我迫切希望同学能用例题中的方法 去解答,对于学生的不同解法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让学生对自己的 解法加以阐述,也没有对学生的解法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无疑是违背 新课程标准的。片段2中,这一点稍有改善,教师能循着学生的思路 展开教学,在写比例尺时,学生中出现了多种求法,此时,教师和学 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 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强调,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 要注意书写的规范与完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 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 力的同时,学会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