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04第四章 糖代谢.ppt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867133 上传时间:2021-10-06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1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04第四章 糖代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生物化学04第四章 糖代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生物化学04第四章 糖代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生物化学04第四章 糖代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生物化学04第四章 糖代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04第四章 糖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04第四章 糖代谢.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糖 代 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糖的转运和贮存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反应过程中能量的产生和消耗 能量变化计算 糖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 磷酸己糖旁路、糖醛酸途径一般过程及生理意义,学习要求:,糖的概念,糖类(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 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糖。食物中糖主要是淀粉,经消化为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glucose)后被吸收。,根据糖分子构成特点分: 单糖(monosacchride) 寡糖(oligosacchride) 多糖(polysacchride) 结合糖(glycoconjugate),糖的分类,葡萄

2、糖(glucose) 已醛糖,果糖(fructose) 已酮糖,1. 单糖 不能再水解的糖。,目 录,2. 寡糖,常见的几种二糖有,麦芽糖 (maltose) 葡萄糖 葡萄糖,蔗 糖 (sucrose) 葡萄糖 果糖,乳 糖 (lactose) 葡萄糖 半乳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3. 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淀 粉 (starch),糖 原 (glycogen),纤维素 (cellulose),多糖:由若干单糖组成的糖类 根据分子组成又分同多糖和杂多糖 同多糖:由相同单糖缩合而成 常见淀粉、糖原、纤维素 杂多糖:由不相同的单

3、糖或单糖衍生物缩合而成 如粘多糖,糖原 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目 录,淀粉 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淀粉颗粒,目 录,纤维素 作为植物的骨架,目 录,结合糖:糖与非糖物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糖类 糖蛋白 蛋白质含量多与糖 蛋白多糖 糖含量多与蛋白质 糖脂 单糖或寡糖与脂类结合,为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转化其他重要化合物 重要组织结构成分,糖的生理功能,一、糖的生理功能,1. 氧化供能,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这是糖的主要功能。,2.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光合作用,合成代谢,

4、糖异生,分解代谢,糖原的分解,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原的生物合成,点击回目录,一、 photosynthesis,糖的酶水解,点击回目录,糖类物质经酶解作用(消化作用),变成单糖 后才能被小肠直接吸收,进入毛细血管、进入血循 环,进行代谢。 糖酶:多糖酶、糖苷酶,淀粉的酶促水解: 、淀粉酶, 水解-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麦芽糖 -淀粉酶:水解任何部位的-1,4糖键, -淀粉酶:非还原端开始水解 -1,6糖苷键酶:-1,6糖苷键 水解产物:糊精、麦芽糖的混合物,淀粉,麦芽糖+麦芽三糖 (40%) (25%),-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30%) (5%),葡萄糖,唾液中的-淀粉酶,-葡萄糖苷酶,-

5、临界糊精酶,消化过程,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胃,口腔,肠腔,胰液中的-淀粉酶,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内无-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糖的吸收,1. 吸收部位 小肠上段,2. 吸收形式 单 糖,ADP+Pi,ATP,G,Na+,K+,小肠粘膜细胞,肠腔,门静脉,吸收机制,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刷状缘,细胞内膜,主动转运,小肠中葡萄糖 的吸收示意图,吸收途径,小肠肠腔,肠粘膜上皮细胞,门静脉,肝脏,体循环,SGLT,各种组织细胞,GLUT,GLUT:葡萄糖

6、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已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体(GLUT 15)。,糖代谢的概况,葡萄糖,丙酮酸,H2O及CO2,乳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 + NADPH+H+,淀粉,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些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脑组织不能利用脂酸,正常情况下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 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能; 骨髓及神经组织代谢活跃,经常利用葡萄糖供能。,*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 正常血糖浓度 :3.896.11mmol/L,血糖及血糖水平的概念,血糖水平异常,(一)高血糖及糖尿症,1

7、. 高血糖(hyperglycemia)的定义,2. 肾糖阈的定义,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27.78mmol/L称为高血糖。,当血糖浓度高于8.8910.00mmol/L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则可出现糖尿。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低血糖,1. 低血糖(hypoglycemia)的定义,2. 低血糖的影响,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333.89mmol/L时称为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 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血糖水平的调节,* 主要依靠激素的调节,糖酵解途径发现历史,G,CH3CH2OH,无氧,酵母菌,法,L.Pas

8、teur: 1875,1897,德, Hans buchner、 Edward buchner,酵母抽提液,1905,Harden William Young,实验证明无机磷酸的作用,1940,德,生物化学家恩伯顿(Gustar Embden) 迈耶霍夫(Otto Meyerhof) 阐明糖酵解途径,揭示普遍性 Embden- Meyerhof途径(EMP),第一节 糖的无氧分解 (Glycolysis of Carbohydrate),糖酵解(glycolysis)指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转变为乳酸的过程。 细胞液,定 义,部 位,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葡萄糖分

9、解为丙酮酸(pyruvate ) 第二阶段 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lactate),(1) 6-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的生成,特点:反应不可逆,需ATP提供磷酸基和能量,己糖激酶,己糖激酶,一种同工酶,有4种类型: ,分布于不同组织,作用于 所有己糖,对G的Km值低, 主要用于G的分解。,仅存在于肝脏,仅作用于G, 对G的Km值高,主要用于G的合成,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称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 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受激素调控,(2) 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果糖(fructo

10、se-6-phosphate),(3) 6-磷酸果糖磷酸化成1,6-二磷酸果糖,特点:不可逆反应。需ATP提供磷酸基和能量,6-磷酸果糖激酶-1,(4) 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2个磷酸丙糖,(5)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该途径唯一的氧化步骤,(6)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特点: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第一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7)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变位酶,可逆的磷酸基转移过程,(8)2-磷酸甘油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特点:电子重排和能量重新分布,利于高能磷酸键生成,(9)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1、转变成丙酮酸,丙酮酸激酶,特点:第二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反应不可逆,(10)丙酮酸可作为受氢体还原生成乳酸,乳酸脱氢酶,特点:保证糖酵解过程得以继续运行,酸牛奶乳酸发酵乳酸菌,啤酒 液体面包 酒精发酵酵母,酿造食醋 乙酸发酵醋酸菌,点击回目录,to lactate (eg. in muscle),to ethanol (alcoholic fermentation in yeast),丙酮酸的去路,乳酸 脱氢酶,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1.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从葡萄糖开始净生成2mol ATP 从糖原开始净生成3mol ATP 2.全过程在细胞液中进行,糖酵解小结,3.三个关键酶催化的

12、反应不可逆 关键酶:己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4.乳酸的生成 使糖酵解途经中生成的NADH+H+重新转变成NAD+,保证糖酵解过程继续运行,糖酵解的代谢途径,E2,E1,E3,二、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机体缺氧状况下能迅速提供能量 剧烈运动等生理性缺氧 心肺机能障碍等病理性缺氧 2.有氧状况下依赖糖酵解供能 成熟红细胞因无线粒体而完全依赖 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活跃部分依赖,三、糖酵解的调节,调节关键位点是关键酶 已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调节的方式 变构调节 共价修饰,(一) 6-磷酸果糖激酶-1(PFK-1),* 别构调节,别构激活剂:AMP; ADP; F

13、-1,6-2P; F-2,6-2P,别构抑制剂: 柠檬酸; ATP(高浓度),丙酮酸激酶,1.6-二磷酸果糖,ATP和丙氨酸,变构激活剂 (+),(-) 变构抑制剂,二、对丙酮酸激酶的调节,第二节 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s),机体供氧充足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水和CO2,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有氧氧化。 有氧氧化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 细胞液及线粒体。,概 念,部 位,一、糖的有氧氧化反应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糖酵解途径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乙酰CoA 的氧化,(一)丙酮酸的生成 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入线粒体继续氧化。

14、酵解途径脱氢反应生成的NADH+H+也入线粒体氧化成水并生成ATP。,(二)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乙酰CoA,NAD+,NADH+H,CO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个酶:丙酮酸脱氢酶(E1)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 五种辅酶: TPP、硫辛酸、FAD、NAD+、CoA,(三)乙酰CoA 的氧化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亦称柠檬酸循环,是循环中第一个中间产物柠檬酸含有三个羧基。最早由Krebs提出,故又称Krebs循环。 三羧酸循环部位

15、: 在线粒体中。,1. 柠檬酸(citrate)的生成,柠檬酸合酶,特点:耗能,能量来自高能硫脂键,反应不可逆,异柠檬酸(isocitrate)的形成,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酮戊二酸(-ketoglutatrate),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氧化脱羧,-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脱氢、脱羧,4.-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succinyl CoA), 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特点:唯一直接生成高能磷酸键的反应。, 延胡索酸的生成,脱2H由辅酶FAD接受,生成FADH2,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的生成和草酰乙酸的再生,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每循环一次 乙酰CoA的乙酰基被彻底氧化 2分子CO

16、2形式释放,是体内CO2来源 4次脱氢反应:3次NAD+接受 1次FAD接受 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个高能磷酸键,三羧酸循环小结:,二、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和生理意义,特点: ATP生成的主要途径:净生成36或38molATP 在有氧条件下运转:产生H需电子传递链传递 三羧酸循环反应非逆向进行 中间产物的作用及补充,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及主要产能阶段 2. 三羧酸循环为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3. 为其他物质代谢提供前体成分,(2)共价修饰调节,(二)对三羧酸循环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Pasteur effect),概念:即有氧抑制糖酵解的现象 基本原理: 氧

17、充足丙酮酸入三羧酸循环,NADH+H+入线粒体经电子传递链氧化,而抑制乳酸生成 缺氧氧化磷酸化受阻, NADH+H+累积,丙酮酸在胞液中还原为乳酸,使糖酵解途径加强,第三节 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一、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过程,胞液 第一阶段氧化不可逆 产生NADPH+H+ 及CO2 第二阶段为非氧化可逆过程,部 位,分两个阶段,1.磷酸核糖的生成(第一阶段),生成1分子磷酸戊糖和2分子NADPH+H+,2、基团转移反应(第二阶段),一系列可逆的基团转移反应 目的和意义: 在于将磷酸戊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 和3-磷酸甘油醛进入糖酵解途径,第二阶段,第

18、一阶段,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原料 NADPH作为多种物质代谢反应的供氢体 (1)体内多种合成代谢中氢原子的来源 (2) NADPH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 (3) 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第四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糖原合成 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糖的储存形式 ,机体迅速动用的储备能源 (二)糖原合成组织 肝脏和肌肉,一、 糖原合成 glycogenesis,(三)合成反应 1.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2. UDPG+糖原(Gn) UDP+糖原(Gn+1),葡萄糖激酶,肝,UDPG,变位酶,1-磷酸葡萄糖+UTP,UTP焦磷酸化酶,ppi,G

19、n为较小的糖原分子即引物分子,为UDPG上葡萄糖基接受体,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 作为糖原合成的葡萄糖供体,Branching enzyme,糖原合酶:只催化形成-1,4糖苷键,延长糖链; 分支酶:以-1,6糖苷键形成新分支。,最终产物:80%为1-鳞酸葡萄糖 15%为游离葡萄糖,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关键酶:合成为糖原合酶 分解为糖原磷酸化酶 两种酶都以活性、无活性两种方式存在,两者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互相转变而改变活性。 调节方式:共价修饰 变构调节,对肌糖原磷酸化酶,AMP是变构激活剂 ATP、6磷酸葡萄糖为变构抑制剂,但对糖原合酶有激活作用 肌肉收缩ATP消耗时,肌糖原

20、加快分解。 变构调节可在几毫秒时间内迅速完成,肌肉中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调节与肝脏不同,糖原分解 肝主要受胰高血糖素调节 肌肉主要受肾上腺素调节 对肌糖原磷酸化酶,AMP是变构激活剂 ATP、6磷酸葡萄糖为变构抑制剂,但对糖原合酶有激活作用,第五节 糖 异 生 作 用 Gluconeogenesis,各种非糖化合物(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部 位:,肝(主)、肾(次),一、糖异生途径,1. 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支路: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2. 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1,6-磷酸果

21、糖 6-磷酸果糖,果糖1,6-二磷酸酶,H2O,pi,特点:水解过程是放能反应,3.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H2O,pi,葡萄糖-6-磷酸酶主要分布在肝脏,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二、乳酸循环与糖异生作用,糖异生活跃 有葡萄糖-6-磷酸酶,肌肉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乳酸循环是一个耗能的过程,避免肌肉生成的乳酸损失,回收利用 防止乳酸堆积引起的酸中毒,生理意义:,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一)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二)恢复肝糖储备 (三)调节酸碱平衡,四、糖异生作用的调节,(一)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乙酰CoA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丙酮酸异生成糖 乙酰C

22、oA反馈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抑制丙酮酸氧化,同时变构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进丙酮酸异生成糖 丙氨酸是饥饿时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丙氨酸抑制肝内丙酮酸激酶活性,利于丙氨酸异生成糖,(二)激素的调节作用,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促进糖异生,抑制糖分解,诱导糖异生酶合成,与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抑制糖异生,第六节 血 糖 Blood Suger,血糖的概念: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血糖浓度: 3.896.11mmol/L 血糖水平恒定,利于保证机体组织的能量供应,血糖来源,血糖去路,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一)器官调节 (二)激素的调节 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糖皮 质激素、肾上腺素 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

23、,二、血糖水平的调节,升高血糖和降低血糖两类激素 通过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作用来实现血糖的调节。 机体能够精细调节糖代谢的机制,保证了血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1.促进膜载体增加,利于G转入细胞内 2.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3.促进G的有氧氧化 4.抑制肝糖异生 5.抑制激素敏感脂肪酶,减少脂肪动员,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1.胰高血糖素 促肝糖原分解、促进糖异生,抑制糖酵解 激活激素敏感脂肪酶,减少脂肪动员 2.糖皮质激素 促进肌蛋白质分解氨基酸利于糖异生; 抑制肝外组织摄取糖;协助脂肪动员 3.肾上腺素 加速肝糖原分解、 促肌糖原酵解成乳酸,在肝脏异生成糖

24、,(二)升高血糖激素,(一)高血糖Hyperglycemia及糖尿 定义: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27.78mmol/L时称为高血糖。 糖尿:血糖浓度高于8.8910.00mmol/L,即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尿中可测出葡萄糖称糖尿。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阈值。,三、糖代谢异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1.生理性糖尿 摄食过多或输入大量葡萄糖、精神紧张等,使血糖升高超过肾阈值出现糖尿。 2.病理性糖尿 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胰高血糖激素分泌亢进,导致的高血糖出现的糖尿 3.肾性糖尿 是指肾脏疾病引起肾对糖重吸收障碍、糖阈值降低所出现的糖尿。,引起高血糖及糖尿的原因,(二)低血糖 Hypoglycem

25、ia 定义: 空腹血糖水平低于3.333.89mmol/L 危害性: 血糖浓度过低,组织能量不足,特别是脑组织能量缺乏,可出现头晕、乏力等,严重时出现昏迷。,病理性低血糖原因有: 胰岛-细胞功能亢进或胰岛-细胞功能低下等; 严重肝脏疾患; 内分泌异常,如垂体功能低下; 进食障碍; 肿瘤等。,(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 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和胰岛素抵抗,引起三大营养素代谢紊乱,并继发维生素、电解质代谢障碍等。 特点:持续性高血糖和糖尿,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曲线高于正常范围。,临床分型: 型,简称IDDM(胰岛素依赖型) 型,简称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 NIDDM型病例我国占90%以上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遗传、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