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电子教案.ppt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867328 上传时间:2021-10-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电子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电子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电子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电子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电子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电子教案.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朱士忠 主 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精密测量技术常识 电子教案,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类教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精 密 测 量 技 术 常 识 测,第1章 测量技术基础常识 1.1 测量概述 1.2 测量技术基础常识 第2章 轴套类零件的测量 2.1 课题1:轴径的测量 2.2 课题2:孔径的测量 2.3 课题3:同轴度、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的测量 2.4 课题4:圆度、圆柱度的测量 2.5 课题5:长度的测量 2.6 课题6:锥度的测量 第3章 键与花键的测量 3.1 课题1:键槽的测量 3.2 课题2:矩形花键的测量 第4章 螺纹的测量 4.1 课题1:三角形螺纹的测量 4.2 课题2:丝杠

2、的测量 第5章 盘类零件的测量 5.1 课题1:齿轮周节偏差与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 5.2 课题2:基节偏差的测量 5.3 课题3:凸轮(曲面)的测量 5.4 课题4:样板的测量 5.5 课题5:非整圆弧的测量 第6章 箱体类零件的测量 6.1 课题1:平行度、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6.2 课题2:位置度、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第7章 三坐标测量机简介,目 录,第 一 章,测 量 技 术 基 础 常 识,教学要求:1. 了解常用测量方法与测量仪器的分类。 2. 能理解精密测量的常用名词、术语及定义。 3. 能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各种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4能掌握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选择。 5. 掌握测量基

3、准面和定位形式的选择。 6. 了解外界环境条件对测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精密测量的概念、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术语及其定义的理解 教学内容: 主要阐述了精密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与测量仪器的分类;精密 测量的常用名词、术语及定义;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选择;测量基准面和定 位形式的选择;测量条件的选择等内容。 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理论性较强,有些地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安排的学时多 一点,教师在讲解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作比较细致的分析讲解,这样才能收到比较 满意的教学效果。,第一章教学纲要,第 一 章,测 量 技 术 基 础 常 识,1.1.1 测量概念 精密测量: 将被测

4、量与标准量(或单位量)进行比较,并确定 其比值的过程。 精密测量四个要素: 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等。 精密测量内容: 包括长度、角度、几何形状、表面相互位置及表面 粗糙度等参数。一般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 1.1.2 测量方法分类 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接触测量和不接触测量 1.1.3 测量仪器分类与简介 (一)按测量仪器输出方式分类 1.显示式测量仪器 2记录式测量仪器 3.累计式测量仪器 4积分式测量仪器 5.模拟式测量仪器 6数字式测量仪器,1.1 测量概述,第 一 章,测 量 技 术 基 础 常 识,(二)按测量

5、仪器的结构原理进行分类 l机械式量仪 2光学量仪 3电动量仪 4气动量仪 1.1.4、常用名词、术语及定义 (一) 测量单位和标准量 (二)测量器具及其技术性能指标 1分度值与分度间距 2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 3灵敏度与鉴别力阈 4滞后与滞后误差 5稳定性与漂移 6准确度与示值误差 7测量力 8视差 9校正值 10安全裕度 (三)测量误差 1测量误差的概念 测量误差,是指测得值x与真值Q之差:x-Q 绝对值: 相对误差: 误差按性质可分为: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 (四) 评定测量精度的两个综合性指标 1量仪的不确定度 2测量方法(或过程)的不确定度,1.1 测量概述,第

6、 一 章,测 量 技 术 基 础 常 识,1.2 测量技术基础常识,1.2.1 、测量方法的选择 1.阿贝原则 2.比较原则 3.圆周封闭原则 4.选择合适的测量力 1.2.2 、测量器具的选择 选用计量器具的原则: (1) 保证测量准确度。 (2) 经济上的合理性。 (3)根据被测零件的结构、特性,如零件的大小、形状、重量、材料、刚性和 表面粗糙度等选用计量器具。 (4)按被测零件所处的状态和所处的条件选择计量仪器。 1.2.3 、测量基准面和定位形式的选择 (一) 基准统一原则 (二) 正确选择定位形式 1.2.4 、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温度 (二)湿度 (三)防震 (四)防尘,第 二

7、章,轴 套 类 零 件 的 测 量,第二章教学纲要,教学要求:1. 明确轴套类零件常用形位公差(如同轴度、径向跳动、端面跳动、圆度、 圆柱度等)的定义及测量方案的拟定。 2. 理解轴套类零件常用计量器具如光学机、测长仪、圆度仪等的测量原理, 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其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 3. 理解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如万能角度尺正弦规等的测量 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其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 4. 了解各类轴径测量方法及适用范围。 5. 了解各类孔径测量方法及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 1. 能根据被测件的技术要求拟定测量方案。 2. 能掌握轴套类零件常用计量器具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3. 能分

8、析被测件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测长仪、圆度仪测量方法的掌握及测量步骤 本章教学内容: 1主要阐述了轴套类零件的同轴度、径向跳动、端面跳动、圆度、圆柱度、 长度的测量方法与计量器具的选择;测量基准面和定位形式的选择;测量条件的选择以 及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与测量步骤等内容。 2阐述了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与计量器具的选择;测量基准面和定位形 式的选择;测量条件的选择以及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与测量步骤等内容。 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的主要内容实践性较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讲解。在讲 解各种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时最好能采用计量器具的实物进行讲解和课堂演。 如条件允许,则

9、可进行测量实验,让学生采用讲解过的计量器具对具体的零件进行测量,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精密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本章要求学生通过测量实 验,加深理解同轴度、径向跳动、端面跳动、圆度、圆柱度、长度的公差带定义。 完成一个课题,应当培养学生能分析被测件产生误差的原因,判断被测件的合格性。,第 二 章,轴 套 类 零 件 的 测 量,2.1 课题1:轴径的测量,机械制造业中,轴套类零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标准零件。它主要用来支持旋转零件、传递转矩、以及保证被动零件(如凸轮、齿轮、链轮和带轮等)具有一定的精度和互换性。大部分轴类零件的加工,可以在数控车床上完成。轴套类零件参数的精确与否将直接影

10、响装配精度和产品合格率。对轴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有: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其他要求。 2.1.1 学习目的 1.掌握轴测量的常用方法. 2.了解数字式立式光较仪和数显外径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3.测量轴类零件外径值; 4.判定该值是否合格。 2.1.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数字式立式光较仪, 2.数显外径千分尺, 3.偏摆仪; 4.数显外径;千分尺接口 5.零件盘一只; 6.被测件; 7.全棉布数块; 8.油石; 9.汽油或无水酒精; 10.防锈油。 2.1.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测量方法的分类 2.常用测量方法 方法一:立式光学计测轴径 (1) 量仪

11、介绍 (2) 工作原理 (3) 操作步骤 方法二:数显式外径千分尺测轴径 (1).量仪介绍 (2) 工作原理 (3) 操作步骤 (4) 注意事项 2.1.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二 章,轴 套 类 零 件 的 测 量,2.2 课题2:孔径的测量的测量,内孔是套类零件起支承或导向作用最主要的表面,它通常与运动着的轴颈或活塞等零件相配合。因此在长度测量中,圆柱形孔径(如图2-7)检测占很大的比例。根据生产的批量大小、直径精度高低和直径尺寸的大小等因素,可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成批生产的孔、一般用光滑极限量规检测;中、低精度的孔、通常采用游标卡尺,内千分尺,杠杆千分尺等进行绝对测量,或用百分表、千分

12、表、内径百分表等进行相对测量;高精度的孔,则用机械比较仪、气动量议、万能测长仪或电感测微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2.2.1 学习目的 1掌握孔径测量的常用方法。 2熟练使用内径指示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万能测长仪的工作原理、测量方法。 4测量套类零件内径值。 5判定该值是否合格。 2.2.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 内径指示表 2万能测长仪 3. 数显外径千分尺 4. 零件盘一只; 5. 被测件; 6 . 全棉布数块; 7. 油石; 8. 汽油或无水酒精; 9 防锈油。 2.2.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测量方法的分类 2.常用测量方法 方法一:内径指示表检测孔径 (1) 量仪介绍 (2

13、) 工作原理 (3) 操作步骤 方法二:万能测长仪检测孔径 (1).量仪介绍 (2) 工作原理 (3) 操作步骤 (4) 注意事项 2.2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二 章,轴 套 类 零 件 的 测 量,2.3 课题3:同轴度、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的测量,2.3.1 学习目的 1了解数显千分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量轴类零件同轴度、径向跳动、端面跳动。 3判定该值是否合格。 2.3.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 数显式千分表、百分表、杠杆千分表; 2. 偏摆仪; 3. 数显千分表接口; 4. 零件盘一只; 5. 被测件; 6 . 全棉布数块; 7. 油石; 8. 汽油或无水酒精; 9 防锈油

14、。 2.3.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 测量方法 (1) 将工件装夹在偏摆仪两顶尖间。 (2)各项目操作步骤 1)径向圆跳动 2)端面圆跳动 3)同轴度误差检测 2注意事项 2.3.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二 章,轴 套 类 零 件 的 测 量,2.4 课题4:圆度、圆柱度的测量,2.4.1 学习目的 1.了解圆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量轴类零件圆度、圆柱度。 3.判定该值是否合格 。 2.4.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圆度仪; 2刻有同心圆的透明样板; 3打印纸; 4V型铁; 5. 被测件; 6 . 全棉布数块; 7. 油石; 8. 汽油或无水酒精; 9 防锈油。 2.4.3 测

15、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方法一:圆度仪测量圆度误差 (1)仪器介绍 (2)工作原理 (3)操作步骤 (4)注意事项 方法二:圆度仪测量圆柱度误差 (1)操作步骤 (2)注意事项 2.4.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二 章,轴 套 类 零 件 的 测 量,2.5 课题5: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内容较广,包括长度、轴经、内孔、几何形状、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测量。测量方法较多。本课题主要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2.5.1 学习目的 1.掌握万能测长仪长度测量方法。 2.了解三种常用的游标卡尺与数显深度尺寸的正确使用方法。 3.测量轴类零件长度、直径、孔径和深度; 4.判定测量值是否合格。 2.5.2 量具与测量

16、仪器的选用 1.万能测长仪、数显式游标卡尺、数显式深度尺; 2. 被测件; 3.V型铁; 4. 方盘; 5. 被测件; 6 . 全棉布数块; 7. 油石; 8. 汽油或无水酒精; 9 防锈油。 2.5.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方法一:万能测长仪测量长度 (1)操作步骤 (2)注意事项 方法二:游标卡尺测量方法 (1)量仪介绍 (2) 测量方法 (3)注意事项 方法三:数显深度尺测量方法 (1)量仪介绍 (2) 数显深度尺测量方法 (3)注意事项 2.5.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二 章,轴 套 类 零 件 的 测 量,2.6 课题6:锥度的测量,2.6.1 学习目的 1了解正弦规的正确使用方

17、法。 2 测量轴类零件锥度。 3. 判定该值是否合格。 2.6.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正弦规; 2.万能角度尺;角度块; 3.直尺; 4.千分表或百分表; 5.磁性表架; 6.测量平板; 7.被测件; 8.全棉布数块; 9.油石; 10.汽油或无水酒精; 11.防锈油。 2.6.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方法一:正弦规测量 (1)工作原理 (2)操作步骤 (3)注意事项 方法二:万能角度尺的角度测量 (1)量仪介绍 (2) 测量方法 (3)注意事项 方法三:角度测量的锥度量规操作方法简介 (1)量仪介绍 (2) 测量方法 (3)注意事项 2.6.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三 章,键与花

18、键的测量,第三章教学纲要,教学要求: 1.掌握键槽测量的常用方法。 2.理解键槽对称度公差带定义。 3.掌握等高V形铁测量键槽对称度的方法。 4.掌握矩形花键测量的常用方法。 5.理解矩形花键位置度公差带定义。 6.掌握光学分度头测量矩形花键位置度的方法。 7.掌握花键对轴线对称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1. 能根据键槽的技术要求拟定模拟基准轴线与被测中心平面。 2. 掌握光学分度头测量矩形花键位置度的方法。 3. 能分析被测件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光学分度头测量矩形花键位置度的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主要阐述了键槽的对称度、矩形花键的位置度测量方法与外花键大径、小径、槽宽与侧面对轴

19、线平行度的测量方法。测量器具的选择;测量基准面和定位形式的选择;测量条件的选择等内容。 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要求学生通过对键槽的对称度测量、矩形花键的位置度测量,加深理解对称度、位置度公差带定义。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教师在测量实验中作比较细致的分析讲解,这样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完成一个课题,应当培养学生能分析被测件产生误差的原因,判断被测件的合格性。,第 三 章,键与花键的测量,3.1 课题1:键槽的测量,3.1.1 学习目的 1.掌握键槽测量的常用方法。 2.加深对称度公差带定义的理解。 3.测量键槽对称度误差。 3.1.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千分表或百分表;

20、2.磁性表架; 3.测量平板; 4.V形铁; 5.定位块; 6.被测件; 7.全棉布数块; 8.油石; 9.汽油或无水酒精; 10.防锈油。 3.1.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测量步骤 2注意事项 3.1.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三 章,键与花键的测量,3.2 课题2:矩形花键的测量,3.2.1 学习目的 1.掌握矩形花键测量的常用方法。 2.加深位置度公差带定义的理解。 3.测量矩形花键位置度误差。 3.2.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光学分度头; 2.杠杆千分表或百分表; 3.磁性表架; 4.测量平板; 5.定位块; 6.V形铁; 7.全棉布数块; 8.被测件; 9.汽油或无水酒精

21、; 10.油石; 11.防锈油。 3.2.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光学分度头检测矩形花键等分度 (1)仪器介绍 (2)读数原理 (3)测量步骤 2测量花键对轴线的对称度: (1)花键对称度测量的安装 (2)测量步骤 3外花键大径、小径、槽宽与侧面对轴线平行度的测量 (1)外花键大径、小径、槽宽与侧面对轴线平行度的方法 (2)花键的专用检验量具 4注意事项 3.2.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四 章,螺纹的测量,第四章教学纲要,教学要求: 1. 掌握万能工具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步骤。 2掌握内外螺纹中径、牙型半角和螺距的测量。 3了解螺纹千分尺、三针法测螺纹中径的方法。 4掌握丝杠螺距误差和

22、螺旋线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1. 掌握万能工具显微镜、万能测长仪测量内外螺纹中径、牙型半角和螺距的方法与 测量步骤。 2. 对于大于700mm时的丝杠螺距累积误差测量。 教学难点: 掌握万能测长仪测量内外螺纹中径时组合量块的计算与操作。 本章教学内容: 主要阐述了万能工具显微镜、万能测长仪测量内外螺纹中径、牙型半角和螺距的方法与测量步骤。测量丝杠螺距误差和螺旋线误差测量方法,测量基准面和定位形式的选择。并介绍了外螺纹中径常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的选择等内容。 本章教学建议 : 1.本章要求学生能掌握螺纹的术语和定义,对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有一定的了解。 2.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内外螺纹

23、中径、牙型半角时要注意有否虚影出现(影像法与轴切法都会出现),出现虚影应注意立柱倾斜角度是否正确。测验对被测件压紧力是否适度,否则会出现轴向间隙,而影响测量精度。注意测刀与被测件表面的油是否擦净,否则会影响测量效果。 3.万能测长仪测量内外螺纹中径时要注意两测钩的测球分别与两测的缺口相切与是否完全接触。并调好极值点。用电眼测量螺距时,应做到轻轻接触。 4.测量长度大于700mm丝杠螺距偏差和螺距累积偏差时,需分段进行测量,但注意移动前末端点要与移动后起始点在同一点上。 5.完成一个课题,应当培养学生能分析被测件产生误差的原因,判断被测件的合格性。,4.1 课题1:三角形螺纹的测量 4.1.1

24、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的中径、牙形半角和螺距,(一) 学习目的: 1.了解万能工具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会测量内外螺纹中径、牙型半角和螺距。 3.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 (二)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万能工具显微镜, 2.调焦棒; 3.零件盘; 4.被测件; 5.全棉布数块; 6.油石; 7.汽油或无水酒精; 8.防锈油。 (三)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方法一: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中径、牙型半角和螺距 (1)仪器介绍 (2)工作原理 (3)测量步骤 中径测量 牙形半角测量 螺距测量 (4)注意事项 附2:三针法外螺纹中径操作方法简介,第 四 章,螺纹的测量,4.1 课题1:三角形

25、螺纹的测量 4.1.2 用万能测长仪测量内螺纹的中径、螺距,(一) 学习目的 1了解万能测长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量内螺纹中径、螺距。 。 3. 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 (二)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万能测长仪; 2球形测头、测钩、V型铁; 3. 零件盘; 4. 被测件; 5. 全棉布数块; 6. 油石; 7. 汽油或无水酒精; 8. 防锈油。 (三)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中径测量 测量步骤 2螺距测量 测量步骤 3注意事项 4.1.3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四 章,螺纹的测量,4.2 课题2:丝杠的测量,4.2.1 学习目的 1掌握丝杠测量的常用方法。 2测量丝杠螺距误差和螺旋线误差

26、。 4.2.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万能工具显微镜; 2杠杆千分表或百分表; 3磁性表架; 4测量平板; 5V形铁; 6定位块 7被测件; 8全棉布数块; 9油石; 10汽油或无水酒精; 11防锈油。 4.2.3 螺距和螺距累积误差的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4.2.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四 章,螺纹的测量,第 五 章,盘类零件的测量,第五章教学纲要,教学要求:1. 掌握测量齿轮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误差的方法。 2. 理解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误差的定义。 3掌握测量齿轮基节偏差的方法。 4. 理解基节偏差的定义。 5掌握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样板的使用方法。 6掌握光学分度头测量凸轮(曲面)的使

27、用方法与测量步骤。 7了解台式投影仪测量样板的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 8了解非整圆弧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测量齿轮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误差的方法。用计算法处理测量数据,并算出齿轮齿距累积偏差Fp。 2.掌握测量齿轮基节偏差的方法与数据处理,判断基节偏差是否在基节极限偏差之内。 3.掌握光学分度头测量凸轮(曲面)的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 教学难点: 齿轮齿距偏差、齿距累积误差与基节偏差的数据处理。 本章教学内容: 主要阐述了齿轮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误差的测量方法。用计算法处理测量数据,并算出齿轮齿距累积偏差Fp;齿轮基节偏差的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判断基节偏差是否在基节极限偏差之内;光学分度头

28、测量凸轮(曲面)的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样板与样板轮廓和非整形园弧样板R的测量等内容。,第 五 章,盘类零件的测量,第五章教学纲要,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要求学生能掌握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对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等级有一定的了解。 齿距仪测量齿距是相对测量法。用于检验7级及低于7级精度的内外啮合斜齿圆柱齿轮的齿距偏测量前需调整千分表对准零位,并经数次反复测量,待示值稳定后逐齿测量各齿距的相对偏差。本课题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误差还可采用图解法。 测量齿轮基节偏差时,应认真调整定位爪与固定量爪的距离,以保证固定量爪靠近齿顶部位与齿面相切,活动量爪靠近齿根部位与齿面接触。指示表上的

29、转折点即为被测齿轮的基节偏差值在测量过程中,基节仪会因使用不当零位发生改变,应随时注意校对。 由光学分度头测量凸轮时,应将测量数据例表或作图,便于对照理论升程值,从而获得升程误差和相邻误差。 光学投影仪测量样板时,光源的调整是相当重要的。因调整得正确与否,将影响到仪器的测量精度和成象的清晰性。同时使照明工件的光线尽可能是平行于光轴的平行光。要达到这种状态,就必须使光源的灯丝位于聚光镜的焦平面内,并对称于光学系统的光轴。,第 五 章,盘类零件的测量,5.1 课题1:齿轮周节偏差与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5.1.1 学习目的 1.熟悉测量齿轮周节偏差与周节累积误差的方法。 2.加深理解周节偏差与周节累

30、积误差的定义。 5.1.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齿轮周节仪; 2测量平板; 3被测件; 4全棉布数块; 5油石; 6汽油或无水酒精; 7防锈油。 5.1.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仪器介绍 2工作原理 3测量步骤 5.1.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五 章,盘类零件的测量,5.2 课题2:基节偏差的测量,5.2.1 学习目的 1.掌握测量齿轮基节偏差的方法。 2. 加深理解基节偏差的定义。 5.2.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齿轮基节检查仪; 2测量平板; 3被测件; 4全棉布数块; 5油石; 6汽油或无水酒精; 7防锈油。 5.2.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仪器介绍 2测量原理 3测量步

31、骤 5.2.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五 章,盘类零件的测量,5.3 课题3:凸轮(曲面)的测量,凸轮(曲面)的测量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轮廊形状测量,目前可用三坐标测量。若是常规测量较复杂,但无论多复杂,都可以将其分解为点、线、面进行处理.。该项测量,根据形状可分为非整圆弧的测量与交点尺寸的测量。 5.3.1 学习目的 1了解光学分度头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量凸轮(曲面)。 5.3.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光学分度头; 2长量程百分表; 3磁性表架; 4零件盘一只; 5被测件; 6全棉布数块; 7油石; 8汽油或无水酒精 9防锈油。 5.3.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 工作原理 2测量步

32、骤 5.3.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五 章,盘类零件的测量,5.4 课题4:样板的测量,5.4.1 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样板 (一) 学习目的: 1.了解测量样板的常用仪器及正确使用方法。 2.测量样板的实际尺寸。 (二)测量器具准备: 1万能工具显微镜; 2被测件; 3全棉布数块; 4油石; 5汽油或无水酒精; 6防锈油。 (三)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工作原理 2操作步骤 5.4.2 样板轮廓和非整形圆弧样板R的测量 (一) 学习目的 (1)了解测量样板的投影仪使用方法。 (2)测量样板的实际尺寸。 (二)测量器具准备: (1)投影仪; (2)被测件; (3)油石; (4)全棉布数块;

33、(5)橡皮泥; (6)汽油或分析纯酒精; (7)防锈油。 (三)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仪器介绍 2工作原理 3操作步骤 4注意事项 5.4.3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五 章,盘类零件的测量,5.5 课题5:非整圆弧的测量,5.5.1 三种非整圆弧测量方法的简介 (1)光隙法 (2)涂色法 (3)弓高弦长测量法 5.5.2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六 章,箱体类零件的测量,第六章教学纲要_1,教学要求: 1. 明确箱体类零件常用形位公差(如平面度、平行度 位置度、垂直度等)的定义 2. 理解掌握平面度误差检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最小条件评定法,)即用旋转法求平面度误差。 3. 掌握箱体类零件几种

34、平行度误差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4. 掌握箱体类零件几种垂直度误差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5. 掌握箱体类零件位置度误差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箱体类零件常用误差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以及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平面度误差检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最小条件评定法,)即用旋转法求平面度误差。 本章教学内容: 主要阐述了箱体类零件常用形位公差(如平面度、平行度 位置度、垂直度等)的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选择;测量基准面和定位形式的选择;测量条件的选择等内容。 本章教学建议: 1. 箱体类零件大都比较复杂,需要测量的参数较多,属于复合测量。因此本章也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之一。为了使

35、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教师对一些内容必须作比较详细的分析讲解,一般情况下形位误差检测分三个步骤:一是根据误差项目和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方案,据此选择计量器具,并确定测量基准。二是进行测量,得到被测实际要素的有关数据。三是进行数据处理,按最小条件确定包容区域,得到形位误差数值。其中,确定测量基准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的合理性及检测的精度。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好,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相应的工艺方面和测量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第三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是否能从已知的测量数据中得到正确的结果。尽管测量中得到的数据比较准确,但由于最后对数据的处理

36、方法不合理,也极有可能得不到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处理数据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判定所形成的包容区域是否为最小区域。,第 六 章,箱体类零件的测量,第六章教学纲要_2,本章教学建议 2.在讲解评定位置误差时,应注意被测实际要素的理想要素的方向或位置由理想基准要素确定。而理想基准要素是由实际基准要素按最小条件确定的,也就是说在确定理想要素的位置时应使实际基准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实际测量时基准理想要素可由实际基准要素来体现,其主要方法有“模拟法”“直接法”“分析法”和“目标法”,车间条件下使用得比较多的是“模拟法”和“直接法”。教材中以平行度误差的检测为例介绍了如何采用模拟法来体

37、现基准平面,并配以图例进行了说明。叙述了检测位置误差的主要步骤:先由实际基准要素按最小条件确定理想基准要素,再由理想基准要素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的理想要素,以此为基础建立包容被测实际要素的最小区域,再确定位置误差值。 3.在讲解平面度误差的检测时,应讲明平面度误差的判别准则有三种。其一为三角形准则,其接触形式为三个高点、一个低点或三个低点、一个高点分别与两个平行平面接触,其中一个平面上的三点呈三角形,另一点的投影落在三角形中。其二为交叉准则,其接触形式为两个高点与两个低点分别在两平行平面内,两高点的连线与两低点的连线在空间呈交叉状态。其三为直线准则,其接触形式为两个高点与一个低点或两个低点与一个高

38、点分别与两个平行平面接触,且其中一个点的投影在另两点的连线上。教材中指出,凡符合以上准则的,此两平行平面就形成确定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教材中举例说明了平面度误差的检测方法。例中采用的测量工具为精密平板和千分表,采取布线测点的方法。先采用相对测量的方法取得各点的测量值,一般以第一点的测量值为零,其余各点的测量值均以第一点为基础。取得各点测量数据后,建立评定基准,将各点的量值转化为以评定基准为基础的量值。然后采用旋转法,选择合适的旋转轴,经若干次旋转评定基准,改变各测点相对于评定基准的量值,使其符合平面度误差判别法中的三个准则之一,得到确定误差的最小区域。最后根据最小区域的宽度确定平面度误差值。

39、,第 六 章,箱体类零件的测量,6.1 课题1:平行度、平面度误差的测量,箱体类零件大都比较复杂,需要测量的参数较多,属于复合测量。用常规量具也能实现测量目的,但测量比较繁琐,工作量较大。 6.1.1 学习目的 1了解平行度、平面度的正确测量方法。 2测量零件的平面度、平行度。 3判断零件平面度、平行度是否合格。 6.1.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千分表; 2磁性表架; 3测量平板; 4全棉布数块; 5油石; 6汽油或无水酒精; 7防锈油。 6.1.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 平板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1)操作步骤 (2)注意事项 2. 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1)操作步骤 (2)注意事项,第

40、六 章,箱体类零件的测量,6.2 课题2:位置度、垂直度误差的测量,6.2.1 学习目的 1.了解位置度、垂直度的正确测量方法。 2.测量零件的位置度、垂直度。 3.判断零件位置度、垂直度是否合格。 6.2.2 量具与测量仪器的选用 1.千分表; 2.磁性表架; 3.直角尺座; 4.测量平板; 5.全棉布数块; 6.油石; 7.汽油或无水酒精; 8.防锈油。 6.2.3 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 垂直度的测量方法 (1)线对面垂直度操作步骤 (2)面对面垂直度操作步骤 (3)注意事项 2位置度的测量方法 (1)操作步骤 (2)注意事项 6.2.4 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第 七 章,三坐标测量机简介,第七章教学纲要,教学要求: 1. 了解三坐标测量机主要功能。 2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步骤。 本章教学内容: 主要阐述了三坐标测量机主要功能、结构型式与组成,并介绍了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步骤。 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只作简介,让学生了解在几何量检测系统中的新技术。,第 七 章,三坐标测量机简介,第七章三坐标测量机简介,1.简述三坐标测量机的发展 2.简述三坐标测量机 的结构型式 3. 简述三坐标测量机的功能与测量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