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光盘教案20篇.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860876 上传时间:2021-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小班光盘教案2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小班光盘教案2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小班光盘教案2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小班光盘教案2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小班光盘教案2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小班光盘教案2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小班光盘教案20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小班光盘教案20篇正文(1)小班社会课教案不浪费粮食含反思活动目标1.指导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能浪费粮食。2.养成爱惜粮食、节俭的好习惯。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有关粮食的图片、声像资料等。2.米饭、馒头、饼干等。3.幼儿用书。活动过程1.通过谈话,引导本课主题。教师出示米饭、馒头、饼干等,然后想幼儿提问:这些是什么?可以做什么?指导它们从哪里来的吗?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自由交流。幼儿回答后教师予以表扬。2.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粮食从哪里来,让幼儿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周种粮食的过程很辛苦,要经过犁

2、地、选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教师: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是怎样的?(艰苦的。)我们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呢?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3.结合幼儿的平时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4.阅读幼儿用书谁做得对,说说谁做得好。活动反思:在平时进餐时,我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握勺方法,培养他们安静进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并引导宝宝回顾社会活动不浪费粮食,帮助幼儿了解饭菜的由来,使孩子们逐步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劳动。通过我们反复的指导,有效的表扬与奖励,使孩子们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3、增强了孩子们对他人的尊重,从而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2)小班社会教案不浪费粮食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2.懂得要爱惜粮食。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活动准备:ppt课件:不良费粮食。活动重难点: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能浪费粮食。活动过程:1.通过谈话引出本课主题。教师播放课件图2,然后向幼儿提问:这些是什么?(饺子、馒头、包子、蛋糕)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自由交流。幼儿回答后教师给予表扬。2.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3-5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

4、香喷喷的米饭是怎样来的?并学习儿歌爱惜粮食。3.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6-7图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包谷、小麦的生产过程,知道种粮食很辛苦,要经过犁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教师: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是怎样的?(艰苦的。)我们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呢?幼儿讨论后回答。4.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8-9图议一议,说说谁做得好。教师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5.结合幼儿的平时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活动反思:进餐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我班幼儿目前进餐时不想吃、不会

5、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现象进行不浪费粮食的社会活动,通过活动使我们的宝宝懂得要珍惜粮食。在这次活动中我通过幻灯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米饭、馒头的由来,观察小麦和包谷的生长过程和农民伯伯劳作的场景,不学习儿歌爱惜粮食,让宝宝们体会到了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饭时不能掉饭粒、剩饭菜,要爱惜粮食。当然这种社会性的情感教育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相对不太好理解,为此我们结合孩子们的日常进餐继续开展这一教育。在平时进餐时,我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握勺方法,培养他们安静进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并引导宝宝回顾社会活动不浪费粮食,帮助幼儿了解饭菜的由来,使孩子们逐步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劳动。通过我们反复的指

6、导,有效的表扬与奖励,使孩子们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强了孩子们对他人的尊重,从而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儿歌爱惜粮食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农民伯伯种出来,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3)小班教案不浪费粮食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2.懂得要爱惜粮食。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活动准备:ppt课件:不良费粮食。活动重难点: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能浪费粮食。活动过程:1.通过谈话引出本课主题。教师播

7、放课件图2,然后向幼儿提问:这些是什么?(饺子、馒头、包子、蛋糕)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自由交流。幼儿回答后教师给予表扬。2.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3-5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米饭是怎样来的?并学习儿歌爱惜粮食。3.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6-7图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包谷、小麦的生产过程,知道种粮食很辛苦,要经过犁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教师: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是怎样的?(艰苦的。)我们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呢?幼儿讨论后回答。4.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8-9图议一议,说说谁做得好。教师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

8、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5.结合幼儿的平时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活动反思:进餐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我班幼儿目前进餐时不想吃、不会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现象进行不浪费粮食的社会活动,通过活动使我们的宝宝懂得要珍惜粮食。在这次活动中我通过幻灯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米饭、馒头的由来,观察小麦和包谷的生长过程和农民伯伯劳作的场景,不学习儿歌爱惜粮食,让宝宝们体会到了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饭时不能掉饭粒、剩饭菜,要爱惜粮食。当然这种社会性的情感教育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相对不太好理解,为此我们结合孩子们的日常进餐继续开展这一教育。在平时进餐时,我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握勺方法,培养他们安静进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并引导宝宝回顾社会活动不浪费粮食,帮助幼儿了解饭菜的由来,使孩子们逐步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劳动。通过我们反复的指导,有效的表扬与奖励,使孩子们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强了孩子们对他人的尊重,从而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儿歌爱惜粮食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农民伯伯种出来,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幼儿小班光盘教案20篇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