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doc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118440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甘肃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甘肃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甘肃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甘肃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甘肃省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二九年七月目录一、前期准备 . . 3二、样地设置 . . 4三、样方设置 . . 5四、样地基本特征调查.7五、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调查. . 11六、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调查. . 13七、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调查. . 15八、家畜补饲情况调查.15九、草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 16十、数据报送 . . 16附件 1: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18附件 2: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25附表 1-7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为规范全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统一草原地面数据采集和入户访问调查的流程,特编写本操作

2、手册。一、前期准备前期准备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基础,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一)明确责任机构 开展草原监测的各市(县、区)要落实专门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各市(县、区)的草原监测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区域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开展草原监测工作的部门,要具体落实责任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二)成立技术组 各市(县、区)要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成立由草原等相关专业、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组,负责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三)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每年由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下发的甘肃省草原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市(县、区)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四)确定调查路线和布点区域 根据省草原技

3、术推广总站下达的样地任务及选择原则,在认真分析和全面了解本市(县、区)草原植被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划定样地选择区域,设计监测路线。(五)组建地面调查小组 为完成地面调查任务,组建若干个地面调查小组,按确定的调查路线和样地布点区域,分别开展地面数据采集和访问调查。每组一般不少于 4 人,且有一名草业科学专业的技术人员。(六)开展技术培训 为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七)收集有关资料 自然条件概况,包括全市(县、区)草原资源、气候、地貌、土壤等方面的情况;社会经济概况,包括人口、农牧业产值、土地利用情况等;畜牧业生产概况,包括畜群结构、饲养方式、草原建设、

4、饲料来源等;自然与生物灾害发生情况等。(八)物资准备 每个调查小组需准备以下器材: 0.25 m2 和 1 m2 样方框各 2 个、刻度测绳 1 个、卷尺 1 个、剪刀 2-3 把、枝剪 2 把、便携式天平(或克称) 1 个、野外记录本 4 个、铅笔 4 支、橡皮 1 块、卷笔刀 1 个、 GPS1 台、数码相机1 台、计算器 1 个、样品袋( 2530cm ,若干)、标本夹、标签(若干)、地形图、草原资源图、调查表格、交通工具。二、样地设置样地应选择在相应群落的典型地段。 样地内要求生境条件、 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等具有相对一致性;样地之间要具有异质性,每个样地能够

5、控制的最大范围内,地貌、植被等条件要具有同质性,即地貌以及植被生长状况应相似。草原植被样地面积应不小于 100 公顷,荒漠植被样地面积可适当扩大,在此范围内设置样条和样方。此外还要考虑交通的便利性。样地的设置原则是:(一)所选样地要具有该类型分布的典型环境和植被特征, 植被系统发育完整,具有代表性。(二)样地选择中,应考虑主要草地类型中优势种、建群种在种类与数量上变化趋势与规律。例如草原沙化、退化监测样地设置应能反映出梯度变化趋势。(三)山地垂直带上分布的不同草原类型,样地应设置在每一垂直分布带的中部,并且坡度、坡向和坡位应相对一致。(四)对隐域性草原分布的地段, 样地设置应选在地段中环境条件

6、相对均匀一致的地区。草原植被呈斑块状分布时,则应增加样地数量,减小样地面积。(五)对于利用方式不同及利用强度不一致的草原,应考虑分别设置样地,如割草地、放牧场、季节性放牧场、休牧草场、禁牧草场、有不同培育措施的草场、存在不同利用强度的草场等,力求全面反映草原植被在不同利用状况下的差异。(六)进行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监测时,要同时选择工程区内样地和工程区外样地进行监测,其他条件如地貌、土壤和原生植被类型均需尽量保持一致。(七)当草原的利用方式或培育措施发生变化时,及时选择新的与该样地相对应的对照样地,以监测上述变化造成的影响。(八)样地一般不设置在过渡带上。三、样方设置样方是能够代表样地信息特征

7、的基本采样单元,用于获取样地的基本信息。(一)设置原则1、样方设置在样地内。2、沿任意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样方。选定第一个样方后, 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依次确定第二个、第三个等等。样方设置既要考虑代表性,又要有随机性。样方之间的间隔不少于250 米,同一样方不同重复之间的间隔不超过250 米。3、如遇河流、建筑物、围栏等障碍,可选择周围邻近地段草原类型相同、利用方式和环境状况基本一致,具有与原定点相同代表性的地点进行采样。4、为获得最接近真实的生物量,在被调查的样地内,尽量选择未利用的区域做测产样方。5、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监测,要在工程区围栏内、外分别设置样方,进行内、外植被的对比分析。内、

8、外样方所处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要一致。不同组的对照样方尽量分布在不同的工程区域。(二)样方种类1、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样地内只有草本、 半灌木及矮小灌木植物, 按表 2 内容进行调查。 布设样方的面积一般为 1m2 ,若样地植被分布呈斑块状或者较为稀疏,应将样方扩大到2-4m2 。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的高度:一般草本为80cm 以下、半灌木及矮小灌木为 50cm 以下(且不形成大株丛) 。2、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样地内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且数量较多或分布较为均匀,则按表 3 内容进行调查,布设样方的面积为100 m2。高大草本的高度一般为80cm 以上,灌木高度一般在

9、 50cm 以上。这些植物通常形成大的株丛,有坚硬而家畜不能直接采食的枝条。如果灌木或高大草本在视野范围内呈零星或者稀疏分布,不能构成灌木或高大草本层时,可忽略不计,只调查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三)样方形状样方一般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对于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类植物的平坦草原,样方可为正方形(10m 10m )。对于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类植物的山坡地草原,也可为长方形(20m 5m),沿坡纵向设置。也可取半径为5.65 米的圆形样方。(四)样方数量一般情况下,一个样地内,不少于3 个样方。面积大、地形复杂、生态变异大,应多设样方。灌木及高大草本类植物的草原,样地内可只设置一个100 m2 的

10、样方,不做重复。(五)样方采样时间 在牧草返青开始,到当年植物生长结束,每月中下旬监测一次。一般在我省草原4-5 开始返青,到 9 月底草原植物生长停止。2007 年草地生产力样方测定时间选择牧草生长旺季进行一次。样地样方关系示意图注:同一样地内,样方1 与样方 2、样方 3 间距不能小于250m。在做草本样方时(样方面积0.25m2 2 m2),一张样地登记表(表1),应该有 3 张样方登记表。如果灌木样方(样方面积100 m2)一张样地登记表对应一张灌木样方表。不同类型草原最小样方面积、形状草地类型2一个样地中样方数量(个)样方形状样方面积 m高寒草甸0.25 ,13正方形高寒草甸草原13

11、正方形暖性草丛13正方形低平地草甸13正方形温性草甸草原13正方形温性草原13正方形温性荒漠草原42-3正方形温性草原化荒漠42-3正方形温性荒漠1001正方形或长方形注:在高寒草甸、低平地草甸、温性荒漠、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都有可能出现高大草本和灌木,此时采用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调查方法,样方面积用100m2,样方形状一般采用10m 10m或 5m20m。四、样地基本特征调查样地基本特征按表1 内容填写。(一)样地号以省(区、市)的县为单位,按样地选择顺序依次编号,同一个县内,样地号不得重复。标准编号示例:如甘肃夏河001 ,以此类推。(二)样地所在行政区标明样地所在县(区

12、乡(镇)村(队)。(三)草地类型指样地所在区域的草原类型。按甘肃草地资源中确定的类和型的名称分别填写。类指大类,如高寒灌丛草甸;型指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如:高寒灌丛草甸垂穗披碱草型。(四)景观照片编号在样地调查中,需要同时拍摄样地所在区域最有代表性的景观照片 1-2 张,并应对照片进行对应样地的同名编号,如甘肃夏河-001 ,景观照是指最能反映样地周围特征景物的照片。(五)草原保护建设工程记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有无、工程类型和建成时间等基本情况。(六)地貌地貌通常分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类型,各种地貌类型的判断依据如下:平原 地势漫平,高差很小的广阔的平坦地面,海拔一般在200m 以

13、下,相对高差在50m左右。山地 按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度来确定,包括下列情况:海拔3000m,相对高度在 1000m 的陡峭山坡;海拔为 1000m 3000m ,相对高度为 500m 1 000m 的山坡;海拔为 500m 1000m ,相对高度 200m 500m 的平缓山坡,与丘陵无明显界线。丘陵 海拔高度 500m ,相对高度 200m 的平原地貌。盆地 指周围被山岭环绕,中间地势低平,似盆状地貌。(七)坡向 分为阳坡(坡向向南)、半阳坡(坡向向东南)、半阴坡(坡向西北)、阴坡(坡向向北)。(八)坡位分坡顶、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坡脚。(七)、(八)仅在地形为山地或丘陵时填写。(九

14、土壤质地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矿物质颗粒组成,矿物质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且在不同土壤中占有不同的比例,这种大小不同的土粒的比例组合叫土壤质地。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砾石质 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1%时的土壤。沙土 土壤松散,很难保水,无法用手捏成团,用手捏时有很重的沙性感,并发出沙沙声。壤土 土壤孔隙适当、通透性好、保水性好,湿捏无沙沙声,微有沙性感,用手成团后容易散开。粘土 土壤颗粒小、通透性差、水份不易渗透、容易积水,用手捏成团后不易散开。(十)地表特征地表特征主要包括枯落物、覆沙、土壤侵蚀状况等情况,具体判断方法如下:枯落物情况 主要指地表有无枯枝落叶覆盖。覆沙情况 主要指由

15、于风积作用使表层土壤从一地移动到另一地后在地表造成的沙土堆积。盐碱斑 在土壤盐碱化地区,要填写地表有无碱斑和龟裂情况。裸地面积比例 裸地面积所占比例的估测,主要用于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状况的判别。土壤侵蚀情况 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使表层土壤受到破坏的情况。地表有无土壤侵蚀主要通过调查区域是否有植物根系裸露、 表层土壤是否移动或流失、有无岛状沙丘、有无雨水冲刷痕迹等判断。侵蚀原因 :一般在降雨量较少的西北草原地区,有植物根系裸露或表层土壤有移动痕迹为风蚀;坡度在中坡以上地区或低洼地带,有雨水冲刷痕迹为水蚀;居民点、工矿企业附近,地表裸露面积比例较大、且地表多沙砾石,一般为人为活动所致

16、地表多牲畜粪便和有蹄类动物践踏痕迹,且地表多沙砾石覆盖、裸地比例较大,植物高度、盖度明显下降,一般为超载过牧所致。侵蚀原因以本省区实际情况判断。(十一)水分条件 主要填写样地所在地区,地表有无季节性水域和当地气象台站记载的年平均降雨量。(十二)利用方式 草原利用方式的具体信息要通过对当地牧民或专业人员的访问获得,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全年放牧 全年放牧利用。冷季放牧 北方一般指冬季和春季放牧,南方一般指冬季放牧。暖季放牧 牧草生长季节放牧。春秋放牧 春季和秋季放牧。禁牧 全年不放牧。打草场 用于刈割的非放牧草地。(十三)利用状况指草原上家畜放牧和人类活动情况。利用状况以目视和调查为准。未利用 指

17、没有被放牧或打草利用的草原。轻度利用 放牧较轻,对草地没有造成损害,植被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合理利用 草原利用合理,草畜基本平衡,植物生长状况优良。超载 指草原被过度利用,草原载畜量超过草畜平衡规定,幅度小于30,草地有退化迹象,群落的高度盖度下降,多年生牧草比例减少。严重超载 指草原被重度利用,草原家畜超载幅度大于30% ,草原退化现象严重,草群高度盖度明显下降,优良牧草比例明显减少,一年生或者有害植物增加。(十四)综合评价为便于综合评判草原的质量,本手册将草原质量大体分为以下 3 个级别。好 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植物种群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植被盖度较高,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不明显。中 草

18、原植被盖度和产草量降低,表土裸露 , 土壤发生盐渍化。 适口性好和不耐踩踏的牧草品种减少 ,适口性差和耐踩踏的牧草品种增加,主要组成种群为矮化杂草以及耐践踏的灌丛。差 植被盖度和产草量明显降低, 表土大面积裸露 , 土壤盐渍化严重。 可食牧草几乎消失 ,主要组成种群为可食性差的牧草及一年生杂草。五、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调查样地内只有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植物,没有灌木和高大草本植物时,只调查表 2 内容,并认真填写。(一)样方编号 指样方在样地中的顺序号,样方编号要与样地编号对应,比如甘肃夏河 00103,代表夏河县 001 号样地的第 3 个样方,同一样地内,样方编号不能重复。(二

19、样方面积填写样方的实际面积。(三)样方定位 GPS 记载样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经纬度统一用度分格式,比如:某样地 GPS 定位为: E115 04.445 ,N 42 27.998 ,H 990m 。(四)样方照片编号 在样方调查中, 每个样方需要拍摄 1 张俯视照 ,其编号要与样方编号相同如甘肃夏河 -001-03 ,就是夏河 001 号样地中, 03 个样方的俯视照。俯视照是指在样方中心上方垂直向地面拍摄的照片,应涵盖样方整个范围,拍摄中尽可能避免人影、工作人员身体,衣服等出现在照片中。(五)枯落物 单位面积内植物凋落物总重量 (kg/hm 2)。收集样方内的凋落物称重并进行单位换算

20、六)植被盖度测定 指样方内各种植物投影覆盖地表面积的百分数。 植被盖度测量采用目测法或样线针刺法。目测法:目测并估计样方内所有植物垂直投影的面积。样线针刺法:选择 50 米或 30 米刻度样线,每隔一定间距用探针垂直向下刺,若有植物,记做 1,无则记做 0,然后计算其出现频率,即盖度。(七)草群平均高度 测量样方内大多数植物枝条或草层叶片集中分布的平均自然高度。(八)植物种数样方内所有植物种的数量。(九)主要植物种名 填写样方内优势种或群落的建群种的规范中文名称、优良牧草种类(饲用评价为优等、良等的植物) 。(十)毒害草种数样方内对家畜有毒、有害的植物种数量。(十一)主要毒害草名称 样方内

21、对家畜有毒、有害的主要植物的规范中文名称。(十二)产草量测定 总产草量是指样方内草的地上生物量。通常以植被生长盛期(花期或抽穗期)的产量为准。剪割 对草本、半灌木及高大草本, 样方内植物齐地面剪割。 矮小灌木及灌木只剪割当年枝条。鲜重 将割下的植物按照可食产草量和总产草量分别测定鲜重。可食草产量是总产草量减去毒害草产量。风干重 风干重是指植物经一定时间的自然风干后,其重量基本稳定时的重量。可将鲜草按可食用和不可食分别装袋,并标明样品的所属样地及样方号、种类组成、样品鲜重,待自然风干后再测其风干重。根据风干重可以推算该草地植物的重量干鲜比。产草量折算 将样方内鲜草总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折算为单位面

22、积内的产量,并按照干鲜比,分别折算单位面积的风干重。单位用千克/公顷。六、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调查所调查的样地具有灌木和高大草本植物时,应按表 3 要求进行调查,在样地内布设 100 m2 的样方。在该样方内分别测定草本、 半灌木及矮小灌木、 灌木及高大草本两类植物的有关数据。(一)填写样方编号和样方照片编号样方照片编号要标明该照片所在样方号。(二)调查方法测定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 100 m2 的样方内设置 3 个 1 m2 草本 、半灌木及矮小灌木样方,测定内容和方法同表 2,草本产量测量一律采用齐地面剪割,测定结果记录于表 3,取 3 个样方的平均值作为 100 m 2 内

23、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的测定结果。测定灌木和高大草本: 对 80cm 以上的高大草本和 50cm 以上的灌木产量的测定,采用测量单位面积内各种灌丛植物标准株(丛)产量和面积的方法进行。1、记录灌丛名称2、株丛数量测量:记载100 m 2 样方内灌木和高大草本株丛的数量。先将样方内灌木或高大草本按照冠幅直径的大小划分为大、中、小三类(当样地中灌丛大小较为均一, 冠幅直径相差不足 10% 20% 时,可以不分类, 也可以只分为大、小两类),并分别记数。3、丛径测量: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大、 中、小标准株各 1 丛,测量其丛径(冠幅直径)。4、灌木及高大草本覆盖面积灌丛面积按圆面积计算。某种灌木覆盖面

24、积 =该灌木大株丛面积 (一株)大株丛数 +中株丛面积(一株)中株丛数 +小株丛面积(一株) 小株丛数。灌木覆盖总面积 =各类灌木覆盖面积之和5、灌木及高大草本产草量计算分别剪取样方内某一灌木及高大草本大、中、小标准株丛的当年枝条并称重,得到该灌木及高大草本大、中、小株丛标准重量,然后将大、中、小株丛标准重量分别乘以各自的株丛数,再相加即为该灌木及高大草本的产草量(鲜重)。将一定比例的鲜草装袋,并标明样品的所属样地及样方号、种类组成、样品鲜重、样品占全部鲜重的比例等,待自然风干后再测其风干重。将样方( 100m 2)内的所有灌木和高大草本的产草量鲜重和干重汇总得到总灌木或高大草本产草量,并分别

25、折算成单位面积的重量,填入表3。实际操作时,可视株型的大小只剪一株的1/3 或 1/2 称重,然后折算为一株的鲜重。6、样方( 100 m2 )内总产草量样方内总产草量包括草本、 半灌木及矮小灌木重量、 灌木及高大草本重量,折合成每公顷的产草量。总产草量 =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产草量折算 (100- 灌木覆盖面积) /100+ 灌木及高大草本产草量折算合计七、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调查该项调查的目的是分析、评价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实施后,项目工程区草原植被变化情况,按表 4 内容填写。(一) 摸清情况 对本县实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的情况进行详细摸底,掌握工程实施县(旗)的工程名称、面积、分布、建

26、设时间、工程措施、投资情况等情况。(二)样方编号和照片编号例如,甘肃夏河退 -01-01 内和甘肃夏河退01-01 外,表示夏河县退牧还草工程区内外第一组对照样地中的第一组对照样方。样方编号和照片编号要一致。(三) 地面调查 在每个项目县的每一个工程项目内至少做 2-3 组(退牧还草项目做 35 组)工程区内、外对照样方,即每组包括工程区内的样方和工程区外基本等距地点的对照样方,并且每个对照组的工程区外样方应尽可能选在与工程实施前草原植被等状况基本一致的地段。不同组的工程区内、外对照样方应尽量分布在不同的工程区域内外,应能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工程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八、家畜补饲情况调查在做好地面调

27、查的同时, 要通过访问调查等方式获取草食家畜饲料结构状况,以便分析牧区、半牧区县的补饲情况。调查分为两级:一是以县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各县总体补饲情况。二是以户为单位进行调查,入户调查补饲情况,所选择的典型户要有代表性,既能代表不同的区域(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 ,又能代表不同的养殖规模(大、中、小户) ,还能代表不同的养殖方式(放养、舍饲和半舍饲养殖)。县级调查结果填入表 5,入户调查结果填入表 6。同时调查填写上年度末各县和典型户的草食牲畜数据,调查内容见表5、表 6。(一)承包草原面积调查有关县和典型户的草原承包面积。(二)人工草地调查对本县的人工草地面积和产草量进行调查,产草量应折算

28、为风干产草量。(三)秸秆补饲调查调查有关县和典型户农作物秸秆用于牲畜饲料的数量。(四)青贮饲料量调查用于饲喂牲畜的青贮玉米或其他青贮饲料的数量。(五)粮食补饲量调查玉米、豆类等粮食用于补饲的数量。(六)补饲总天数指一年内补饲时间折合的总天数。(七)放牧天数一年内放牧时间的总天数。补饲总天数加放牧总天数应为 365 天。九、草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市、县级草原监测业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已有的资料或野外调查人员对调查地区草地生态状况的总体评价,按照表 7 的要求,填写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生态状况信息。退化、沙化、盐渍化分级标准参照 GB/T 19377 天然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十、数据报送各

29、市县草原监测业务部门对本县区内的地面调查数据和访问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审核和汇总,并按要求将有关数据、资料、报告于 8 月 20 日前报送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一)草原监测数据及照片整理上报按照本手册的要求,对表 17 进行整理清楚填写,并将照片等及时报送。(二)文字报告各市县草原监测业务部门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本地区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做科学分析,形成简要文字报告并按时上报。文字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草原资源与生态概况: 本县草原生产及与上年的比较 (估测)、草原生态状况、载畜量、载畜平衡状况(估测)等。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样地数、样方数、照片数量和容量、入户调查数、开展培训次数、参加培训人数、

30、参加工作人数、工作起止时间、野外里程数(估测) 、投入资金数等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3772003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Parameters for degradation,sandification and salificaiton of rangelands200311 10 发布200404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 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级别和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等级划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31、所有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SL l9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草地退化 rangeland degradation天然草地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或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或滥挖、滥割、樵采破坏草地植被,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过程。注:处于顺向演替的草地,由于其生态环境改善,发生乔木定居、灌

32、木侵入、滋生,草地植物群落趋于复杂,乔、灌成分比例上升,不可食草成分比例上升,从而导致草地可食生物产量降低,载畜能力下降,不视为草地退化过程。3.2 草地沙化rangeland sandification不同气候带具沙质地表环境的草地受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和人为不当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如长期的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垦殖、滥伐与樵采、滥挖药材等,使天然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土壤受侵蚀,土质变粗沙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物质流失,草地生产力减退,致使原非沙漠地区的草地,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的草地退化过程。草地沙化是草地退化的特殊类型。3.3 草地盐渍化rangeland sa

33、lification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半干旱区的河湖平原草地、内陆高原低湿地草地及沿海泥沙质海岸带草地,在受盐 ( 碱) 地下水或海水浸渍,或受内涝,或受人为不合理的利用与灌溉影响,其土壤处于近代积盐,形成草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过程。注 1:草地盐渍化是草地土壤的盐( 碱 ) 含量增加到足以阻碍牧草生长,致耐盐( 碱 ) 力弱的优良牧草减少,盐生植物比例增加,牧草生物产量降低,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盐( 碱 ) 斑面积扩大的草地退化过程。注 2:土壤本底盐 ( 碱 ) 含量较高的盐化低地草甸草地、滩涂盐生草甸草地、盐生荒漠草地,其草地植被组成及生物产量变化不大, 土壤盐 ( 碱 ) 含量与原本底盐

34、 ( 碱 ) 含量相比增加不明显, 不属于草地盐渍化。注 3:次生盐渍化草地是特殊的退化草地类型。3.4 指示植物plant indicator标志某类草地植被类型出现的特征种植物或标志草地出现退化、沙化、盐渍化具有指示意义的植物。3.5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草地群落中作用最大的植物种。即群落中其个体数量、覆盖度、生物量等均占优势,对其他种的生存有很大影响与控制作用的植物种。注:群落中优势地位最大的植物种为单优势种; 群落中有两种以上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不相上下时,则该几种植物为共同优势种,简称共优种。对群落作用较小的称为亚优势种;作用更小的称为伴生种;偶尔出现的植物称为偶见

35、种。3.6 综合算术优势度 summed dominance ratio, SDR 判定草地植物优势地位的指标,其计算见式 (1) :(1)式中:C某种植物的相对覆盖度值。 用该种植物的投影盖度 (C) 的绝对值 ( ) 除以群落各种植物中最高的投影盖度绝对值的比值;P某种植物的相对重量值。 用该种植物齐地面剪割的地上部重量 (P) 绝对值除以群落中各种植物地上部最高的重量绝对值的比值。SDR2 值大于 60的植物为优势种;两种植物的 SDR2值同时都大于 60时,该两种植物为共同优势种。3.7地上部产草量plant mass above ground齐地面剪割草本植物及木本植物当年嫩枝叶的产

36、量。包括可食牧草 ( 含饲用灌木及乔木嫩枝叶 ) 产量,牲畜不食草及对牲畜有毒有害草的产量。3.8 土壤容重 soil bulkdensityg/cm3 或 t/m 3。土壤自然垒结状态下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绝对干燥时的重量,单位为其数值大小与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有关。注 1:容重是计算土壤孔隙度的必要参数。容重低的土壤表明其孔隙多,反之则孔隙少。注 2:容重还是计算土壤空气容量,换算田间土壤重量及土体内水分、养分、盐分和有机质贮量的重要参数。3.9 土壤侵蚀模数soil erosion index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

37、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注 l :土壤侵蚀模数即是用来反映某一区域土壤遭受侵蚀的强烈程度,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土体损失量表示。常用单位为 t/(km 2 a) ,即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壤损失量。注 2:土壤侵蚀模数可以作为区域防治土壤侵蚀,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重要科学依据。4 分级指标4.1草地退化草地退化程度分级与分级指标见表1。植物群落特征群落植物组成结构必须监测指示项 植物目地上部产草量土壤养分地表辅特征助监测土壤项理化目性质土壤养分表 1 草地退化程度的分级与分级指标监测项目草地退化程度分级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总覆盖度相对百分数的减少率/0 1011 2021 30 30(%)草

38、层高度相对百分数的降低率/0 1011 2021 50 50(%)优势种牧草综合算术优势度相0 1011 2021 40 40对百分数的减少率 / (%)可食草种个体数相对百分数的0 1011 2021 40 40减少率 / (%)不可食草与毒害草个体数相对0 1011 2021 40 40百分数的增加率 / ( %)草地退化指示植物种个体数相0 1011 2021 30 30对百分数的增加率 / (%)草地沙化指示植物种个体数相0 1011 2021 30 30对百分数的增加率 / (%)草地盐渍化指示植物种个体数0 1011 2021 30 30相对百分数的增加总产草量相对百分数的减少率/0 1011 2021 50 50(%)可食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