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故障处理方法[综合材料].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12826 上传时间:2021-09-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输故障处理方法[综合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输故障处理方法[综合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输故障处理方法[综合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输故障处理方法 我们都知道,故障定位的一般原则是“先外部,后传输;先单站,后单板;先线路,后支路;先高级,后低级”.如何在实践中根据设备网管告警及利用仪表等,在最短时间内落实并处理故障,是每一位维护人员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一、传输故障定位的基本原则 1先抢通后修复 在出现故障时,我们要首先保证业务,然后再进行故障修复。如果存在影响业务情况下的传输网络告警故障,如在2Mbit/s业务通道出现LOS(信号丢失)告警,由于外线原因导致的收无光或收光弱告警,板件故障等情况下产生的故障,必须首先抢通业务。不过要想先抢通业务需要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网络中有与故障通道相同起始点的可用通道资源或与故障板件相

2、同的可用备板。 2先外部后传输 在处理故障时我们要先排除外部的可能因素,如断纤、终端设备故障、设备电源或机房环境配套故障等,然后进行传输系统原因查找。当可能存在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传输网络告警故障时,如设备温度告警、光路告警、网元失效告警,也需照此办法处理。 3先单站后单板 在查找传输设备故障原因时,我们需要先定位到单站点,再定位到对应板件。一般设备故障时,不会只是一个站点出现告警,而是在很多站点同时出现告警,至少存在本端和对端的问题。我们要第一时间联系厂家和网管中心,根据现场设备情况,分析和判断缩小范围,快速、准确地定位是哪个单站的问题,而后尽可能准确地将故障定位到单站后再具体定位到单板。如处

3、理光路误码、光功率异常等告警处理时,需要联系网管中心,查看网管业务数据情况,结合业务信号流,对告警与性能事件进行分析。可采用环回法、替代法、数据分析法、仪表测试法来判断告警及故障产生的原因,将其定位到单板。 4先线路后支路 在处理故障时,如果支路出现了大量AIS告警,这时需要先排除线路板故障再查看支路板故障。由于传输系统线路板的故障常常会引起支路板的异常告警,在处理告警时,应按“先线路后支路”的顺序,排除网管告警;如支路出现大量AIS则首先查看线路板是否出现LOS告警或其他异常告警,再查看支路板告警。 5先高级后低级 在进行告警分析时,先分析高级别告警再分析低级别告警。特别是当高、低级别告警同

4、时存在时,应首先分析级别高的告警,如紧急告警、主要告警,然后再分析低级别的告警,如次要告警、一般告警。处理告警时,我们要优先处理影响业务的告警。 二、常见故障分类 在日常施工和维护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光缆线路故障。主要是光缆线路中断,光缆线路总衰耗过大、收发光弱等。 (2)尾纤故障。主要是尾纤断,尾纤弯曲半径过小,法兰盘接头有灰尘及尾纤头脏等。 (3)单盘故障。包括线路板、2M板、时钟板、交叉板、主控板等器件损坏和由于环境、温湿度等影响板子正常工作等情况。 (4)电缆故障。包括2M电缆中断,DDF架侧2M接口输入/输出端口脱落或松动而造成的接

5、触不良、2M头制作不规范及VDF架卡线松动等。 (5)电源系统故障。包括交流停电,设备直流掉电及熔断器故障等。 (6)网管系统故障。包括网管与设备之间的网线故障或系统异常而造成的ECC通道中断,死机等情况。三、故障处理思路 在遇到故障时,我们应该仔细查看故障现象并分析可能原因,从而做到有方向有目的迅速处理故障。故障处理一般应遵循“先看,再问,然后思考,最后动手”的思路,不要盲目着手就处理,漫无目的,影响效率,还可能造成新的故障。 传输设备故障告警都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出现的,某一设备的故障往往引发相关设备的连锁告警反应,因此,在分析故障告警时,不要仅对某一个告警进行孤立的分析,要从网络系统的角度

6、去分析告警现象,以便正确定位故障点。 到达现场后我们首先查看故障的现象,包括故障出现的位置,有哪些告警,故障的严重程度,对业务造成的影响等,这样才能够明白故障的本质。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我们再结合自己的知识思考、分析,判断何种原因可能引起该种故障等,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最后根据故障定位原则找出故障点, 四、故障定位 1故障定位的关键 SDH设备的故障定位SDH设备的故障定位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将故障点准确定位到单站。由于传输设备自身的应用特点是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送,一般站与站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在进行故障定位时,首先将故障点准确地定位到单站,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和人力、设备来排除该站的故障。 2

7、故障定位的一般原则 在定位故障时,应先排除外部的可能因素,如光纤断、交换故障或电源问题等,再考虑传输设备的问题;在定位故障时,要尽可能准确的定位出是哪个站的问题,再将故障定位到单板;线路板的故障常常会引起支路板的异常告警,因此在故障定位时,先考虑线路,再考虑支路;在分析告警时,应先分析高级别告警,再分析低级别告警。 3定位故障的一般过程 (1) 检查光纤、电缆是否接错、光路和网管系统是否正常,排除设备外的故障。 (2) 检查各站点业务配置是否正确,排除配置错误的可能性。 (3) 通过告警性能来分析故障的原因。 (4) 通过逐段环回来进行故障的区段定位,将故障线路以设备端口、配线架、转换设备等为

8、界面,划分为段,通过测试,将故障最终定位。 (5) 通过更换单板来定位故障板。五、常见故障及分析 1. 业务不通,同时网管上报光信号丢失告警LOS 。 (1) 检查光纤情况,检查光纤的槽位是否接错。 (2) 检查光线路板的收光功率,测试是否收发光不正常,调整光接口,观察告警是否消失。 (3) 检查上一点的的光线路板收发光情况,测试是否收发光不正常,调整光接口,观察告警是否消失。 (4) 如经过以上检查后,告警仍未消失,按照业务中断故障处理流程将光线路板自环检测定位故障点并解决故障。 注意:当两站点过近时,必须通道衰耗问题,必要时添加光衰减器。 2. 业务不通,同时无任何告警 (1) 检查业务不

9、通的站点之间是否被做打环,如果光口板之间存在环回,取消环回并正确连接即可。 (2) 如果没有环回存在,按照业务中断故障处理流程将光口板自环检测定位故障点。 (3) 确定故障光线路板,判断该板收发故障。因为当某块光口板收不到光信号,同时自己也检测不到故障时,该光口板可能不会告警,对端光口板也无远端接收故障告警。 3. 光板发光功率正常,但业务中断。 (1) 检查与此两点间的光缆。 (2) 检查对端光板的光缆是否插好,灵敏度是否正常。 (3) 联系网管数据检查时隙配置,并确认网管上的配置与agent的配置是一致的。 4. 2M业务不通。 可通过查线查线缆连接查数据查接口查设备的流程进行分析 (1)

10、 查看业务不通的2M业务的数量,如果数量很多,应首先考虑为光路问题。 (2) 如果单个或几个2M业务不通时,检查是否为端口问题,联系网管去人是否为此端口,且环回是否正常,如果是数据配置,让网管重新配置正确的时隙配置数据下发到支路板上。如果支路仍然没有信号,复位支路板,若没有其他硬件问题的话,告警会消失。 (3) 如果业务仍然不通,按照故障处理流程对2M支路进行终端侧自环并挂误码仪检测。如果误码仪2M电信号丢失告警不消失,则判定原因可能是2M接口板的接口不好、2M线断或配线架同轴头未焊好,进行检查处理; (4) 如果故障点为与其他厂家对接的2M接口板,可能是由于接地存在压差。需要协调该设备厂家工

11、程师一起协商解决。 (5) 设备投入使用时,2M业务不通,网管上查不出告警和性能,用误码仪离线测试无误码。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ODF架没有接地或传输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没有共地,从而存在较大的压差,解决办法是把地线接好或共地。 注意:2M业务不通时,应留意地线的连接是否正确。六、误码类故障 误码的处理要根据严重程度选择处理时间,如较为严重,则需立即处理,如不严重,则可保持现状,等到业务量少时(如傍晚或半夜)再处理。 故障定位所采用的诊断手段,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尽量缩小影响范围,尽量缩短影响时间。 1.故障原因 光纤接头不清洁或连接不正确;光纤性能劣化、损耗过高;设备接地不好;设备附

12、近有强烈干扰源;设备散热不好,工作温度过高。 2.设备原因 交叉板与线路板、支路板配合不好;时钟同步性能不好;单板失效或性能不好等。 3. 定位故障点方式: (1) 检查光板的收发光功率是否在指标内,如果两端光板的发光功率均在指标内,但收光功率低于指标要求或没有光输入,此时应检查尾纤是否清洁及光板收口到ODF的尾纤连接和耦合情况。 (2) 如果在两端的ODF上的接收光功率都偏低或收无光,说明光缆线路有问题,必须联系光缆线路维护人员及时处理。 (3) 联系网管,对通道进行环回测试如果自环后本光板没有再上报B1/B2性能,说明本光板无故障。同样自环对端光板后对端光板也没有再上报B1/B2性能,说明

13、对端光板无故障。 注意:若线路维护人员要使用OTDR测试光缆时,必须将ODF到光板的连接切断,避免OTDR发出的强光对光板造成损伤。 七、设备对接故障 1. 对接常见问题: (1)线缆连接错误。比如光纤或电缆接错位置。 (2)设备接地问题。可能是一方设备接地有问题,也可能是双方设备不共地。 (3)时钟不同步。比如传输、交换各自的网络内部时钟同步,但两个网络之间不同步。 (4)业务传输形式和终端设备业务接口问题,导致信号转换过多,转接设备和界面过多。 2. 设备对接不成功的处理步骤 (1)检查设备间物理连接的正确性 主要是检查两个设备之间的电缆、光纤连接的正确性,防止电缆的漏焊、虚焊、接触不良,

14、特别是要防止电缆的混线。如果用户侧的业务是从别的传输设备割接至MSAP设备,则在割接前每根中继电缆、光纤都应先贴好标签;养成良好的施工习惯。 (2)检查告警和性能数据 检查对接设备两侧的告警和性能数据。 例如:有时2M口会不断地产生LOS告警并瞬间结束,这说明用户终端设备的2M端口在不停复位,复位的原因可能是对方设备未调好、2M通道质量不好等原因。 (3)检查接地对接成功时请重点检查两设备是否真正共地。 有多起对接不成功的案例,最后的原因都是两个设备未能真正的共地。检查同轴端口的屏蔽层接地。如果对接的设备屏蔽层接地不一致,会由于两个地(保护地、屏蔽地)之间存在直流电位差和交流干扰,影响信号对接

15、时的波形,导致对接不成功。检查对接设备屏蔽层接地的方法: (4)检查电缆距离是否过长通常情况下,75欧姆的2M中继线缆可传送200多米。但中继电缆距离太长有时会导致业务对接失败,表现为业务开不通或者开通后业务经常出现中断的现象。 (5)检查是否信号转接过多 若某一业务要经过多种传输设备或多个厂家的设备传送、转接,可能会出现因转接过多而导致对接不成功的情况发生。有可能是转接设备间及与传输间端口不匹配的原因。八、施工中人为因素故障 有些故障是由于工程施工不规范、工程质量差等原因造成的设备故障。此类问题有的在工程施工期间就能暴露出来,有的可能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或某些外因作用下,才暴露出来,为设备的稳

16、定运行埋下隐患。因此,严格按工程规范施工安装,认真细致的按规范要求进行单点和全网的调试和测试,是防止此类问题出现的有效手段。 部分施工人员缺乏施工经验,有时只是以保证开通为目的,忽略了标准及规范,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 有些故障是因为对产品了解不够深入所导致,对设备的一些细节性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对新老设备的一些特点和差别以及新旧版本的一些特点和差别不是非常清楚的情况下,就贸然开通,往往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在现场升级改造,扩容,新老设备混用,新老版本混用,升级,使用新版本的备板,使用一些未经系统联调的板卡的情况下易出现。 传输数据中心 2014年3月22日11综合2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