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钻石卷:高考专题演练12《生物与环境》要点.docx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1757285 上传时间:2021-09-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钻石卷:高考专题演练12《生物与环境》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二轮钻石卷:高考专题演练12《生物与环境》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二轮钻石卷:高考专题演练12《生物与环境》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二轮钻石卷:高考专题演练12《生物与环境》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二轮钻石卷:高考专题演练12《生物与环境》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钻石卷:高考专题演练12《生物与环境》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钻石卷:高考专题演练12《生物与环境》要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演练(十二)生物与环境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 (2013福建理综)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 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 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演替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等知识。退化林地 还保留原有土壤条件等,所以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

2、次生演替;常采用样方 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物种数少、植物丰富度低; 森林恢复使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均增加,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答案 D2. (2013江苏单科)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 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 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 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 质(或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

3、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等相关知识。根据表格中数据结果进 行分析,可以看出边坡甲比边坡乙物种数目多,因此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增 加物种数目,从而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 物导致环境改变的结果;边坡甲虽没有移栽乔木,但随着演替的进行,将来 也会出现乔木;边坡甲的群落演替最终会达到相对稳定,因此不会随时间延 长而逐渐加剧,因此 B项分析最为合理。答案 B3. (2013安徽合肥二模)把添加少量饲料的一定量的自来水,均分到两个 大小相同的水梢甲和乙中,再分别投放少量并且相等的同种草履虫。以后只 对乙水梢给予一次

4、适量的饲料补充,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 分别对甲、乙水梢中草履虫进行培养。以下哪项预期结果合理()表示甲中种群(下图中:补充饲料A.种群数量补充饲料B.表示乙中种群)补充饲料补充饲料C.D.解析 据题意,在一定量的自来水中添加少量饲料,此时培养液中营养 物质较少。在补充饲料之前,甲、乙水梢中的草履虫数量变化相同,乙水梢 补充饲料后,草履虫种群数量增加较甲水梢中快,由于空间和营养物质是有 限的,补充饲料后草履虫的数量仍呈现 S”型增长。答案 B4. (2013北京海淀一模)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具体长、种群生物 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由50?(EE)*

5、盘0400600 800 1000种群密度(只/m今A. 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少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C.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解析 生物量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有机物质量,A点时个体较少,故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A项错误;种群密度最大时,个体间的斗 争最激烈,C项错误;由图知,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不呈正相关,D项错误。答案 B5. (2012山东滨州一模)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入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

6、量相同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为 J型增长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少解析 乌鸦属于较大且运动性强的动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A项 错误;第3年和第9年乌鸦种群数量变化的 入值相同,但这两年的乌鸦种群数量不同,B项错误;J”型曲线的入值是固定值,题图与之不符,C项错误;第3年到第9年间,入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在 910年间种 群数量保持稳定,种群数量最少,D项正确。答案 D6. (2013安徽合肥第一次质检)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 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 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 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

7、误差较大,分 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解析在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该鲫鱼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在调查时 研究对象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脱落、不能影响到标志 对象的正常活动,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做到随机捕鱼,只有这样才能减小 估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使调查结果准确,具有代表性。答案 D7. (2013广东理综)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 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妒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妒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8. 土著鱼在与妒

8、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的基本知识。由题中信息 “鱼a、鱼b为两种小 型土著鱼”且题干中说明妒鱼以中小型鱼类为食可推知妒鱼处于食物链的第 四营养级,根据“某一营养级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 级”的知识可推知A项正确;土著鱼与妒鱼属于捕食关系,B项错误;引入妒鱼短时间内,鱼a、鱼b将减少,浮游动物总量增加,浮游植物减少,C、D项错误。答案A0 15 30 45 60 75 90 105 时间(d)8. (2013江苏单科)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 于7月20 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 3

9、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 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多选)(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8. 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 生物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生物分解作用的相关知识。从环境条件分析, 露天堆放会导致水分不足,水泡处理会导致氧气不足,土埋处理时空气和水 分条件较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故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 秸秆的合理方法;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 30天,因气温较高,微生

10、物分解 活动增强,则3条曲线的位辂将呈现下移趋势;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低于厌氧性微生物。答案 AB阳光、空气,水9. (2013辽宁大连模拟)如右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 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 A种群能量的 10%20% 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 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A.有一种说法错误B.有两种说法错误C.有三种说法错误D.以上说法都错误解析 生物群落是所有生物的集合,该图含有阳光、空气、水,不能表 示生物群落;B、C、F一共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

11、10%20%; E和F 在同一地域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它们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若 D种群 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密度可能逐渐增大,E捕食D, E种群密度有可 能也随之逐渐增大。答案C10. (2013江西上饶一模)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 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主要是因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吃与被 吃的关系不可逆转B.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C.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从能量关系看,十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主要是因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 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这

12、句话是正确的;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 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大约是 10%20%;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 固定的太阳能,即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可以包括三 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自身呼吸作用所消耗。答案C11. (2013汕头调研)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2. 成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过程提供的C. D经、过程获得的能量占 A、B、C总能量的10%20%D. C处在第三营养级解析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以 CO2形式进行的,故图中

13、大气中的气体X代表CO2;图中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由太阳提供;捕食食物 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 ,而D项为分解者。答案 D12. (2013湖北黄冈月考)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 系简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能量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C. 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D.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 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 环境解析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属于其中的一部分

14、;生物圈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则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 需要太阳光源源不断提供能量;从图示来看,所有的生物都被D利用,D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碳循环中碳进入生物群落和离开生物群落都 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 (12分)(2013课标I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 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 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

15、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 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 “复杂”),原因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相关知识。(1)由于被破坏的常绿阔叶林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 留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故此类演替为次生演替。(2)在题表所罗列的群落中,草丛营养结构最简单,物种种类最少,故其恢复力稳定性最强;而常绿 阔叶林营

16、养结构最复杂,物种种类最多,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故其抵抗力 稳定性最强。(3)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中生存的动物分层的 复杂程度。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14. (10分)(2013江苏单科)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 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 3次重复,实验持续2 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

17、著高于对照 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 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 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的速率。(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填序号)。鸟土壤质地光照水体肥力稻田杂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食物网、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1)实验设辂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故每个处理设辂3次重复

18、,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放养的杂食性鲫鱼会大量捕食以浮游 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同时鱼的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从而使实验 组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随着时间的延续,浮游植物和水稻 竞争稻田中有限的矿质元素等生存条件,水稻生长旺盛即水稻在竞争中处于 优势地位,浮游植物便会大幅度减少,浮游植物光合产量下降,最终导致以 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减少。(4)稻田中鱼类的加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营 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5)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为鲫鱼的有无,与土壤质地、光照、水体肥力、稻田杂草相比,鸟可以捕食鱼,故对该实

19、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应为 鸟。答案(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2)浮游动物(3)竞争(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15. (18分)(2013江苏苏北四市二模)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 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 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 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图2出生率/死亡率(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 式是 O(3

20、)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答案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2.7%(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有机物中化学能(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 者即给分)5(4)C E(5)群落(或次生)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 X 103kJ/2、(m y)。(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 复的过程属于演替。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有两种方式:输入太阳能和人为输入有机物,从图可以

21、推知,该生态系统输入的太阳能为3+14 + 70 + 23= 110X 103kJ/(m* 2y),输入的有机物能量为7X103 kJ/( m2y),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 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 递效率为14/110X 100%= 12.7%(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 (或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化学 能。(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 被受损,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补偿能量输入可 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0.5+4+9)=2.5X 103 kJ/(m2y),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 (0.05+0.25+ 2.14 5.1)-2.5= 5X103 kJ/(m2 y)o (4)由图 2可知,种群密度在 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 0, 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 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或次生)演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