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1846895 上传时间:2021-09-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一章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一章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一章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一章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三节,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本节主要内容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规律及其特点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作用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的定义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 对此,列宁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 例子: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客观的本质联系。 例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揭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形

2、式之间的本质联系,(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例子: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例如:地球绕地轴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了季节更替乃至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生,充分体现了规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3、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1)规律客观性的基本含义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3、为转移。 A、规律存在的客观性 B、规律作用的客观性,A、规律存在的客观性 不管人们是否喜欢它,是否认识到、是否承认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能被任意创造或消灭。规律不为任何人而存在,也不因任何人而灭亡。,B、规律作用的客观性 规律的作用不因人的喜厌好恶而改变; 规律的实现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对此,毛泽东说的非常明确,(2)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过:“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 其实,人的理性只是认识了客观存在的规律,而不是创造了规律。 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发现之前就存在并起作用 社会规律也是如此,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在马克思写出资本论之前就存在着。,4、规律

4、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1)人对规律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的思想和行动都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从而必须遵从和按客观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人对客观规律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或无所作为的,而是可以能动地认识、利用规律的。 (2)规律的客观性决定其具有可知性 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或客观世界的一部分,都是可能的认识客体,从而都具有可知性,世界上只有未知的规律,而没有不可知的规律。,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和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多现象间

5、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可以被认识、利用为人类服务。,(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形成机制上 自然规律形成于自然界诸因素盲目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而社会规律在根本上形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物质和观念变换的过程中。,(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2)上

6、起作用的方式 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盲目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发起作用;而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定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下面讲意识的作用。,从前,有一个木匠替一户人家造房子。在动手做门槛时,主人在木匠身边寸步不离,他担心木匠粗心大意把门槛料子弄坏,因为这木料来之不易,是花了好多时间,赶了好多趟集,翻了不知多少木垛,挑了又挑才选中的。木匠一看,果然是块好料,一百年坏不了,二百年烂不掉。可是木料稍长了一点,于是木匠举起锯子,三下五除二,就把木料锯下了一小截。锯后用尺一量,糟糕,木料截短了。真是

7、怕什么来什么,主人最担心的事却偏偏发生了,他又气又急,瞪着木匠:“看你怎么办?”,材料分析:,木匠心中很烦乱,抽起了烟。咕嘟嘟地抽了一袋又一袋烟,又捧起了烟袋,围着截短的木料转了一圈又一圈。他绞尽脑汁,想了又想,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高兴地拿起锯子,又把木料锯成两段。主人一见更发火了,一跺脚便走出家门,四处逢人就说,木匠把他最好的一块木料糟蹋了。他走了一天,直到黄昏才扫兴地回家来。然而,主人一走到家门口,奇迹出现了。原来,门槛不单是做成了,而且还雕上了美丽的花纹。仔细一看,两边是活灵活现的两条龙,中央部分两条龙嘴之间嵌了一只球,正好把短缺的部分补上了,成了“二龙戏珠”横卧门下。主人见状,心

8、里乐开了花,伸出大拇指,钦佩地说:“巧木匠!巧木匠!” 从此,巧木匠的名声传遍了天下。,分析: 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是人的意 识的能动作用,它体现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人类能够根据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 想办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巧木匠巧,就巧在这里。 他根据木头已被截断了的实际,开动脑筋,用心思索, 在实践的基础上,巧妙地制成了“二龙戏珠”的门槛, 解决了这个难题。,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定义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

9、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1)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2)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的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朔和对未来的预测

10、,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关于意识和心理活动对人体和病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人类早就有所认识。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更有独特的贡献。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

11、: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他让一只小羊羔随着羊群在水草肥美的草地上快乐地生活;而把另一只羊羔也拴在草地上,但是旁边拴着一只狼。结果这只在狼整天威胁下的羊,因整天极度的惊恐焦虑,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现代医学家心理学家也曾经用狗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子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性的病态反应。 问:那么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

12、、冲动等负面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所以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尽量调整不良情绪,以勇敢、开朗、宽容、友善的良好个性和豁达的心情对待自己和他人。,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无论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13、,(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概念 主观能动性即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 客观规律性即规律的客观性,指规律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马克思语:“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动物的本能的活动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人类的活动

14、都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并通过特定的计划加以实施。这就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取决于尊重客观规 律的程度。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注意以下三点:,(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通过实践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注意以下三点:,(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一般来说,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