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738421 上传时间:2021-09-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一、名词解释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2、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蓝色)、空气隔离(黄色)、飞沫隔离(粉红色)防护用具包括:防护帽、防护服、N-95呼吸器口罩 、手套、 护目镜、防护鞋、面罩3、隔

2、离:是把传染病人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安置在指定地方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二、标准预防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进行内窥镜检查、拔牙、镶牙等与病人血液接触工作时,须穿防护衣、戴口罩、手套、防护镜。4、医务人员手部(收不)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

3、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手套。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7、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三、锐器伤的预防措施1、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2、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实施手术时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传递刀剪等锐器时应使用弯盘。3、使用过的一次性注

4、射器套不可双手覆帽。如要回针帽,可用单手技术;4、操作完毕后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他尖锐物品立即装入锐器盒内,严禁处理前折弯或打断针头,必要时用钳子夹住针头拔出;5、在加药液折安瓿时戴手套,采用专制折安瓿器折断安瓿,不用手直接折断安瓿,科有效避免折安瓿时玻璃划伤双手,6、诊疗和护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产品,如真空抽血设备、安全留置针、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带有安全滑套的针筒,可阻止和减少锐器伤害的发生7、给躁动患者进行操作时应有助手协助和必要的约束措施。四、职业暴露后的监测与随访暴露病种 检查项目 暴露后检查时间HBV 肝功能、乙肝两对半 即刻、

5、半年内每个月检测一次HCV 肝功能、丙肝抗体 即刻1、3、6个月梅毒 梅毒抗体 即刻、3个月后HIV HIV抗体 即刻、4.、8、12周及6个月和12月五、暴露后处理流程各科室已有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一般防护:使用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 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外科口罩,3、 认真执行手卫生,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 在一般防护基础上,根据需要穿隔离衣、带乳胶手套,4、 严格执行手卫生,5、 结束工作时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级防护:适用

6、于进入H1N1流感观察室、甲型HINI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 在一级防护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进入传染病区穿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鞋套;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戴防护镜;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时戴手套;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使用面罩。4、 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防护用品,并注意口腔、鼻粘膜、眼睛的卫生与防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甲HINI病人进行有创操作时。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 清洁区进

7、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带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破损的戴乳胶手套。2.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 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3.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注意事项:1. 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2.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3. 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人时,隔离衣可连续使用,4. 隔离衣被患者体液、血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5. 隔离区工作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超过37.5度时,及时就诊。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